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汉简写出新意的吴颐人

2011-05-30管继平

新民周刊 2011年42期
关键词:书艺强项篆隶

管继平

传统的中国书法,如今早已褪去了它的实用功能,一门心思地奔着艺术而去。而当年一些实用性大于艺术性的名家尺牍、文人手稿,今天却在艺术拍卖市场上奇货可居。那么,作为纯粹的传统艺术,该如何赋予新意?总不能老抱着“真草篆隶”、抄几句“唐诗宋词”吧?“即便是古人留下的书法经典,我们也应该理解、吃透再改变它!”著名篆刻书画家吴颐人,对此颇有独到的见解。

吴颐人先生绝对是一位不安分的艺术家,早年他率先将汉简文字刻入印章,后几度远赴丽江纳西族地区,通过描摹研究,反复实践,他又将东巴文字创作到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引起了书坛不小的震动。即使将近古稀之年,吴颐人的艺术细胞仍非常活跃,他善于吸收各种最新的信息。在上月的一次书法展览上,笔者见他一幅六尺整张的书法作品,仅书六个擘窠大字——“神马都是浮云”。这让看惯了以诗句警句为书写内容读者眼前顿为一亮。

吴颐人艺擅众长,书法、篆刻、国画自然是他的强项,而其他艺术领域诸如音乐词曲、弹奏、泥塑、紫砂雕刻等,他都有涉猎。当然,汉简书法更是他强项中的强项。在不久前的上海书展上,他的新著《我的汉简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签售会上,排队的读者络绎不绝,整整两个小时,吴先生手不停挥还是不能满足热情等候的读者。这本新著虽说是“汉简之路”,其实也是他的书法之路,他的艺术之路。早在四十年前,受罗福颐、钱君匋等几位先生的影响,吴颐人就将变化丰富、直率奔放一路的汉简书法作为自己艺术发展的取向,这么多年来,他通过不断的汲取、研究、继承、开拓,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面目、自成一家的汉简书艺。说来也巧,笔者今年5月在绍兴参加兰亭书法节时,曾偶遇一位互不相识的青年书法家,聊起当今书坛各种书体颇有个性的几位书法家时,说到隶书的代表人物,那位青年毫不犹豫地就提到了上海的吴颐人。

确实如此,放眼国内书坛,能写简牍书法的书家可谓芸芸众矣,然而真正能摆脱古人窠臼,独创蹊径,写出自家面目的除了吴颐人之外则实在寥寥也。再观吴颐人的汉简书法,线条凝劲挺拔,枯湿相宜,结体上将篆隶行草有机糅合一起,跌宕起伏,节奏感强,尤其是宏幅巨制,更见他气势磅礴、奔放率性并带有强烈的“吴家汉简”书风,读罢常令人击节三叹,赞为观止。

我们知道,对于一位已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而言,要想始终保持一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多么的艰难。因为创新不仅需有否定“旧我”的勇气,还会带来失败的风险。所以,这也就是许多名家宁愿守住“城池”而不愿“越矩半步”的缘故。然而,吴颐人却恰恰相反,多年来他在艺术上总喜欢不断地打破自我,譬如我们从这本“汉简之路”的书中,则可清晰地看出他书艺之演变以及自我风格的形成。在学汉简书法前,他对唐楷、汉隶都曾有过临习,对甲骨文、大篆小篆也写了不少。正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所以当他一接触到简牍书法时,很快便疯狂迷恋上这一种独特率真的鲜活书风,并为之心驰神往。

自从70年代吳颐人迷上汉简以来,他就将全部的心力倾注于汉简书艺之中。我甚至可以这样断定,大概所有出土并能见到的汉简资料,吴老师几乎都进行了研究和临习,所以他对汉简书法的烂熟程度是他人所难以企及的。

猜你喜欢

书艺强项篆隶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不动了?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傅山《杂记》
书艺之美
【书艺之美】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强项
强项大于优势
书艺品鉴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