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河航道水上支架平台板桩沉桩施工

2011-05-31孟宪刚李晓吉吉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板桩拉森沉桩

孟宪刚 ,李晓吉吉

(1.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4;2.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1 工程概况

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吴江联丰段航道施工项目WJ1标段西岸老护岸的坍塌段加固采用板桩成墙结构,板桩断面为0.45 m×0.60 m,D1型结构板桩长19.50 m,D2型结构板桩长12.5 m。该标段航道幅面狭窄,平均宽60 m,局部宽度不足40 m,此外老护岸紧邻S227省道,车流量大,在如此狭窄的航道内使用19.5 m长板桩进行护岸施工难度很大。

2 施工方案的选定

方案一:使用大型水上专业船舶进行沉桩施工。优点:施工专业性强、技术成熟。缺点:老护岸加固需要近岸施工,施工船舶有时需要进行垂直河岸施工,对航道通航具有很大影响。

方案二:水上施打钢管桩,顶部铺设、连接拉森钢板桩,与岸上铺设的拉森钢板桩形成简易的水上支架平台,使用滚筒式桩架及导杆式桩锤沉桩施工。优点:占用施工空间小,对航道及陆上交通影响均较小。缺点:水上平台的支撑力来自于钢管桩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需要进行严密计算,并充分加大安全系数,以降低土质变化带来的风险。

由于苏南运河通航繁忙、航道幅面狭窄,使用大型水上专业船舶进行施工不仅严重影响了航道运输、更加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选择了方案二“搭设水上简易平台”的方案。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水上施打钢管桩,顶部铺设、连接拉森钢板桩,与岸上铺设的拉森钢板桩形成简易的水上支架平台,使用滚筒式桩架及导杆式桩锤沉桩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水上支架平台承载力计算

计算依据: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254-98《港口桩基规范》和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2.1 单桩承载力计算

基本计算公式:

未进入持力层,开口桩不考虑端承载力。

桩型为钢管桩(开口),直径d=273 mm;截面积Ap=0.06 m;周长 u=0.86 m。

1)第1-3土层为:粉质粘土混粉砂,侧阻力标准值fs=17.9 kPa;层面标高为:-0.6 m;层底标高为:-1.4 m;土层厚度 li1=0.8 m;求得 βi=10.04×17.9-0.55=2.054。

极限承载力 Qk1=u·li·βi·fsi=0.86×0.8×2.054×17.9=25.29 kN。

2)第2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侧阻力标准值fs=3.5 kPa;层面标高为:-1.4 m;层底标高为:-5.1 m;土层厚度 li2=3.7 m;淤泥质粉质粘土取 βi=1。

极限承载力Qk1=u·li·βi·fsi=0.86×3.7×1×3.5=11.14 kN。

3.2.2 受力平衡分析

桩机荷载分布区域为12 m(长)×5.6 m(宽);桩机(桩架加桩锤)重 40 t,板桩重 13 t。

1)支架受力简图如图2所示。

2)各受力点受力计算:M1=0,G0×2.5-F2×5=0;M2=0,G0×2.5-F1×5=0;得出 F1=260 kN,F2=260 kN。

3)水上支架设计。

图2 支架受力简图

各种机械设备自重:单根拉森钢板桩重G1i=0.260 t;单根钢管桩重G2i=0.36 t。

安全系数为 2,即(Qk×N)÷(F2+G1i×2+G2i×N)=2,则求得桩数N=20。

滑动安全系数取 1.849。

3.3 水上支架搭设方法

该工程采用1台DD60导杆式桩锤和滚筒式桩架进行施工。桩机安装前,水上支架必须搭建完成(至少30 m),桩机直接安装在水上支架上,第一根桩沉入后,板桩夹具前部直接套在已沉入的第一根桩上,后部用钢丝绳吊住,确保夹具中心与板桩轴线一致后,内外用2个手拉葫芦拉紧,确保夹具不移位,不晃动,随后桩机沿着第一根板桩由前往后进行依次施工,每一根桩必须垂直插入夹具中,确保板桩轴线不偏位。

1)水上支架采用φ27.3 cm,长8 m的钢管桩(开口),支架搭于板桩轴线外侧2.8 m水中(双排,梅花形布置),用PC220挖机压入,入土约4.5 m。要求管桩顶部标高一致,高度比老护岸岸上设置的拉森钢板桩略高20~30 cm,以防加载后岸上与水下土质不同发生不均匀沉降。管桩顶部扣上长10 m,宽0.4 m,高0.15 m,壁厚8 mm的拉森钢板桩,使用φ30 cm的木桩与钢管桩连接形成纵向、横向剪刀撑,使支架连成整体,以利于整体受力(管桩间距设定为1.2 m),支架必须平整结实不摇晃。岸上设置2根拉森钢板桩以均布受力。

2)水上支架防护。在平台北方(船舶航行方向)停靠一艘驳船,船舶抛锚并与岸上带缆连接牢固,以起到警示作用,并在万一有船舶误驶向支架平台时起到防护作用。

3)水上支架预压。水上支架平台搭设完成后,逐步进行预压,逐步放置15根8.5 m方桩(每根约2 t,总重约30 t)在支架上均匀防止使之受力;待受力平衡沉降稳定后移走方桩,竖起桩架(约35 t),在支架上进行反复行走多次;视情况装配桩锤(6 t),再次行走;最后使用两根板桩(每根重约13 t)斜向放置在支架上,进行超过最大荷载20%的预压。所有预压过程约持续2 d,过程中认真观测记录沉降量及水上平台的偏移量。

4)沉降观测。记录两排钢管桩的桩顶高程,测量仪器为水准仪,沉降观测从水上支架搭设完成好即开始,记录频率随荷载增加而相应调整,在桩架竖直后沉降观测频率为每小时观测一次,在水上平台进行最大静荷载120%预压,沉降基本稳定正常施工后,沉降观测恢复至每3 h一次的频率;记录附近建筑物的高程数据,以分析沉降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建筑物上是否有裂缝,以防施工造成建筑物破坏。

5)偏移观测。观测水上平台的水平位移,测量仪器为GPS测量仪,观测频率同沉降观测;观测附近建筑物的位移情况,防止施工对建筑物的地基产生扰动,造成偏移失稳。

3.4 沉桩施工方法

3.4.1 板桩起吊

1)起吊预制桩:用50 t吊车把板桩三点起吊至桩架下,松开索具,使用卷扬机的钢丝绳和索具通过桩架顶端的滑轮后捆住桩上端4 m处,吊车索具栓系住板桩下部,再起动卷扬机起吊预制桩下端4 m处(桩身抗折性能见附件),吊车主要起引导桩尖方向作用,防止桩身旋转摇摆,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送入桩架的龙门导杆内,此时卸除吊车的钢丝绳和索具,使板桩缓缓垂直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

2)稳桩。桩就位后,在桩顶放上弹性垫层如草袋、废麻袋等,放下桩帽套入桩顶,桩帽上再放上垫木,降下桩锤轻轻压住桩帽。桩锤底面、桩帽上面和桩顶都应保持水平,桩锤、桩帽和桩身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尽量避免偏心,同时重点控制阳榫和榫槽的连线与板桩墙中心线一致或平行,以免越打越偏。

3.4.2 沉 桩

打桩顺序为单一方向进行。打桩时采用“重锤轻击”。开始打桩时,锤的落距宜较低,一般为0.6~0.8 m。待桩入土一定深度(1~2 m),桩尖不易产生偏移时,适当增大落距,逐渐提高到规定的数值,并控制锤击应力保持连续锤击。

打桩入土深度的控制以标高为主。施工时,及时掌握锤的落距与入土深度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接近设计沉桩标高时,要严格控制锤的落距,确保与设计桩顶标高吻合。打桩最后阶段,沉降太小时,要避免硬打,如难沉下,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适宜,需要时可更换或补充软垫。

打桩时严禁偏打,桩锤、桩帽和桩身轴线重合,衬垫要平整均匀,构造合适。在施打过程中,对每一根桩均应适时更换新衬垫。打桩入土的速度应均匀,并连续施打,锤击间歇时间不要过长。如发现锤的回弹较大且经常发生,则表示桩锤太轻,此时应更换重的桩锤。如桩锤突然有较大的回弹,则表示桩尖可能遇到阻碍,此时须减小锤的落距,使桩缓慢下沉,待穿过阻碍层后,再加大落距正常施打,如降低落距后,仍存在回弹现象,应停止锤击,分析原因后再行处理。若发现桩已打斜,将桩拔出,探明原因,排除障碍,用砂石填孔后,重新插入施打。

当落锤高度已达规定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 mm时,应立即停锤,如果此时沉桩深度还末达到设计要求,则查明原因,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严禁在已沉好的桩上系缆索。打桩施工前,按要求进行试桩,以确定打桩施工的各项原始参数。

在沉桩过程中,记录沉桩各项数据,注意对已打桩和周边设施及原有护岸进行保护。

3.4.3 特殊情况及应对措施

1)如遇桩无法入土时,探明水下情况,如果为残留障碍物,则采用抓斗挖泥清除。

2)若有特殊地质状况,导致沉桩无法实施的时候,向监理、业主汇报。

在沉桩过程中,记录沉桩各项数据,注意对已打桩和周边设施及原有护岸进行保护。

3.4.4 作业布置

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桩机作业面,先打坍塌严重的地段,再打坍塌长度较长的地段,以此进行。打板桩拟采用水上运桩,岸上吊桩,搭设水上排架架设打桩机的打桩方法。

抓斗挖泥船进场后,按规定的位置与方式停靠。施工过程中,抓斗挖泥船沿河岸边,采用后退法进行清槽作业,为打桩机跟进作业提供作业面。泥驳布置于航道一侧,清槽的土方采用泥驳装运至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

运输船只运桩到达施工现场后,沿岸边顺航道方向及时停靠,并固定稳当,系好固定缆。施工过程中,在确认水深满足吃水深度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打桩的进度,沿河道岸边跟进移船。

4 结语

经过该工程的实践检验,基本可以证明搭设水上支架平台进行板桩沉桩施工可行。

1)可以节省施工空间,对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影响小,操作简便,施工成本低、周期短,尤其适用于水上近岸施工。

2)水上支架平台的承载力与土质情况关系大,必须认真分析地址勘探资料,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

3)施工前应对水上支架平台进行超过最大荷载的静态预压。

4)应加强沉降和位移观测,确保水上支架平台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以保证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板桩拉森沉桩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作用机理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房建工程混凝土预制管桩静压沉桩施工技术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结构分析
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贯入效率模型试验
板桩入土深度计算方法探讨
自动沉桩技术在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预制混凝土板桩在岸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深水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