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百鸣江湖大佬与时代共衰荣

2011-06-03夏茂恬李一杰万珺之

电影 2011年12期
关键词:香港电影

文/夏茂恬 李一杰 万珺之

图片提供/天马影业 (特别感谢 钱高)

1993年《花田喜事》

作为演员,他在“开心鬼”系列、“家有喜事”系列、《八星报喜》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喜剧人物形象,特别是他“开心鬼”系列中演绎的那个可爱、善良、搞怪的开心鬼“朱秀才”早已深入人心;

作为编剧,他的创作天分早在入行之初便已令圈中人刮目相看,至今为止共撰写了数十个剧本,很多都是脍炙人口、回味无穷的经典力作。在精于喜剧创作的同时,由他编剧的三部悲剧电影也捧出了周润发等三位影帝,被公认为香港电影界的编剧奇才;

作为导演,他曾执导过中国最早的贺岁片,而且几乎他的每部贺岁片都是票房冠军,被誉为“香港电影票房神话的缔造者之一”;

作为投资人,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造就了新艺城影业公司的十年辉煌,如今又引领着旗下的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不断开拓市场,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可以说,无论是作为编剧、演员,还是导演和电影公司老板,任何一重身份都足够精彩,也足够坎坷。他在电影圈的奋斗历程,已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一个时代的缩影。本期封面人物带我们走近香港电影人黄百鸣。

“新艺城”的老三:目睹“黄金十年”传奇与悲剧交错上演

>引言:“1980年代对我而言,是在电影里很享受的10年。但是,那10年我们只是在温室里成长,1980年代我们没有资金的苦难,年轻而创意无穷,没有黑社会、盗版。”

“新艺城”无疑是198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代名词。而对“新艺城”三剑客之一的黄百鸣来说,是属于他的最好的10年,他认为也是“香港电影最好的10年”。

描述1980年代的自己,黄百鸣有种特别的驾轻就熟。那10年,辉煌的奖项、数字、奋斗的工作状态、搞笑的花絮生活……无论宏大叙事还是细节描摹,仿佛忽略你的提问,黄百鸣能用一种特别程序化的表达向你娓娓道来。可以想见黄百鸣在媒体面前曾多少次回忆往昔。

的确,整个1990年代,新艺城的电影给中国内地年轻人留下最初的港片记忆。家乡小镇的录像放映室,家里第一台录像机,附近的租片小店,最初居委会的有线电视……通过那些渠道,他们看到了《家有喜事》、《开心鬼》、《鬼马智多星》……构成一代内地懵懂少年对香港花花世界的最初认识。

说到“新艺城”,就会出现三个人名:黄百鸣、麦嘉、石天。其实创始人并不是他们中任何一个,而是一位姓雷的院线老板。这位雷老板成立了一条中文片院线,叫金公主院线,上映一些独立制片的电影,因强片都在邵氏嘉禾两大公司,当时金公主院线被称为玻璃线,一碰就散,因此,金公主院线需要有自己的拍片团队与邵氏嘉禾对抗,这就导致了新艺城的出现。

新艺城最初是一个三人组合。为首的叫麦嘉。麦嘉在美国读电子工程,天天去唐人街看港产片,日日骂人拍得差,终于带着1000美金,要返港进电影圈闯天下,要做大导演。老二叫石天,是邵氏旗下南国训练班出身,长相怪异,不合当时男主角俊朗的要求,长期只能做大配角,是最好的绿叶,却无机会做牡丹。老三黄百鸣当时在洋行当经理,月入过万,但却不务正业,想去拍电影,业余时间写电视剧剧本,虽然也写过几出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本,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最过瘾的状态,就这样他们三个人成立了“奋斗”公司。“奋斗”虽小,但三人编、导、演各司其职:麦嘉、石天演戏,黄百鸣编剧兼导演 。

雷老板慧眼识英雄,看中了这间小小的“奋斗”公司,将其改名为“新艺城影业公司”,雷先生把股权49%留给这三个穷光蛋年轻人。

与大公司合作,福祸未知。麦嘉、石天和黄百鸣决定去请教“权威邝”。“权威邝”是何人?难道他是电影界老前辈?非也,“权威邝”并非电影界中人,对电影更是一窍不通,他只是一个看相高手。于是,三个年轻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问新艺城的前途。“权威邝”用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黄百鸣三人,又看他们的手掌,又问他们的出生日期。他们三个就像小学生一样,等待老师派成绩表。沉默一会之后,“权威邝”突然面色一沉,大力一拍台,再用手指着黄百鸣三人说:“你们的公司,我保证五年之内,一定会赚一千万。”三人吓了一跳,纷纷摸摸自己口袋,一千块就有,一千万想都未想过。岂料“权威邝”再大力拍台,说:“不是港币,是一千万美金。”三个年青人吓到目瞪口呆。

虽然“权威邝”说黄百鸣他们五年之内必赚千万美元,但他们仍然不敢妄想预言会成为事实。与大公司合作,资金周转当然不成问题,但他们仍不敢乱花钱。所以,三个老板,只用两个伙记:一个跑街、一个听电话,而黄百鸣呢,会计、打杂、编剧一脚踢。

但正是这家叫新艺城的小公司后来却与嘉禾、邵氏双雄争一杯羹,与徐克、施南生、泰迪罗宾、曾志伟组成风云际会的“七人小组”班底可谓史无前例。

著名的“七人小组”是新艺城发展初期成立的,这七个人成天窝在麦嘉那个小小的、名曰“奋斗”的书房里。“奋斗”两字是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张大千给写的。房间是木纹色的墙面,真的很小,只能坐七个人,第八个人就要坐到房间外面去了。当时这七个人是很好的组合,徐克太太施南生负责行政,麦嘉有全局观主持大局,石天想法偏悲观,总能想到最坏的结果,而黄百鸣是个乐观的人,和他相反而互补,徐克想法很前卫,往往想得太远,大家要随时准备把他的思维拉回来,曾志伟是个有很多小点子的人,能为每个电影提供很多小趣味细节,而泰迪罗宾是个很有逻辑的人,他能让每个剧本的剧情都合情合理。每次大家集体创作,讨论剧本,最后完善剧本执笔的人就是黄百鸣。当时,他们总是晚上12点开始开会讨论,讨论到第二天早上7点。一起吃个早餐,然后回家休息。他们都住得很近,只有黄百鸣住在港岛。黄百鸣开车一一送他们回家,最后一个人回港岛,简直是“二十四孝”司机。

新艺城当年是奉行家长制度,“奋斗房”批准出来的东西,无人敢改。这七位高人也个个思路开阔,敢想敢做,又能够综合集体智慧,认真分析观众需求,不断挖掘崭新创意,奇招猛招层出不穷,以《最佳拍档》、《开心鬼》、《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等一系列经典电影砸向市场,反响空前,捧出了周润发、张国荣、吴倩莲等明星,和徐克、吴宇森、陈木胜、林岭东、杜琪峰等一大批后来独当一面的电影人物。这是新艺城辉煌的十年,它屹立于老牌巨头邵氏、嘉禾之旁,也并不逊色,香港影坛出现一段时期的三国时代。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七位主导不久便因钱多钱少问题,闹起纷争,曾志伟率先退出七人小组,远走台湾拍戏,后来被洪金宝招回帮他搞宝禾。因此《最佳拍档》前两集由曾志伟执导,到第三集,导演则换了徐克;而拍完《女皇密令》后,徐克也开始不满“麦嘉、石天、黄百鸣”三巨头坚持只拍喜剧的创作思路,本来萌生退意,却被“金公主”盛情挽留,并帮助他成立“电影工作室”,虽然仍旧挂着新艺城招牌,却能跨过三巨头,直接与雷老板对话,并且票房分红徐克也直接从“金公主”领取,与新艺城无关;《最佳拍档》拍到第三集后,石天要求另拍新戏,由他自己主演,占据春节贺岁档期。尽管黄百鸣认为还是接着拍《最佳拍档》续集保险一些,但最终未能阻挠石天拍了《恭喜发财》,结果该片在贺岁争霸战中首次输给了嘉禾的《夏日福星》,票房收入最终亦仅列当年度的第六位,将《最佳拍档》连续三年的票房冠军宝座拱手相让;新艺城尝此教训,决定再拍《最佳拍档》第四集,但当时七人创作小组已经名存实亡,麦嘉便起意挖掘新人,找林岭东拍第四集《千里救差婆》。该片由麦嘉领着自己的一干班底全盘搞定,石天、黄百鸣基本没有参与,票房亦有不俗成绩。

80年代后期,新艺城三巨头各自为战,麦嘉重用林岭东,拍起“风云”系列,暴力写实片的大卖让麦嘉眉开眼笑。黄百鸣搞起家庭贺岁喜剧,也是大受欢迎。惟有石天,自己搞了个创作小组,拍起《八宝奇兵》等片皆遭惨败,于是萌生退意,1991 年,“ 新 艺城”终于解体。

黄百鸣作品表

年份 片名

1978年 漩涡

1979年 搏命单刀夺命抢

1979年 新贴错门神

1979年 著错草鞋走错路

1979年 无招胜有招

1980年 滑稽时代

1980年 咸鱼番生

1980年 疯狂大老千

1981年 追女仔

1981年 再生人

1981年 不准掉头

1981年 欢乐神仙窝

1981年 鬼马智多星

1982年 彩云曲

1982年 夜惊魂

1982年 难兄难弟

1982年 最佳拍档

1982年 小生怕怕

1983年 最佳拍档大显神通

1983年 海滩的一天

1983年 阴阳错

1983年 我爱夜来香

1983年 搭错车

1983年 台上台下

1983年 带剑的小孩

1983年 抓鬼特攻队

1984年 多情种

1984年 上天救命

1984年 全家福

1984年 女皇密令

1984年 两只老虎

1984年 圣诞快乐

1984年 灵气逼人

1984年 鸿运当头

1984年 英伦琵琶

1984年 神勇双响炮

1984年 笑匠

1984年 开心鬼

1984年 少爷威威

1984年 专撬墙脚

1985年 何必有我

1985年 四眼仔

1985年 恭喜发财

1985年 开心鬼放暑假

1985年 开心乐园

1985年 爱神一号

1985年 超级市民

1985年 为你钟情

1986年 千里救差婆

1986年 英雄正传

1986年 天灵灵.地灵灵

1986年 欢乐龙虎榜

1986年 飞跃羚羊

1986年 开心鬼撞鬼

1987年 呷醋大丈夫

1987年 七年之痒

1987年 心跳一百

1987年 开心勿语

1988年 杀之恋

1988年 八星报喜

1989年 合家欢

1989年 发达秘笈

1989年 阿郎的故事

1990年 边缘岁月

1990年 吉星拱照

1990年 开心鬼救开心鬼

1991年 开心鬼5上错身

1991年 千王

1991年 老豆唔怕多

1991年 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1991年 沙滩仔与周师奶

1991年 蓝色霹雳火

1992年 夏日情人

1992年 黄飞鸿笑传

“东方电影”的主席:亲历香港电影的黑暗时代

>引言:“1990年代是香港电影圈最黑暗的年代。什么麻烦都来了,但是这个麻烦的十年是磨练的开始。”

经过了短暂的过渡后,黄百鸣开始想,拍了那么多电影,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做老板?于是他又和罗杰承合伙组建了永高电影公司。但因为香港电影在80年代挣钱太容易了,就引来了黑社会势力的介入。到了90年代,黑帮开始抢演员、抢导演,到后来就发展为抢底片。

最惊险的一次是黑社会派人去抢永高公司制作的《家有喜事》。一天晚上三个蒙面人闯进剪片室,用枪威胁工作人员要《家有喜事》的底片。大概事先踩过点,所以这几个贼就直奔冷气间,找到几个标有《家有喜事》字样的盒子拿走了。结果那是粗剪完的毛片。等黄百鸣回去时已经满屋都是警察了。那之后整整十天,黄百鸣在做剪接时后面都有三个警察保护着,他们可说是《家有喜事》的第一批观众。影片快上映时,黄百鸣还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恐吓说《家有喜事》最好不要上了,要上的话自己小心点,可想当时香港电影的环境有多恐怖。这件事震动了香港娱乐圈,92年底所有香港娱乐界人士举行了著名的‘反暴力’游行。而《家有喜事》也因祸得福,创下了270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折合人民币现在已经过亿。

可能就是成功的太快,罗杰承以为拍电影太容易了,他也可以拍,也不需要黄百鸣了,所以开始跟黄百鸣唱反调。后来黄百鸣心声倦意,就离开了永高。

黄百鸣与扮演其女友的闫妮在《最强囍事》片场

黄百鸣离开永高后,移民到了新加坡。很多人劝他回去拍电影,而此时刚好碰到了亚视老板邱德根的儿子邱达成,他在新加坡开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唐城’,叫黄百鸣去参观。黄百鸣一看这么多的古装景点,还可以免费给他拍,他一下有了古装喜剧《花田喜事》这个灵感,马上打电话叫徒弟高志森带着谷德昭和马伟豪两个编剧过来,这时候已经是中秋节了,时间很紧,黄百鸣把整个故事讲好,谷德昭和马伟豪回去写剧本,高志森去加拿大找张国荣,黄百鸣回香港找许冠杰。搞定了演员后,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戏院了。原来香港有四条院线,但院线贺岁档都排满了戏,嘉禾是王晶导演成龙主演的《城市猎人》,新宝是周星驰跟梅艳芳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还有徐克的《东方不败》第二集,永高院线是梁朝伟与杨紫琼的《新流星蝴蝶剑》。

以前院线每年贺岁档都会留档期给黄百鸣的片子,怎么今年就没有了?于是,他就摊开报纸来找还有什么新开的戏院,结果一圈还有二十来家,就这样黄百鸣用一个礼拜把这些戏院签下来,马上成立了第五条院线——东方院线。东方院线是1月份开的,但《花田喜事》要春节档才上映,1月份没有片子放怎么办?后来黄百鸣一想,有一部电影可以谈,就是《霸王别姬》。本来这部戏不会给新院线的,但黄百鸣有一个筹码,就是张国荣。黄百鸣跟发行商说只有把这个片子给东方院线放,张国荣才能来宣传,结果黄百鸣拿到了这个片的放映权,东方院线自此起步了。

1992年,黄百鸣一人创立了东方电影公司,相继出品《家有喜事》系列、《白发魔女传》、《夜半歌声》、《半生缘》、《干柴烈火》等影片。但当时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盗版风起,加上因为“回归大限”,黑社会势力渗入影视界更深,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电影和香港经济陷入低迷。“我当时很怀疑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三兄弟在一起是享受果实,而我一个人独自行动就要遭受风吹雨打?”黄百鸣笑说。离奇的事还在后边,2001年,黄百鸣创立的东方电影公司成功上市,但上市当天就遇到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股价直跌谷底,他仍能以“最艰难中成长是最坚强”的金句自勉,逆境而上。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1997年,黄百鸣的太太不幸患了末期癌症,医生开刀,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后来医生都不敢治疗,说没希望了。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陷入极度悲戚的境地。但是黄百鸣却并没有消沉,并没有退缩,而是坚信自己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治好太太。于是他告诉所有去探病的人,进他太太的病房都要面带笑容,都要讲“你会康复,别担心”这样的话,凡是愁眉苦脸的都不准探病。儿子女儿如果要哭,就不准进妈妈的病房。他自己则约了很多医生朋友,买了很多书现场学习。他还告诉太太,说他在马来西亚的小岛上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别墅,再过一个多月就交房,他们要全家去那里度假。他用尽方法燃起太太对生活的信心,并且真的去了那个小岛,白天开车购物、游泳,晚上在沙滩上烧烤、跳舞。等到再次回到香港开刀检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他太太的身体竟然完全康复了!

黄百鸣深有感触地说:“是这件事让我进一步领悟到,没有什么事不能熬过去的。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要你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就一定能做到!”

“天马”的创始人:期盼儿子在新“黄金十年”中再造辉煌

>引言:“2004年,CEPA让我看到合拍片的巨大市场,第二个黄金十年终于到来。经过磨砺,现在这个年代是真正可以做大事情的时刻了。”

2004年,一纸《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让黄百鸣惊喜交加——他交由施南生监制的《七剑》,一进军内地便斩获8000万票房,已十倍于香港票房,“CEPA让我看到合拍片的巨大市场,第二个黄金十年终于到来。”

2005年,黄百鸣以东方电影公司老板的身份重出江湖,一出手就是几部大制作,他用千万酬劳打动了甄子丹,先是和甄子丹连续签了三部片约,接着又找到徐克、叶伟信等导演,希望这些导演能为他的公司导演新片,老前辈果然是出手不凡,2005年上映的《七剑》和2006年的《龙虎门》,以及2007年的《导火线》,都是黄百鸣制作并出品的电影,他当时已经看清内地市场的趋势,内地观众偏爱动作电影,所以他的东方电影公司每一年都要有动作大片问世,由此黄百鸣在内地市场上逐渐风生水起,再现了当年新艺城时的风采。

2008年,这是黄百鸣电影事业迎来顶峰的一年,他这一年先后制作了《家有喜事2009》、《深海寻人》、《叶问》这三部电影,《深海寻人》试验性过强而导致反响不佳,这也是他目

黄百鸣与儿子黄子恒(左一)

黄百鸣作品表前与徐克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家有喜事2009》和《叶问》都在2008年年底上映,前者取得了不小的票房成功,而后者更是让黄百鸣得偿夙愿。《叶问》在2008年年底上映之时,最初是安排场次过少而导致票房走低,但因为该片的口碑强劲,致使影片的票房逆势上扬,最终在内地赢得了过亿的票房成绩,这还不足以让黄百鸣心动,因为他的电影始终都是票房长红的。但在2009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之上,《叶问》爆冷夺得金像奖最佳影片,奋斗了30多年的黄百鸣终于以制片人的身份走上领奖台,这个中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这尊沉甸甸的金像奖对于他来说,是来之不易的。

《叶问》之后,黄百鸣辞去了东方电影公司的主席身份,成立了他口中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天马电影”,其初衷是:“子桓属马,编剧正需要天马行空,这家公司是为他而设。”现在黄百鸣不管去哪都带着儿子黄子恒。这个扎马尾、穿皮衣的文艺青年像极了穿喇叭裤时代的黄百鸣,和一般明星子女从艺路线不同,面容俊朗的子恒并没有选择先当演员,而是走和父亲一样的发展路径:编剧。《龙虎门》、《叶问》、《花田喜事2010》出手不凡,黄子恒成了香港炙手可热的编剧。即将上映的《开心魔法》同样出自黄子恒之手。

在黄子恒眼中,父亲黄百鸣是个好到有点傻的人,这么多年他跟在身边,看尽父亲闯荡电影圈的经验教训。“他怎么样被人骗,不如意的经历我都知道,我学到的就是怎么样不被人骗。在香港娱乐圈,谁不知道黄百鸣是个好人?我妈都跟我说,去剪头发,飞发佬都会说你没戏开去找黄百鸣,他会开戏给你了。他总是说‘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这是他的教诲。我的底线是欺负了一次之后就没有了,但他不是,可以两次三次被人欺负。所以人家问我,你爸爸怎么样啊?我都会说是彻头彻尾的好人。”

年过六十的黄百鸣最近几年又活跃起来,明显是要趁精力尚好时,为儿子铺好接班的路,他觉得现今的环境,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机会很大,“他现在的起步好过我刚入电影圈时,我做新艺城时,年龄都大过他,他现在能有《叶问》这种成绩,这么年轻,以后的路应该比较好走。加上内地电影市场这么好,接下来应该有很多机会去发挥,我当然希望他的成就超越我。”

作为香港电影发展轨迹中的一面重要旗帜,黄百鸣引领了上一轮香港“黄金十年”,他希望在下一个大陆“黄金十年”里,能看见儿子黄子桓将历史重演,甚至,演出超过他的精彩。

1992年 富贵黄金屋

1992年 踢到宝

1992年 现代应召女郎

1992年 家有囍事

1993年 再世追魂

1993年 广东五虎之铁拳无敌孙中山1993年 水浒笑传

1993年 白发魔女传

1993年 白发魔女2

1993年 李洛夫奇案

1993年 黄飞鸿对黄飞鸿

1993年 两厢情愿

1993年 花田囍事

1993年 触目惊心

1993年 皆大欢喜

1994年 昨夜长风

1994年 怪侠一枝梅

1994年 年年有今日

1994年 大富之家

1994年 撞板风流

1994年 神探磨辘

1994年 重金属

1995年 我要活下去

1995年 冒牌皇帝

1995年 狼吻夜惊魂

1995年 夜半歌声

1995年 金玉满堂

1995年 慈云山十三太保

1995年 我是一个贼

1995年 猛鬼屠房

1995年 横纹刀劈扭纹柴

1996年 正牌香蕉俱乐部

1996年 大三元

1997年 97家有囍事

1997年 冲上九重天

1997年 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1997年 抱拥朝阳

1998年 非常警察

1998年 九星报喜

1997年 半生缘

1998年 阴阳路4与鬼同行

1999年 怪谈之魔镜

1999年 爱情梦幻号

1999年 医神监制

1999年 还我情心

2000年 大赢家

2000年 情陷百乐门

2000年 跑马地的月光

2001年 阴阳爱

2001年 月满抱西环

2001年 杀科

2001年 愿望树

2001年 七号差馆

2002年 风流家族

2002年 枕边凶灵

2002年 干柴烈火

2002年 9个女仔1只鬼

2002年 手足情深

2003年 百分百感觉

2003年 非典人生

2004年 墨斗先生

2004年 终极格斗

2004年 30分钟恋爱

2004年 生死速递

2004年 我的大旧父母

2004年 失惊无神

2005年 七剑

2006年 龙虎门

2007年 女人本色

2007年 导火线

2007年 醒狮

2008年 深海寻人

2008年 叶问

2009年 家有喜事

2010年 叶问2

2011年 最强喜事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黄秋生否认“打脸”成龙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一代宗师》代表香港角逐奥斯卡外语片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