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2011-06-05欣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王 欣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特点[1],临床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与特布他林雾化比较,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0例,年龄1~10个月,男72例,女58例,均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咳嗽,部分伴有发热。查体均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浅快,60~80次/min,轻重不等的三凹征,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均在发病48~72 h入院,入院后胸片显示均有不同程度肺气肿或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对症、支持及静脉滴注琥珀氢化考的松、鼻导管给氧,有细菌感染指征者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肝素钠150 U/(次·kg)+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2次/d,共用3 d。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2.5 mg/次+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2次/d,共用3 d。雾化吸入方式为氧气驱动雾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 d内喘憋现象消失、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肺部哮鸣音消失,停止给氧。有效:3 d内喘憋现象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但需间断给氧,查体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3 d内喘憋现象无改善,仍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明显,仍需持续给氧。
2 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在喘憋、呼吸困难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可缩短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其发病机制认为存在免疫损害,且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毛细支气管炎[1]。其病理基础为毛细支气管黏膜下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而致肺气肿、肺不张,并因此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存在低氧血症。本病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为1~6个月的小婴儿。多数为散发,也可有小的流行。笔者所在地以秋冬季多见,患儿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 d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和肺部哮鸣音,可伴有发热,严重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唇发绀,查体可见呼吸浅快,60~80次/min甚至更多,三凹征,肺部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喘憋缓解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 ~ 72 h,病死率约为1%[2]。本病无特殊治疗,以对症为主,严重喘憋发作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滴入,亦可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效果均不理想,但治疗恰当可缩短病程。肝素有强大的负电荷,中等剂量以上可吸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抑制免疫系统及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致敏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小剂量则有免疫增强作用。肝素可诱导产生干扰素,阻止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介质,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因此具有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3]。肝素可阻止病毒在细胞表面吸附,诱导产生干扰素,缓解平滑肌的痉挛,激活细胞壁的脂蛋白酶,使黏稠的分泌物水解,同时有抗凝、抗非特异性炎症、抗过敏、抗内毒素,改善肺循环等作用[4]。因此利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笔者使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比,结果满意,明显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0.
[3] 胡皓天.小剂量肝素疗法在儿科急重症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7,12(5):212.
[4] 郑学文,刘秋月,周春明.国内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进展 [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