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飞《满江红》教学设计

2011-06-06周晟宗蓓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
关键词:满江红韵脚岳飞

周晟宗蓓

【文本解读】

岳飞诗词虽然传世极少,但这首《满江红》穿云裂石,英勇悲壮,深受后世激赏。周汝昌点评:笔力之沉雄,脉络之条畅,情致之深婉,皆不同于凡响,倚声而歌之,亦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文学课也。全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真实、充分地再现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通读《满江红》,我们不难体会岳飞“收复山河”“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整首词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写:作者“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是志不获展的宣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时不我待的焦虑。作者急着要实现的“志”是什么?下阕一开始就明言: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收拾旧山河”为了什么呢?一言以蔽“朝天阙”。

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因有理想而变得有奔头。理想固然有高下甚至对错之分,但很多时候这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说。历史本身尚且有局限性,更何况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渺小的个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诸葛亮北伐中原实质上悖逆历史进程而否认其飞蛾扑火的人格感召力。现代人常常自作聪明地厚诬古人,例如下定了要为曹操翻案的决心,于是使劲鼓吹曹操的政治建树,仿佛只要“符合时代潮流”,只要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经无关紧要。但凡“报效朝廷”就是“愚忠”;提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便说以暴制暴,缺少生命关怀。前些年还曾轰轰烈烈地讨论过岳飞是否应当被称为“民族英雄”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就炮制一个“满汉历来一家亲”的美好说辞。历史就是历史,现实就是现实。提出此类种种论调,实是有感于现在的学生常常受到浮躁世风的影响,在课堂上肆意臧否,故作宏论的现象。事实上,如果我们深入品读岳飞的另外两首词,便不难洞察他悲天悯人,苦楚孤寂的心灵世界。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确实忠于朝廷,但更忠于心中“清河洛”的理想。他确实“白首为功名”,但身为主帅的他并非以穷兵黩武的方式来邀功请赏。他同样有感于战争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有感于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悲凉人间。所以他怀着对入侵者刻骨的仇恨,希望“请缨提旅”,“一鞭直渡”,唤回海晏河清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过是他面对山河破碎、家园荒芜之惨状时的激愤之语,绝非嗜杀者的好勇斗狠,在境界上莫说那些只知曲迎上意,不顾黎民生计的真正愚忠之辈不可望其项背,即便耽溺“智斗”,动辄“火烧”的诸葛亮也要稍逊一筹。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小重山》)

岳飞的理想其实是不大容易让今人感同身受的,但他对理想的执着却有着惊人的穿透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风尘仆仆,奔走天涯;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单看《满江红》,也许会觉得岳飞不过如此,参照《小重山》,就令人泪下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抗金大业,自始至终都是孤军奋战的,朝中文臣武将阻挠陷害,赵构也因极力反对迎回徽、钦二帝(但岳飞坚持)而对其心怀疑忌。故岳飞情怀凄怆,难免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从这个角度说,岳飞几乎是没有胜算的,这时的坚持就是世俗意义上的不识时务,也恰恰是哲学高度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了。这种精神从“精卫填海”开始,就被注入中国文明的核心,感召着一代代国人在现世的寂寞中争取后人的赞誉。

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执着于理想的典型。但是人们更唏嘘感慨于它 “出师未捷身先死”,“星落秋风五丈原”的悲剧结局。正是因为一切都归于幻灭,所以生前所有的努力和挣扎才更令人感奋。岳飞的《满江红》,也正因为数年后莫须有的罪名以及诗人的冤死,才让世代读者都学会从激昂慷慨的陈辞中体察背后那颗孤寂心,体会诗人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产生的巨大空洞感和焦虑感,不至于一味沉浸在报仇雪恨、建功立业的激情中喧嚷陶醉。

【教学设计思路】

1.诗词教学显然不能忽视诵读,加上《满江红》直抒胸臆,情感先于理性,文本难度不大,所以本课主张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代析。

2.鉴于学生朗读中情感层次单一,技巧匮乏,所以本课打算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厘清诗歌的情感线索,准确把握情感层次,读出内涵,读出深度。

3.用激昂悲壮的旋律营造氛围。粤语版《满江红》(顾嘉辉作曲)韵律和谐,曲调动听,铿锵中有婉转,低回时见深沉,刚柔相济,深得词旨。

【详细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多媒体配合) 设计思路1.导入。【音乐】播放《满江红》。【PPT1】介绍岳飞生平,可同步展示岳王庙、岳飞像或其他相关历史图片。营造激昂悲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2.全体第一遍朗诵。【音乐】播放《满江红》。 只要学生精神状态饱满,一般都会读得激情洋溢,热血澎湃。3.教师配乐示范朗读【音乐】播放《满江红》。 通过比对,引导学生发现老师读得慷慨中有深沉。4.【提问1】词作中哪些词句给人“激昂”的感受?【明确1】“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因为“激昂”大多数同学都能感知,所以可先让学生解释一下。5.【提问2】为什么还要读出深沉感?哪些词句让你觉得词作不是一味的“慷慨激昂”?【明确2】“凭阑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引导学生关注“对理想的执着”。6.【提问3】从这些此词句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明确3】忧虑、焦急。功业未建,美人迟暮。岳飞“功业”:①还我河山;②报效朝廷。【PPT2】展示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展示“朝天阙”。自然引入诗人的“理想”。但不引导学生对岳飞“理想”进行评价。7.【提问4】诗人对自己“理想”的态度是什么?词作中如何体现?【明确4】执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风尘仆仆,奔走天涯;披星戴月,不辞辛劳。8.全体第二遍朗诵。【音乐】播放《满江红》。 力求速度慢下来,感情沉下来。9.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或再次播放音乐。【音乐】播放《满江红》。 通过比对,让学生发现老师读得深沉中有悲叹。音乐中的悲叹之意也很显然。10.知人论世。【提问5】如何理解词中的叹惋之意?【明确5】现实是令人沮丧的,因有太多无法调和的矛盾。岳飞想打破偏安一隅的局面,这不能不触及同僚的政治利益,于是朝中文臣武将阻挠陷害;又因岳飞主张迎回徽、钦二帝,这无疑直接威胁到君主的地位,故赵构也心怀疑忌。岳飞的抗金大业,自始至终都是孤军奋战的。即便没有秦桧,岳飞其实也几乎是没有胜算的。所以我们要懂得从激昂慷慨的陈辞中体察背后孤寂的心,体会诗人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产生的巨大空洞感和焦虑感,不能一味沉浸在报仇雪恨、建功立业的激情中喧嚷陶醉。【PPT3】展示岳飞词《小重山》。引导学生理解岳飞的寂寞情怀。11.自然引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化精神并展开讨论。适度拓展孔子、诸葛亮的例子。强化对词作“激昂”中带“深沉”、“深沉”中有“忧伤”的理解。12.全体第三遍朗诵。【音乐】播放《满江红》。 有些学生朗读可能因为过于深沉或情感怠惰而疲软无力。13.简单介绍“入声”并赏析入声韵脚,【PPT4】展示“入声字”。让学生感受入声字发音的短促有力,诵读时从一味的“忧伤”回到“激昂”中的“忧伤”。让学生欣赏中国古诗词音韵格律与词作情感的完美交融。14.比对。【PPT5】展示篡改韵脚的词作: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侵。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丹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月和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吟。靖康耻,犹未昭;臣子恨,何时消?驾长车、踏过贺兰山凹。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奏天朝。经过比对,让学生知道入声韵脚对奠定全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基调有着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15.感知。【PPT6】展示龙榆生《词曲概论》中一段评论:凡是适宜表达激昂豪壮的思想感情的曲调,它的平仄安排,就得注意和谐(平声)与拗怒(仄声,尤其是入声)的矛盾统一。……有拗怒音节表现在句脚的。一般适宜表达激壮感情的词调,大多数是如此。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在这整个调子中,只有“冠”、“头”、“河”三字是安排在句脚的平声,其他的句脚全是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声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调和的余地。但在每个句子中间的平仄安排,却是两两相间,显得和谐美听。(龙榆生《词曲概论》)强化对词作“激昂”中带“深沉”、“深沉”中有“忧伤”的理解。16.全体第四遍朗诵。本着课堂应用规范普通话的教学原则,不考虑恢复入声读法,可尝试让学生将入声字的韵脚用急骤短促的语调诵读。【音乐】播放《满江红》。以感受岳飞信念的坚定,体会前人“硬碰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点评。17.学生个别美读展示交流。【音乐】播放《满江红》。 若有不到位处可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分析诗人心境,再三体察之。18.有条件可配乐用普通话吟唱。【音乐】播放《满江红》。结束。经过比对,让学生知道入声韵脚对奠定全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基调有着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设计】激昂→壮志↓ ↓深沉→执着↓ ↓忧叹→孤忠★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满江红韵脚岳飞
满江红·贺新年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笠翁对韵》韵脚分析
岳飞
岳飞故事稗钞·序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大白山上看日出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