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
2011-06-04王运浩
王运浩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 100081)
农业生产集约化、乡村城市化、食品工业和贸易全球化导致食品生产分配及人们对食品的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公众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我国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
绿色食品是20世纪90年代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推出的。绿色食品是指出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发展绿色食品的基本理念和宗旨[1],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农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增进消费者健康;三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绿色食品发展的成效
1.1 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1990~2010年,绿色食品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6 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74 8万个。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品类产品等品种。
1.2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提高认证的规范性,不断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有效地保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近几年,通过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跟踪监测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产品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8.9%以上。
1.3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有340个单位建成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479个,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hm2,带动农户1 686万个,对接龙头企业1 256家,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在8.4亿元以上。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家,占35%,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 000家,约占20%,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 500个,约占10%。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主要大宗产品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比重已提高到5~8%。
1.4 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绿色食品已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和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品牌形象深得国内外社会的推崇,公信力和认知度不断提高。据调查,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70%,成为大家公认的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型超市,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商家的“新卖点”和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已从国内扩大到国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在香港、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国际上有法国、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7个企业的22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1.5 综合效益日益明显
发展绿色食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绿色食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售价比普通产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产品高出1倍以上,80%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了增效,并带动农户实现了增收20%~30%。2010年,绿色食品国内年销售额已达2 823亿元。2001~2010年,绿色食品出口额由2 000万美元增加到23.1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 绿色食品发展的模式
2.1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模式
图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实施“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通过技术服务、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产品认证等方式,落实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实现了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既保障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又提高了农民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安全与优质相结合、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食品创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从1995年起农业部发布首批绿色食品标准起,到2010年底已经累计发布绿色食品标准164项,贯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生产加工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包装贮运规范的全过程,覆盖上千种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
绿色食品立足打造精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服务出口贸易,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卫生安全指标甚至超过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 (表1、表2)。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创建和实施,不仅奠定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为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树立了新标杆,同时也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抢占了制高点,掌握了主动权。
表1 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农药指标与相关标准比较
表2 绿色食品大米产品标准中农药与相关标准比较
2.2 绿色食品质量保障模式
绿色食品的基本内涵就是生产安全、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绿色食品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质量保障模式。参照发达国家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绿色食品建立起了科学、严格、系统的标准体系,整体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食品认证主要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认证程序,对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进行规范性检查、有效性审核和公正性评定。为了维护品牌的公信力,绿色食品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并推行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产品公告四项基本监管制度。
2.2.1 绿色食品建立了完整规范的认证体系
绿色食品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实行产品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的基本要求,结合农产品认证的特点,绿色食品建立了体系完整、程序规范的认证制度,保证了认证的有效性。绿色食品认证程序主要是依据标准,对产地环境、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及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包装和储运等进行现场检查、审核和评定。绿色食品的认证程序,如图2所示,包括申请人向省绿办提出申请,省绿办受理及文审,省绿办委派检查员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进行产品检测,国家中心认证处组织审查人员及有关专家对省绿办递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绿色食品评审委员会进行全面审核,认证评审和颁证八个必经步骤。
依据我国《商标法》,通过认证的企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是在中国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现已分别在日本、香港、美国、俄罗期注册,在英国的注册已进入公告期,在法国、葡萄牙、芬兰、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注册也已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
2.2.2 绿色食品按照四项监管制度开展监管工作
为了保证获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使用标志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绿色食品现已建立并推行了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产品公告四项基本监管制度。企业年检主要是检查督促落实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产品抽检主要是发现和处理质量不合格产品;市场监察主要是纠正违规使用标志行为,查处假冒产品;产品公告主要是公开获证和退出产品信息。近3年,全国每年有20%以上的绿色食品产品被纳入抽检计划,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图2 绿色食品的认证程序
2.3 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模式
绿色食品推行以“品牌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品牌是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基地是绿色食品品牌的载体,企业是发展绿色食品认证的主体,农户是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绿色食品推行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强化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2.3.1 绿色食品的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经过5年的努力,全国创建了479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约667万hm2,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的新路子,为绿色食品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同时放大了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增强了绿色食品事业服务“三农”的功能。从单一的产品认证走向大规模的基地建设,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得到重大突破。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在三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创新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机制;二是标准化、产业化与品牌化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三是质量安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强化了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机制。
2.3.2 绿色食品的市场建设
发展绿色食品,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不断提升品牌的公信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拉动力;通过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发挥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和农民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20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昆明、福州、烟台等城市举办1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累计约有5 000家绿色食品企业的上千种产品参加了展示。
3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绿色食品要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3.1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追求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注重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必将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2 在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发挥带动作用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新时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率先实现突破。
3.3 在打造品牌,促进农产品市场消费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所推行的生产方式、倡导的消费观念、树立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1]。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必须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适应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需要,不断扩大总量规模,着力打造精品品牌。
此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地也加大推进力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压力和挑战。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2],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少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不规范用标现象依然存在。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认识和监管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的需要。
“十二五”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重要机遇期。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竞争力,提升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绿色食品的发展战略
4.1 进一步严格产品认证
要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优化认证程序,强化现场检查,不断提高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继续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认证工作,稳步扩大总量规模,促进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集群。
4.2 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立足精品定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国情,按照“安全与优质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3]。推进生产操作规程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大力推进生产操作规程的应用和实施。
4.3 扩大基地规模
按照“规范管理、产销结合、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地与企业的产销对接,积极探索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促进基地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标准园、示范场)结合。严格落实基地创建制度,创新验收方式,强化年度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工作,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4 加强质量安全预警和监管
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建立健全“以行政执法为先导,行业自律为基础,属地管理为保障”的监管机制。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等监管措施。强化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建立健全“上下互动,省际联动”的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增强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5 进一步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
组织推动各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大力培育消费市场。要按照“以品牌引领消费,以消费拉动生产”的思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方位加大市场服务力度,指导和支持建设专业营销渠道,举办好全国性、区域性专业展会,建立可持续运营的专业营销体系。
绿色食品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高度,要大力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食品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周绪宝.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6)
2 钟秀明.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5)
3 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安徽农业科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