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皮肤病60例疗效分析
2011-06-05蒋芳
蒋 芳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崇阳437500
疱疹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因不明的疾病,具有易复发、病情重、病程长、疼痛难以忍受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小儿疱疹性皮肤病存在神经系统损伤,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1]。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20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疱疹性皮肤病的患者,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小儿疱疹性皮肤病患者共120例,其中男40例,女8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岁,平均发病年龄(3.6±1.8)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及病理特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注射治疗:根据皮损面积及色素沉着面积来选择注射点,用皮内注射器及针头,每点注入镇痛液(2%利多卡因3 mL、得宝松7 mg、维生素B122 mg)0.2~0.4 mL,开始1次/d,连续3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中药组方:取斑蝥30 g,冰片、雄黄各10 g,用95%乙醇300 mL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备用。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所选痛点上,每日3~5次,发泡后即停止涂药。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VAS评分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AS):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轻度疼痛:VAS评分为1~3分,中度疼痛:VAS评分为4~6分。重度疼痛:VAS评分为7~10分[2]。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率>70%;有效:疼痛好转疗效率>3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率<30%[3]。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x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疼痛减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得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得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7.26±1.00 2.20±0.85对照组 60 7.21±1.16 6.12±1.18 P>0.05 <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皮肤病多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胸胁、腹部,其次为头、面、四肢部位,患部皮肤先有局限性疼痛,或同时出现红斑,1~2 d内红斑上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重者可发生大疱、血疱或坏疽。成群水疱常沿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4]。损害多为单侧不超过身体中线。自觉患处皮肤灼热疼痛,有的可伴发热、心烦、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病程多为2~3周[5]。其中神经痛是小儿疱疹性皮肤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对它的治疗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困难所在。
小儿疱疹性皮肤病属于中医上的“缠腰火丹”“蛇串疮”或“火带疮”。其多因风热毒邪侵袭肝经,或嗜食肥甘炙烤之品,湿热蕴积而成;病变后期可致气滞血瘀。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经风火、湿热内蕴和气滞血瘀三个证型。痛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阻塞不通所引起的。本研究所用中药中,班蝥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冰片、雄黄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疮疡肿毒。在应用方法中,局部发泡外敷后产生的机械、化学、生物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系统传布全身,达到防病治病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疼痛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皮肤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神经痛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1]张学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J].国医论坛,2008,2(2):44.
[2]徐宜厚.中医皮肤科诊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3]冯宪章.疏肝镇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10,2(2):49.
[4]段行武.益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医杂志,2007,38(6):359.
[5]王秀敏,周淑华,高昱,等.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 [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