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育苗施肥试验
2011-06-02肖德华牟兆军
肖德华,牟兆军
(1.加格达奇林业局,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2.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
1 试验材料
1.1 种子:山杏(Prunus sibiricaLinn.)种子,产地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千粒重800g,净度99.8%,发芽率85%。
1.2 肥料: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P2O546%)。
1.3 播种量:120g/m2
2 试验方法
通过土壤分析,钾含量丰富,故只对氮肥和磷肥进行了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五水平正交设计,分别在白桦苗圃和实验基地进行(详见表1、表2)。白桦苗圃25个处理,每处理2 m2。5月9日播种,5月19日和5月30日分2次喷洒敌克松进行杀菌,5月20日将二铵水溶液均匀喷洒在容器杯内,7月17日和7月23日2次追施尿素。实验基地25个处理,每处理2 m2。5月10日播种,5月19日和5月30日分2次喷洒敌克松杀菌,同时追施二铵,7月17日和7月23日分2次追施尿素。秋季对苗高、地径进行了调查。
表1 因素水平表 g◦m-2
表2 正交试验表 g◦m-2
续表2
3 试验结果
表3 试验结果调查表 cm,mm
4 统计分析
表4 数理统计表 cm,mm
4.1 各因素方差分析
表5 白桦苗圃苗高方差分析表
由表5可得:P2O5对苗高影响显著,N、N×P2O5对苗高影响不显著。
表6 白桦苗圃地径方差分析表
由表6可得:N、P2O5、N×P2O5对地径影响极显著。
表7 实验基地苗高方差分析表
由表7可得:N对苗高影响极显著,P2O5、N×P2O5对苗高影响不显著。
由表8可得:N对地径影响极显著,P2O5对地径影响不显著,N×P2O5对地径影响显著。
表8 实验基地地径方差分析表
4.2 各水平方差分析
4.2.1 白桦苗圃各水平方差分析
4.2.1.1白桦苗圃N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0.33、地径(D)之F=1.84,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N各水平间对苗高、地径影响不显著,说明该圃地N丰富。
4.2.1.2 白桦苗圃P2O5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3.62**、地径(D)之F=3.43**,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P2O5各水平间对苗高、地径影响极显著。说明该圃地P2O5不足。
4.2.2 实验基地各水平方差分析
4.2.2.1 实验基地N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9.63**、地径(D)之F=4.78**,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N各水平间对苗高、地径影响极显著,说明该圃地N不足。
4.2.2.2 实验基地P2O5各水平方差分析
苗高(H)之F=0.17、地径(D)之F=0.86,查表得F0.10=2.25、F0.05=2.87。由此可得:P2O5各水平间对苗高、地径影响不显著,说明该圃地P2O5丰富。
4.2.3 分析说明
4.2.3.1 对白桦苗圃而言,氮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磷各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这主要是由圃地中速效氮丰富、速效磷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4.2.3.2 对实验基地而言,氮各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磷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由实验基地土壤中速效氮严重不足、速效磷丰富所造成的。
5 最佳配比及最佳施肥量确定
5.1 最佳配比
表9 各因素各水平平均值统计表 cm,mm
由表9可以得出:
对白桦苗圃而言,N对苗木H、D的影响呈上升趋势;P2O5对苗木H、D的影响开始呈上升趋势,从4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确定N与P2O5的最佳配比为14。
对实验基地而言,N对苗木H、D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从2水平开始明显提高;P2O5对苗木H、D的影响开始呈上升趋势,从3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确定N与P2O5的最佳配比为33。
5.2 最佳施肥量
对白桦苗圃而言,由最佳配比14得出最佳施肥量:尿素0 g/m2、二铵45.5g/m2。对实验基地而言,由最佳配比33得出最佳施肥量:尿素 13.0g/m2、二铵39.0g/m2。
6 结论
对于山杏一年生实生苗培育,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得出:
6.1 对白桦苗圃而言,最佳配比为14,最佳施肥量为尿素0g/m2、二铵 45.5g/m2。
6.2 对实验基地而言,最佳配比为33,最佳施肥量尿素为13.0g/m2、二铵 39.0g/m2。
6.3 以上2个结论可作为其它树种及圃地育苗的参考。
[1]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80(10):273-283.
[2]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范大茵,陈永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5]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孙明学.大兴安岭森林植物[M].哈尔滨:大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