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腔腹腔引流管在胃穿孔、吻合口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2011-06-05李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单腔胃穿孔负压

李志强

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外一科,山东聊城 252000

目前在胃、肝胆、胰等手术中广泛常规放置引流,且引流管的设计也不断进步,从单腔引流到双腔双套管引流,再到现在采用三腔腹腔引流管,笔者所在医院在胃穿孔、吻合口瘘保守治疗中采用三腔腹腔引流管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的87例胃穿孔及吻合口瘘引流的前期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有完整资料,其中胃穿孔62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0例,直肠癌切除骶前吻合口瘘6例,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吻合口瘘9例。本组应用三腔腹腔引流管45例为三腔组,单腔引流管引流患者42例为单腔组。三腔组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5±15.3)岁;单腔组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31~67岁,平均(40.5±16.3)岁。

1.2 方法

1.2.1 单腔组 本组患者均采用单根或双根硅胶(乳胶)引流管进行引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放在合适位置,其中单管引流29例,双管引流13例。

1.2.2 三腔组 腹壁戳孔,将三腔腹腔引流管(图1)前端放置于患者所需的最低引流位,放置体外,并采用腹壁皮层缝线以固定,a、b两管分别接无菌水封瓶和电动负压吸引器。根据引流量来确定采用持续吸引或者间断吸引。若无消化液瘘等并发症,一般手术后第3天开始逐渐向体外退出,于第5天可拔除。

两组所有患者均早期明确诊断后即放置引流管引流,同时均给予肠外静脉营养支持(TPN),加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图1 三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从首次吸引时即开始记录每天引流量,并计算总引流量、比较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一般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均自行愈合,72 h一般指标(体温、WBC及胃肠道功能等)比较见表1。

表1 术后72 h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

三腔组引流更为充分,住院时间相对更少。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单腔组腹腔内感染发生率为4.8%(2/42),腹腔积液发生率为2.4%(1/42);而三腔组分别为2.2%(1/45)和0。两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传统单腔引流方法的引流、冲洗等存在很多的不足。而笔者所在医院目前使用的实用新型三腔腹腔型引流管克服了传统单腔引流管的一些不足,将其应用在胃穿孔、吻合口瘘保守治疗中疗效显著。

单腔管前端为一封闭的腔隙,其开口和侧孔与大网膜等组织紧密贴合,持续负压吸引时容易造成堵塞而使引流孔不通畅,出现腹腔内感染、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三腔腹腔引流管则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使得引流管前端周围存在一定的腔隙,使大网膜等组织较难堵塞引流管前端及开孔等,解决了以前引流管容易阻塞问题。另外,在引流时间较长时,可经a管开口定时注入抗生素生理盐水并从b管负压持续吸引出,从而可冲洗通畅引流管,这样可根据病情需要而较长时间的进行留置也不易堵塞[1]。

老年人胃穿孔发病率仍较高,吻合口瘘是各种腹腔手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胃穿孔的严重之处在于患者胃部穿孔之后大量胃肠液流入腹腔,从而导致细菌性或化学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等,若是不及时抢救甚至危及生命。其中无腹膜炎发生的小穿孔,则可以采用保守疗法,禁食,抽吸胃内容物,抗生素预防腹腔继发感染[2]。而因为吻合口瘘则多因为手术导致的,其中樊建林等[3]报道80%~90%的肠瘘由手术引起[3],其病死率高达21.7%[4],吻合口瘘发生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感染,而有报道患者发生肠外瘘死亡患者中的90%是由感染所致。而控制感染除预防性应用强有力抗生素外,三腔引流管早期引流合理有效,且能较好的抗生素冲洗,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本组三腔组45例患者均自行愈合,均在明确诊断后及时在放置三腔腹腔引流管负压吸引,患者在患者一般情况恢复、日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单腔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三腔腹腔引流管具有安全、不易发生组织损伤,引流效果好、易冲洗等优点,故其在胃穿孔及吻合口瘘的老年患者中适用,尤其适用于合并有心脏病及其他重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及术后全身情况差不易再次手术者。

[1] 李旭,戴睿武,田伏洲,等.自制三腔三套引流管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J].西南国防医药,2001,11(5):318-320.

[2] 黄华平.普通腹腔引流管管内再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吻合口漏27例报告 [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3):233-234.

[3] 樊建林,孙家骏.医源性肠外瘘病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48(5):38.

[4] 杨连粤,黄建华.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外科处理[J].腹部外科杂志,2007,4(4):152-153.

猜你喜欢

单腔胃穿孔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运用模态叠加法研究扩张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