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
2011-06-05魏茂泉
魏茂泉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CT科,吉林白山13430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该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很多,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若能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后辅以规律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帮助。所以,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多排螺旋CT检查在明确结直肠癌诊断、确定系统治疗方案、选择外科手术术式及术后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旨在强调多排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2011年3月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35~82岁,平均(57.6±17.2)岁。按肿瘤部位分:回盲部2例;升结肠12例;肝曲4例;横结肠5例;脾曲4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9例。淋巴结转移19例;肝转移12例;病变累积浆膜层3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GELight speet16排螺旋CT检查,且检查前均给予肠道清洁准备及扫描前肠道充气。56例患者术前均行电子肠镜、B超检查,其中12例因肠梗阻术前行电子肠镜检查肠镜无法通过而检查失败。44例行气钡双对比造影。
2 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除12例以肠梗阻入院未行气钡双对比造影外,其余均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56例患者均行B超、电子肠镜、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结直肠占位42例。电子肠镜发现56例。常规腹部B超检查发现腹腔肿块25例,淋巴结肿大12例,肝多发占位10例。多排螺旋CT发现结直肠肿块42例,肠壁增厚合并局部管腔狭窄10例,淋巴结肿大19例,肝脏多发性转移12例。见图1~3。
3 讨论
图1 横轴位示腔内肿块及管腔狭窄浆膜层受侵
图2 透明化后处理直观显示狭窄范围
图3 MPR多角度显示狭窄范围及肿块侵犯程度
目前结直肠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结直肠肿瘤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早期发现肿瘤,以及对于发现时已有转移的患者进行正确的临床分期,以确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2]。本研究旨在突出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检查中的特殊价值,以期能为临床准确分期及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B超是腹部实质脏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因气体、肠蠕动等影响,使得B超对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病变的发现及诊断符合率均较低。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肠道病变的发现,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转移基本能做出明确诊断。气钡双对比造影虽然在病变部位的诊断上较为准确,但对老年患者及肠梗阻患者受一定限制。结肠镜检查能比较直观显示病变情况,并可以获取病理组织,为临床后期化疗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但对于腔外肿块情况、浆膜层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情况却无从知晓。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不仅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而且肠周围组织的受侵、系膜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脏器转移等都可显示,对结直肠癌的分期具有特殊诊断价值[3]。本组56例患者均采用GELight speed16排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显示结肠病变的发现率为96.4%,诊断符合率为85.5%,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8.5%。
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样,腹部B超检查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较低,但可以提示肝脏多发占位,并能显示部分肿大的腹腔淋巴结。但对肝脏多发转移定性尚需CT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肠镜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结直肠病变的性质,对肠道的微小病变意义更大,但对有肠梗阻的患者结肠近端的观察却不甚理想。对腔外情况也无从知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能对大肠进行全面观察,但对老年患者及急性梗阻患者亦受限制。多排螺旋CT检查,尤其平扫加增强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的应用,对结直肠癌病变本身以及病变邻近组织的受侵情况、淋巴结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均能很好显示。因此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方面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4],在结直肠癌的检查诊断方法中有其特殊价值。
[1]杨露,周洪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26-427.
[2]宋敏,李子平.结直肠癌MSCT表现与病理分型关系的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4(3):200-201.
[3]陈苓,岑人丽,蓝日辉.多层螺旋CT结肠病变的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4(3):33-35.
[4]高剑波,郭华.胃肠道肿瘤螺旋CT诊断的新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