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图在莫高窟卷草纹中的应用

2011-05-31麻春晓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太极图母题纹样

麻春晓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300)

唐代是敦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卷草纹在中国的发展和成熟期。植物系纹样也是在隋唐开始发展,随佛教传入的卷草纹,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之一。以S形为主茎的卷草纹饰几乎在莫高窟的每个洞窟都有印迹。它主要被装饰在佛龛的内外龛沿、四壁、四边以及人字披的斜坡上,看作是窟内壁画整体间架结构的装饰。

一、卷草纹的定义

卷草纹是外来纹样,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具有典型旋涡形特点的忍冬纹与云雷纹结合的本土纹样,受到卷草纹的影响,经历复杂的演变、演变,最终在隋唐形成卷草纹的基本样式。

“卷草”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名称。欧洲国家称为卷须饰,在阿拉伯称为藤蔓纹样,在中国称为卷草纹、缠枝花纹,在日本和朝鲜则称为唐草。

霍秀峰、张北霞等人都曾对卷草纹下过定义,可以概括为:主要由一条连续不断的“S”型波状主茎体现的“卷”和由蔓藤类的植物形态为主要题材体现的“草”这两个元素构成一个图案化的特有纹饰,以卷曲、盘旋、缠绕为基本特征。

二、卷草纹与太极图的联系

卷草纹多为“S”形和涡线形构成,这两种形式在中国传统图案中是常见的。“一种“线”的形象的产生,是有所依据的,S形是从陶纺轮上“太极图”形传下来的,“涡形”是从囧形演变而来的,象抛物线样的曲线,是从狩猎用的“飞石索”引出来的。”①

从上文中看出“S”形是和太极图存在联系的。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到商代的青铜图案再到汉代的漆器图案,直至现代的图案设计和民间剪纸有很多都是以S形为结构的设计。雷圭元在其著作《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中也曾写道:“中国图案构成上哪些是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当我看到了出上文物中有不少彩陶纺轮,上面有最原始的图案格局,很显著的一类是相反相成的太极图形或两个太极相交的图形,这一类的构图一直流传到近代的民间剪纸、民间挑花的图案格局中,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采,形成中国图案自己的民族风格。”

潘璠在《浅析敦煌唐代图案特点》一文中,对卷草纹的构图形式也作了描述:“其构图形式常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作者在文中提到卷草纹是波状线与切圆线组合的,而太极图中的“S”形线就是由两个相切的圆构成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旋转中的直线”,正如英•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发展史》中曾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很多艺术形态都采用曲线造型。有人将卷草纹中的S形称为“旋转中的直线”,体现着一动一静,是运动的平衡,虽然从图形上看其形式是不变的,但是它蕴含的是变化的美、流动的美。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是举世公认的最具美感的曲线。

“卷”在《辞海》中与造型相关的释义有两个。第一,在甲骨文中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原指膝曲,引申为弯曲之意。第二,通“圈”,圈就是圆的形状。

唐朝佛教盛行,与中国的儒道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儒道释三家构成的巨流,造就了唐代满、情、富的艺术风格,并在装饰中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唐代的一切艺术都以追求一种“圆美之态,流转之气”,卷草纹也不例外。唐草的卷叶以吞吐自如的流畅线条来表现圆融境界的意趣,总是力求形成一种饱满圆润的视觉效果。这样的风格与当时的宗教也有密切关系。

佛教没有明确提出过“圆”即“美”的观点,但是佛教艺术一直遵循以圆为美的理念。以圆为美,是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著名观点。他们认为“一切立体形态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太极图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以圆为主体。“中国的圆形图案,和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有着直接的联系。”老子也提出“周行而不殆”的循环变动的哲学思想。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和中和之美也都具有这一美学思想。

三、太极图在卷草纹中的应用

图案要讲究“规矩”,因此古今中外图案,无一不是由母题来决定其外貌,“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或纯粹装饰性的母题。当一个母题因为与宗教意义有关而被频繁地在各种领域中,就会产生定式。”②从图案和宗教的角度都可以看出卷草中的S形是来源于太极图因此,本文把太极图作为卷草纹的母题进行分析。

太极图由三个圆组成,一个大圆加上两个内切圆,在大圆中间用一个“S”形的曲线将其分开而构成的图形。工艺美术家雷圭元先生在《中国图案作法初探》对太极图做出解释:“一根相反相成的形线,把整个画面分成两个阴阳交互的两极。这两极围绕一个中心回旋不息,形成一虚一实,有无相生,左右相倾,前后上下相随的一种核心运动。”

初唐的卷草纹整体造型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追求气韵生动,线的运用非常细腻生动。我对初唐莫高窟中的卷草纹进行汇总分析,按太极图这一母题,根据在S形分割的两面中填充图案的不同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与太极图中S形完全吻合的卷草纹,二是S形变形的卷草纹,每种类型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主要介绍本文主要分析第一种类型中同一花头首尾相接的卷草纹。

图一是莫高窟第321窟藻井图案中的卷草纹。是由无数个S形独立的母题构成的连续图形。“S”线分割出两个面,其中由两个大小相等、对称存在的花头填充,形象单纯。首尾相接的花围绕“S”太极曲线的圆心不停旋转,一面的“尾巴”受到另一对立面“头部”的欢迎,体现了运动的轮回,与太极图中的不动之动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揭示了世界万物互相依赖、互为进退的统一关系。卷草纹中所有线形无折点,全部为流畅饱满的圆弧,追求最小阻力,给人以循环往复、流动变化、无始无终的感觉。

图一

画面中的空白在空间上会给人一种意境美。“意境”又称“境界”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古老范畴。西方人注重欣赏实形空间,而中国人善于通过虚形空间来表达一种意境美。比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是一种意境更是实体和虚形的相互交融。中国的卷草纹讲求“意象”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写“神”的审美习惯相吻合,这正是卷草纹被中国化改造的一大特点。

S形曲线是所有线形态中最具美感、最原始、最基本的造型元素。S形构图,在我国古代也称为“之”字形构图,构图形式被艺术家们认为是画面处理中最牢固的结构。是中国画构成中行之有效的一种表现程式,它既具有艺术形式动态的活跃,又包含着我们传统文化中辩证的哲学观念。形象的表现出宇宙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具有平衡、对称、有序、稳定、中和之美,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心理需求。S形在盘旋运转中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等哲理。

初唐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情感与精神,卷草纹饰契合了时代的需求,高度集中了传统图案中变化与统一的构成原理、均齐与平衡的形式、条理性的反复组织等特点。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传统装饰手法,把外来的生硬的东西,消化成为柔和的,有人情味的装饰形象,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四、结语

“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传统纹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传统纹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不能等同于历史,而是要被继承和发展的。

卷草纹吸收了外来文化并与唐代特有的的风格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于这样的传统纹样我们不能单纯的生搬硬套,只有从其造型和构成着手,理解纹样的内涵,形成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在现代设计中随意的创新,使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元素之间更好的融合,才能使卷草纹不断继承发展下去。

注释:

①杨成寅、林文霞记录整理:《雷圭元论图案艺术》,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②张近慧:《东西方建筑装饰中的植物》,《装饰》,2005年第2期.

③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太极图形在工业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2010年

[1] [日]城一夫,孙基亮(译):《东西方纹样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年版。

[3] 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太极图形在工业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 陈冰玉:《中国传统太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 张红颖:《魏晋南北朝时期卷草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猜你喜欢

太极图母题纹样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
早春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拯救“濒危”花纹
“沉默面具”与“隐性叙事”——伍慧明《骨》中的“沉默”母题及“纸张”意象
八卦图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话说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