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2011-05-31湖南省耒阳市一中421800周文玉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421800) 周文玉
一、 层次关系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要注意理清地理知识内部的“层次”。这对于学生形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有效思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中地理知识内部的“层次”,大致有以下三种具体的“层次”关系。
1.递进关系
例1 日本的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层次一 日本的气候类型为(东亚)季风气候(区别于其他气候类型)。
层次二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征——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区别于大陆性的季风气候,如中国大陆东部的季风气候)。
例2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这是新加坡的重要发展条件。
题目:试描述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回答:马六甲海峡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层次一);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层次二)
例3 城市化的表现
某一区域城市化的的表现有:城市数目增多(层次一);各个城市的规模(包括经济规模、用地规模等)扩大(层次二)。(注:城市化最重要的表现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2.包含关系(从属关系)
例1 工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德国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之一是经济结构多元化。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优化工业结构(层次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层次二)。
说明:高新技术工业也是一种工业,归属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是不同于第二产业的另一大产业。也就是说,工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这两者不是一个层次,工业结构是从属于产业结构的。
例2 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从大的方面讲,分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构成第一层次;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是自然条件的组成方面,从属于自然条件,构成第二层次;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技术、劳动力等是经济社会条件的组成方面,从属于经济社会条件,构成第二层次。
3.不同尺度关系
例1 山地迎风坡的降水量
从较大尺度(较大空间范围)来看,相对于平原地区,相对于背风坡,山地的迎风坡降雨比较多,多地形雨(层次一);从局部较小空间范围看,如果山地的海拔足够高如新疆的天山、喜马拉雅山,则具体到在迎风坡坡面的不同海拔高度的位置降雨量不相同:山腰(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降雨量最多,既多于山麓,也多于山顶(层次二)。
例2 青藏高原上河谷地区的热量条件
从全国范围而言,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有一大不利的自然条件,即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层次一)。
在青藏高原内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发展种植业的条件较为优越,为高原上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这就是所谓的河谷农业。(层次二)
注意:青藏高原上的湟水谷地的热量条件“较好”,是相对于青藏高原上的地区而言,从全国看,该地区的热量条件应该算是不够好的。
例3 尼罗河的径流量来源
尼罗河有三个源流,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下表(来源: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Ⅰ))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单位%)
表格的信息显示:洪水期尼罗河的径流量主要产生于青尼罗河,枯水期径流量主要产生于白尼罗河(层次一);从全年来说,尼罗河的径流量显然以洪水期为主,因此尼罗河的三个源流以青尼罗河的产流区为主,白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为次(层次二)。简要说明:本例是从不同的时间尺度来谈的,即季节与全年。
二、 因果关系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我们应该揭示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到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例1 巴西亚马孙河的水能资源
从地形上讲,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是平原,中下游的干流流经平原,落差极小,那么亚马孙河的水能丰富吗?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亚马孙平原北面是圭亚那高原,南面是巴西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因此,亚马孙河的众多支流从山地和高原流入平原,在从山地和高原流入平原的接触地带上(地形转换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这样通过观察某地区的地形图作分析,就可以把地形与河流(水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的、直观的揭示出来,形成一种逻辑清楚的因果关系。
例2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根据一般规律,其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该处的实际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的现象。究其原因,按照逻辑关系,其中的因果关系如下: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受热)上升气流较弱→降水较少→不能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例3 莱茵河的航运价值高
自然原因:
①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②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枯水期(长江冬季的枯水期影响通航);③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流经的地区地势低平,落差小→河流流速平稳;⑤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小→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
流经经济发达地区→区内货物流量大。
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需要关注“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的现象。“一因多果”的情形俯拾皆是。比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中亚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的水文、植被、土壤等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比如日本是岛国,这会影响到日本国情的各个方面如气候、海运、工业分布等;比如俄罗斯的纬度高,这会对俄罗斯地理的方方面面带来相应的影响。“多因一果”的情形也比比皆是,如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特别广大,影响因素就很多,包括所处风带、地形特点、大陆轮廓、主要山脉走向以及洋流等。
三、 主次关系
在涉及“最值”情况或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分清其中众多原因之间的主次关系。
例1 红海的盐度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这里的高盐度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区域内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高温少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②沿岸地区为热带沙漠,来自陆上的淡水径流汇入少;③海域封闭,与其他海域之间的水体交换少等等。
在这些原因中,纬度因素是主要的因素,而且这个因素恰恰是造成来自陆上的淡水径流汇入少的原因。而海域封闭是次要原因。
例2 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南极大陆是全球寒冷中心,原因包括有:①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②南极洲的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③南极表面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④大风(极地东风)使热量被吹散,不易聚拢。
在众多的因素中,纬度高是其中基本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例3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纬度达到南纬200左右,该地气候不是通常的热带草原气候,却是热带雨林气候。这是不寻常的现象(类似的有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热带雨林气候、巴西东南沿海的热带雨林气候),肯定有它特殊的成因。
分析下来原因有三:①受南半球低纬度的东南信风的影响,该处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湿润的迎岸风;② 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是山地,东侧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在这多个影响因素中,应该说作为迎岸风的东南信风的影响是其中的基础因素、主要因素。因为这是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带来较多降水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