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铁“奇迹”的背后

2011-06-06谷永强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17期
关键词:刘志军铁道部转向架

2004年,中国决定引进高铁技术之时,中国列车运行的最高时速约为160公里。日本川崎重工总裁大桥忠晴曾劝告中方技术人员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但追求“跨越式发展”的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仅用7年时间,就将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提升到了每小时380公里。这曾是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技术奇迹——日本人花了30年时间,才将列车时速从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

但这个技术奇迹被京沪高铁随后发生的一系列设备故障打破了——京沪高铁6月底开通后,5天内发生了4次供电设备故障。7月23日,发生在温州的一场夺走40条人命的动车追尾事故,彻底动摇了各界对于中国高铁技术的信心。8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高铁全面降速,在建项目缓行,以重估中国高铁的安全问题。同日,由中国北车公司生产的CRH380BL型高铁列车暂停出厂。两天之后,公司宣布对上述车型实行召回。

2003年,刘志军就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提出,不仅要大建高铁,而且要快建。在刘志军的主导下,铁道部在2004年到2006年的3年里,先后进行了3次重要的项目招标,以达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2009年9月8日,铁道部宣布,高铁技术奇迹已经诞生。在新华社长篇通讯的开篇,写下了这样的“等式”:“5年=40年;3小时=11小时;1种=4种。”即: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多名技术专家证实,中国确实从技术引进中学到了不少先进的制造工艺,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设计原理和思路,就不在技术转让的范围内了。中国可以按照外方图纸生产转向架、电机、变压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组装变流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却不知道头型的设计依据、原理,不知道加宽车体有没有风险,得不到车体的原始设计计算书,得不到转向架的关键参数和升级改进方法,也得不到电机和变压器的电磁场、热场、力场的计算机多维协同仿真技术。

更难的是像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源代码这样的核心技术。一位工程师表示,变流器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些关键部件和软件仍然是原装进口,中方只能把模块买来由合资公司组装进去,调试都是外方来做。一位工程师感叹说:“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油漆方案,更换座椅板凳,搞搞室内装修。”

2010年,境内外媒体密集报道中国正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高速铁路。英国《每日电讯报》透露,中国将实施一项宏伟的新计划,让乘客两天内从伦敦抵达北京。但现在这些计划已经没有机会展开了。

猜你喜欢

刘志军铁道部转向架
对地铁列车转向架轮对偏磨故障处置思路探究
地铁转向架组装工艺浅析
转向架结构形式发展与展望
地铁车辆转向架中的故障处置论述
如今这招牌
“从政”看你怎么从
刘志军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