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1-05-31安徽省望江中学246202
安徽省望江中学(246202) 倪 普
一、“问题性教学”的内涵及模式的构建
1.内涵
问题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精心编拟和展示若干系列问题,加强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模式
“问题性教学“的模式构建如图1。
图1
3.结构
诱思。主要是通过问题展示,来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一般方法:一是教师利用课本、资料、直观演示和联系实际编拟和展示若干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占有一定量的感性材料,通过自己阅读,相互交流和补充,然后师生共同提出若干问题。
探思。问题出现了,就要探索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难度较低的,可让学生自行解答;问题难度较高的,师生、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失败了,可另辟蹊径,总有“柳暗花明”的时候。但切不可半途而废,灰心丧气,要在“思”字上下工夫,更要有“探”的勇气。
导思。在学生思维遇阻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疏导学生思维,排除障碍。诸如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利用直观教具、分析各种图表、采用类比启发等各种导学方法,克服消极定势,使学生思维重新变得活跃、畅通。
归思。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不等于问题的圆满解决,还必须进行反复验证,确定其正确与否,要归纳思考,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获得的规律直接拿来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问题源于教材,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深度。诱思→探思→导思→归思四环节与问题是紧密联系的。该流程是曲线式而非直线式,是动态性而非静止性,是循环性而非有限性。教师自始自终要根据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学过程保持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整体功能。
二、“问题性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任何教学模式都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各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认为,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古人亦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智力的发展,就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性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为中心,并将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且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创始人L·V·贝塔朗菲提出了“处处是系统”的科学论断。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控制者,学生是受控制者,教材是信息库,“问题性教学”模式有效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操作下,将教材中处于储存状态的信息,以问题形式变成待动信息流,然后输入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各种信息流后,又把反馈信息输出给教师,让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素质教育思想
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且彼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要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要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素质教育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4.新课程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特别是在学习方法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是引导者与促进者。
三、“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材问题化
地理学科是一门基础课程,取决于地理科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问题性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就是将教材内容(包括重难点)进行转化,以“问题”形式展现出来,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大脑中烙下深深的难以忘怀的印记,并促成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本。例如,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内容。
2.问题探究化
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地理知识的系统,可以看做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源。问题信息是隐藏在教材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并提出来的,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例如,“太阳日和恒星日”问题教学探究设计思路(图2)。
图2
3.探究乐趣化
编拟及展示的问题除具有科学性、启发性、生动性、简洁性外,往往还有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问题会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促成学生去解开待揭之谜,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探究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例如,“四季成因”探究(图3)。
图3
探究性问题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增加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