高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2011-04-13何屹,孙倩
何 屹 , 孙 倩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旅游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本文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是指各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聘请的,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来自社会各行业、企业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这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包括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等,是因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形成的。
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产生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提倡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因高职的专职教师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补充,动手能力匮乏,难以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学校就从企业、事业等生产或管理一线聘请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解决实践教学的需要。
比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职院),随着新专业的开发,新课程的增设,加上校企合作的深入,出现了专任教师紧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加大了教师引进的力度,但由于多数的引进人员是刚走出校门的高学历就业者,他们初登讲台,难以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在短时期内仍难以解决专任教师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聘用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
兼职教师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可从近几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证实。笔者认为,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 从兼职教师本身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既有潜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从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聘用兼职教师的做法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比较大的空间里选择各种所需要的人才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满足教育对象愈来愈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
2. 从专职教师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专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是经过精心选聘的,基本上都是在某一学科或工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可以为专职教师带来该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新信息。这可以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活力,推动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1]
3. 从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来看,有利于建设专兼一体的“双师”教学队伍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不断地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合作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纳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形成校内专业课教师和校外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间的共享互动交流机制。这样做可以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便于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
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招聘兼职教师,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是缓解教师数量不足、优化队伍结构、密切学校和企业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导向。根据调查,目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模式大体有以下三种:
1. 全职型 此类兼职教师独立或与专职教师合作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为要完整地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所以从实际的操作上,一般被聘的行业企业人员多为身体状况好、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他们不受工作时间和工作事务的限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2. 半兼型 此类兼职教师不脱离原单位工作,利用空余时间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其中也包括在企业内负责教师轮岗或指导学生实习的企业一线技术或管理人员。学校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授课时间。这种模式的兼职教师身处行业一线,能够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但因受工作事务和时间牵制,授课时间往往多有变动,花费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教学的质量。
3. 轮岗型 此类兼职教师不是固定由一个人承担教学任务,由若干个人组成一个小教学团队。由聘请院校预先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确定授课人员,再由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分配给每位兼职教师相应的教学任务。他们根据教学进度和实践需要,轮流上课或辅助专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说《社区管理》这门课,湖职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就是将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与当地社区管委会联系,由他们从其下属的社区工作人员中挑选优秀人员作为授课人员。每人承担一个或两个模块,轮流上课。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兼职人员的业务娴熟程度而设置的。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前两种比较普遍,其中第一种教学管理比较容易,第三种模式较少采用,因为团体合作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高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能进入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挑选范围的应该都是身怀绝技、各有优势的人才,但由于兼职教师队伍人员分散、流动性较大,对学校的归属感较低,对他们聘任、考核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加之,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教学随意性较大。所以,在实践中,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不足:
1. 选聘上:偏重业务,对教学能力考虑不足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来校或院校主动聘用的。聘用学校或分院一般偏重于专业背景,较少考察其职业素养与教学胜任能力。即使面试也只是形式,或是通过适当的途径侧面了解一下有关业务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曾取得的工作业绩等情况。而对于其教学能力,在正式聘用前无人知晓。再者,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一般由院(系)直接聘用与管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很多院(系)对这些兼职教师采取自由、松散的管理方式。因此,大多数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教学效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 教学上:实践经验丰富,执教规范缺乏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素质训练,作为教育事业的新兵,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素质,如缺乏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授课语言的训练,存在“只会做,不会说”的缺陷。[3]
3. 管理上:随意性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通常以短期聘用的方式工作,其教学难以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不能与学校其他的教学科目进行良好的整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较少。这些因素造成了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 人员上:流动性大,教学缺乏连续性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必要流动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事务所扰中途换人也是常事。然而,兼职教师的频繁调换和变动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使教学缺乏持续性,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一致性。
5. 互补上:专兼教师相互沟通少,使得教学整体不一 大部分兼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课。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他们对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考虑较少。由于兼职教师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般上完课就离开,所以专兼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多,两者的优势很难互相补充,因此势必影响“专兼一体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对高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和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建设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目的是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果。既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高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
1. 源头上把好选聘关,将优秀人员引进来 学校应将兼职教师纳入人事管理之中,并对应聘人员的身体素质、学历职称、能力等条件加以严格要求,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具备相应专业的从业经验;能工巧匠一般应具有高级工职业技术资格或行业特许资格,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要求各分院将兼职教师的聘用纳入专业建设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通过各种方式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物色符合条件的兼职老师。
2. 制度上加强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 现在,湖职院正在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在人性化管理与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确立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全面、准确的兼职教师数据是进行科学聘任的基础,湖职院还将继续完善兼职教师数据库。经过几年的积累,湖职院建立了兼职教师动态数据库,记录了兼职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历年教学科研考核情况等信息,并根据每学期的聘任情况,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动态的修改和补充。
3. 教学上加强专兼教师的沟通,确保教学的整体性 学校应多方提供条件,加强学科专兼教师的教学交流沟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促进。分院应在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外聘兼职教师会议,明确其教学任务。应把兼职教师编入相应教研室,要求其参加部分教研活动,应对兼职教师授课进行指导。应负责与兼职教师的日常联系,帮助其了解学校的教学特色,明确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其顺利地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 晶,夏金星.发展兼职教师 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2] 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
[3] 穆秀英.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对策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