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方案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2011-05-31王大川

当代医学 2011年26期
关键词:全胃外科学正态分布

王大川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胃癌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胃癌的新发病例为875000例[1])且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2],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尤其是全胃切除手术常常可以达到较为理想效果,所以我们现进一步扩大了样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03年7月~2007年7月在本院选取80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胃癌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3]有关胃癌诊断标准(术前均经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印证),另外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其他部位存在恶性病变者;②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80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4~75岁、平均(54.14±3.92)岁;其中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底及贲门区肿瘤39例、胃体肿瘤24例、胃窦区肿瘤17例。

1.2 研究方法

参考《外科学》[3]及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由专人对研究对象手术时间、进食量、进食次数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另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1.3 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采取Lahey+Braun吻合法、P型空肠袢代胃法,每组各40例。其中,①Lahey+Braun吻合是对十二直肠残端封闭后,在距离Treitz韧带下的40~50cm处经结肠上提空肠袢与食道断端行端-侧吻合,在距离食道空肠吻合口下方40cm处将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给予10cm的Braun吻合。②P型空肠袢代胃法实施在距Treitz韧带15~20cm处截断空肠、游离肠系膜,经结肠上提远端空肠,在远端空肠离断端的20cm处与下拉的食管在结肠前吻合,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约15cm处将远端空肠断端与上提空肠吻合形成“P”型,在距食道空肠吻合口的40~50cm处将空肠近端与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观察,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观察

3 讨论

全胃切除手术方案众多,但不同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取已从以往注重解剖的连续性转变为其功能的延续性、体现人性化的理念[4],因此对于胃癌患者来说不仅要进行全胃切除,同时保证其功能的延续更加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此次对8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同时保障了其功能,例如我们采取P型空肠袢代胃法和Lahey+Braun吻合法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从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两种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促进患者进食、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方面P型空肠袢代胃方案优于Lahey+Braun吻合方案且P型空肠袢代胃方案能够明显增加患者体重、提高其抵抗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全胃切除的贮袋代胃法具有“营养小胃”的功效,因此可以有效对食物进行储存、混合、延迟排空时间,从而提高全胃切除患者对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这样也极大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全胃切除手术方案众多,但其手术方案的选取应以符合机体生理需求、体现“人性化”的原则为主。

[1]Crew KD,Neugut AI. Epidemiolog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J].Semin Onco,2004,31:450-464.

[2]符永艳,李学珍,孙英哲.83例胃癌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2):127-128.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

[4]尹鹏,李亦工,许传灿.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行胃癌全胃切除术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5):419.

猜你喜欢

全胃外科学正态分布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出行时长可靠性计算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χ2分布、t 分布、F 分布与正态分布间的关系
基于Copula函数对二维正态分布中常见认识误区的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