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
2011-06-01蒲晓湘牛均莲胥耀辉
蒲晓湘,牛均莲,胥耀辉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大都采用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开进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适应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相比,一体化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融为一体,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教学互动。一体化教学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否则一体化教学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一体化教学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一体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体化教学条件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制定,应从各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并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
2.2 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求有相应的一体化教材,这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必须、够用的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按照模块、项目、课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的安排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一体化教材还应有配套的教辅材料或课程辅助资源网站,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3 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既能担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这就要求老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或在企业聘请资深专家等,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而保障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2.4 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既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基础设施必须实现时空上的一体化,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融为一体,确保教、学、做一体化。同时,要建设与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实施,离不开校企合作。
2.5 一体化教学的评估体系建设
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估,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兼顾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形式应多元化,要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的教学内容、计划与时间安排是独立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负责,这种安排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分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所以最好的教学形式应该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以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与检测项目为教学主线,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根据项目内容的相关性与难易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以合适的产品作为项目的载体,形成相关教学任务模块。
3.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将教学任务中相关知识点按项目的形式,融入教学中,由师生共同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为基础,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可设置如下项目: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电子元器件测试、印制电路板及工艺、扩音器的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加减法计算器的制作与调试、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安装、呼叫报警装置设计等。这样,整个教学内容就融合到各个教学项目中,整合了教学资源,把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过程与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以电子产品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每一个训练项目主要经历计划制定、元件选取、制版、组装、调试、检测和评估的工作过程。这一过程中,老师先讲相关原理,学生再进行操作,最后老师再总结,学生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锻炼了综合能力。比如,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电子元件的布局设计和安装,训练学生电子工艺操作水平;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等。下面,以“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3.2.1 布置教学任务
任务: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要求输出电压12V。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理图
理论知识点有:整流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等。先由老师电路讲解各部分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几部分电路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知识,并明确图中典型电子元件、电路特性及功能。
3.2.2 制定实施计划
布置好任务后,将学生分组:每小组5~6人为宜,男女合理搭配。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监管本组成员在本次项目中的工作。在本环节,学生先结合原理图列出所需的电子元件、规格和型号及元件详细清单,然后查阅资料,对这些元件作进一步的审核;然后,老师给出印制电路板图,让学生结合原理图,确定每个元件的位置、制定工作计划和步骤,交给老师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本次项目的实施。
3.2.3 安装与调试
制定好计划后,老师用multisim或EWB等电子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实验,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仿真软件确定所需元件和参数。这种将电子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可以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印制电路板上元件的焊接、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操作。这一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防止漏焊、虚焊和错误等。
装配完成后,各组成员先自己检查元件的焊接是否符合规范,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并让老师确认后,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调节电位器RP,使输出电压为12V。学生完成的电路在额定负载下通电两小时,整机无异常状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就算完成了。学生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了故障,由学生自行分析并排除故障,必要时请老师给予帮助。
3.3 评估
学生学业评估包括小组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综合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应全面、客观和公正。学生学业评价、综合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组装的稳压电源的性能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给出本项目学生的综合成绩。
3.4 总结
整个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应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老师最后对本次项目的理论内容作回顾和复习,并概括出本项目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注意事项,为下一次项目的更好完成做准备。
4 结束语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当然,在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一体化教学绽放出绚丽的教学质量特色之花,为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做出绵薄之力。
[1]何静,李桂梅,王莉.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4).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3]徐楷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J].职业,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