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像奖上的几张面孔

2011-05-30王小木

新民周刊 2011年16期
关键词:谢霆锋刘嘉玲金像奖

王小木

金像奖颁奖在即,内地知名导演何平和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在微博上对话,何平导演建议金像奖能突破现在的区域性限制,面向两岸三地的所有华语电影。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少,甚至有人在陈嘉上的微博上留言,为什么总是港产片拿主要奖项呢?

大家的心思也可以理解,近年来一直由内地演员垄断影后头衔的金像奖随着港片式微似乎正越来越淡化区域性,但号称面向两岸三地的金马奖去年忽然间变得异常本土化,而内地本身又没有一个够分量的独立电影奖项来匹敌。不过,不管对于台湾金马奖还是香港金像奖,它们创立之初的意愿肯定是区域性的。就像有个菜鸟记者跑去奥斯卡上说,我们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三电影生产大国,为啥你们还总是让英语片拿主要奖项呢?你自己拿不了权威的奖项,却怪人家不带你玩,这不是有点好笑吗?

鉴于何平导演在业内的影响力,他俩的对话最终闹上了媒体,陈嘉上承认何平说的正是这两年业内讨论的重点,但“香港金像奖的目的在于香港电影人评价香港电影,否则便没有自身的意义了”。

香港金像奖没那么神圣,从来没有一个我们在内地官方场合习惯了的所谓方向性指导。它像一个温度表,是每一年娱乐行业的内部取向,每年口味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年不同奖项的标准也可能不一样。如果市场低迷,那出一部市场反应好的电影,可能大家都会捧捧,比如《少林足球》击败《女人四十》;如果市场好点,可能大家都会偏文艺一点,比如黄秋生靠着人人都骂的《人肉叉烧包》拿影帝。一个没有明确标准的颁奖礼,到底是好是坏呢?

我有时也想,金像奖一旦真的蜕变成人们渴望的那种两岸三地大集合,你觉得它还能维持现在的这种公平公正公开吗——人情奖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三公”的否定,至少它不会出现《生活秀》击败《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拿大奖的闹剧,你还记得《生活秀》是哪部电影吗?

金像奖最终只是一台盛大的电视颁奖礼,你觉得香港电影人有多在意每年的这次大表演呢?渴望的反而是我们,一年又一年,我们见证着台上台下香港电影人的团结一致和人情味,慢慢回味着我们记忆中的港片辉煌和余辉。

今年,这几张获奖面孔代表了金像奖的“三十而立”。也有人在问,会是“三十而衰”吗?

御姐嘉玲

香港著名传媒人士查小欣前几天来上海录制电视节目,一口咬定今年金像奖的影后非刘嘉玲莫属。听者之中自然有愤愤不平的,嘉玲姐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扮演的“武则天”戏份之少,完全可以说是友情客串,能提名最佳女主角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金像奖的荒唐了。更刻薄一点的说法是——那还不如让她演过的那个《东成西就》里的“周伯通”拿影后来得靠谱。

最终登顶影后的果真是刘嘉玲。看着提名影后的五个角色,其实谁拿都差不多,谁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花落嘉玲的最大理由还真就是金像奖欠过她的,就像刘青云拿影帝的电影叫《我要成名》,有多少人会再去回味这部戏里他的表演?时候到了而已。

最近一次见到刘嘉玲,她刚过完自己的生日,爽快说自己46岁的生日愿望是健康自在。当时觉得她可能就这么随口一说,但是几天后我在《非诚勿扰2》里看到李香山临死前的追悼会,众人痛哭流涕地听他讲述一个顽主人到中年后的悔悟时,我忽然想起她,她远比王朔更早看透了人生。

在她之前,我们一直挂念着的四五十岁的女人们,要么是像林青霞和钟楚红那样从年轻时就这般风情不变的,要么是像张曼玉和张艾嘉那样一直高贵着的,要么是像TVB里一众妈妈演员们那样岁月的痕迹逐渐取代了青春光彩的,唯有刘嘉玲近年来的活跃让我们逐渐认清了一个词——御姐,或者说我们找到了这个词在国内最佳的代言人。

御姐不同于知性,就好像我们一直夸陈慧珊知性,如果说知性的要点是洒脱的话,御姐的要点就在于强势,成熟,淡定,让人觉得可靠和保护感。其实现在的刘嘉玲非常适合演女王,可惜徐克在《狄仁杰》里找对了人,却没把武则天写饱满,白白浪费了刘嘉玲那惊悚的眉毛。配角李冰冰倒是抢足了戏份,这可能和拍片到一半她获得了金马奖影后有关。

御姐是需要时间来进化的。N年前谢晋导演在筹备话剧《金大班的故事》时,为了打入港台市场,甚至已经联系好了刘嘉玲的档期,但导演最终还是选择了刚刚出狱不久的刘晓庆。你可以说他是照顾故交,也可以说他可能不习惯港台演员,但当时选择刘嘉玲未必是最佳的,那时的她三十来岁,刚刚经历人生巨变,尚未达到金大班和如今的她所具有的那种来去自如的状态。

曾经和蒋雯丽聊过女明星三十来岁时那种混沌的状态,女星步入三十是最青黄不接的日子,演不了女孩了,也没人会找她演够分量的女人和妈妈角色,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女明星往往容易陷入糟糕的情绪而慢慢消失。蒋雯丽因为结婚早而例外,刘嘉玲却因为入行之初的糟糕而例外,恐怕再也没有比她更糟糕的起点了,香港人眼里瞧不起的“北姑”,内地口音太重而得不到角色,为此想过嫁入豪门来躲避,最终却成为大家口中的“笑柄”。后来她和伟仔走到了一起,很长时间里她只有巨星的女友这个重量级的身份,你觉得那时的她能有几多自信?

造成现在这个御姐模样的还有一件大事——1991年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刘嘉玲是影后的最热门人选,谁知道《阿飞正传》里那个为爱不顾一切的倔强女人露露最终却败给了郑裕玲,现在刘嘉玲终于开口承认那一刻改变了她对于表演事业的心。她演过很多影视剧,但真正出色的不多,露露是一个,《义不容情》里的倪楚君是另外一个,而这两个角色都是在她和伟仔相恋之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尤其是众人皆知的照片风波事件,刘嘉玲逐渐显露出御姐气质——她已经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内心的自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每次说到刘嘉玲,我总会联想起英国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因为她们的男人而时刻看她们不顺眼,这两个女人都爱购物,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演员和歌手之外),但是中国人指责她招蜂引蝶不居家,英国人指责她从头整到脚像怪物。贝克汉姆以35岁之低龄获得英国BBC终身成就奖,下台拥吻三个儿子和辣妹;46岁的刘嘉玲在外滩的奢华生日派对上,被梁朝伟拥吻着——你能感受不到幸福吗?哪怕就当时片刻。在幸福的状态下,事业顺风顺水,塑造出新一任影后,也算是伟仔对香港电影的另类贡献吧。

杨千嬅薛凯琪们也不用急,香港拿得出手的女演员没几个,最大的竞争者张柏芝还没找回状态,而且据说又怀孕了,怎么轮都能轮到你们的。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内地的女演员,不是所有人都像刘嘉玲这么幸运,对手全部都是港味电影里的港式小妹妹们。

未来霆锋

影后刘嘉玲,影帝谢霆锋,于是香港出现了两个金像奖家庭。和他们的演技派伴侣总能让人信服地拿奖不同,谢霆锋拿到影帝后遭遇的非议不比刘嘉玲少。但是当最大的竞争对手周润发也在颁奖礼上对这位小后辈说,“未来三十年的香港电影就靠你了”,人们恍然。就像金马奖“荒唐”地把影帝颁给了阮经天,顺带促使这位年轻人能在内地占主导地位的华语影坛更有竞争力,香港电影人在青黄不接之际也得未雨绸缪,为“启后”做足准备,免得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下风。

唯一好奇的是尔冬升的《枪王之王》为何不被同行待见,不然古天乐吴彦祖谢霆锋排排坐时,前辈们到底该选谁来当新一代的头个影帝呢?这个场面肯定比如今的提名名单里,霆锋独对四老将(周润发,梁家辉,张学友,张家辉)来得有趣。我还想知道,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张学友获得影帝,杨千嬅获得影后,大伙对金像奖的评价会更上一个台阶,觉得它果真公平公正牛掰至极了吗?

很多人不喜欢谢霆锋的戏,嫌他总是表演过火,或者说装腔作势做作得厉害。吴镇宇罗嘉良曾合作过一部电视剧《难兄难弟》,吴镇宇那个角色就是在模仿和影射香港60年代的粤语小生“四哥”谢贤——很多年轻人只知道他是谢霆锋他爸——其实谢霆锋的一举一动也像足了四哥。他真不是在装,同公司的艺人去了他家后发现,哪怕他在家里朝张柏芝扔条毛巾再转身离开,他也都是做足腔调酷劲十足的。

有段时间陈冠希、余文乐被当成“谢霆锋接班人”力捧时,市场的说法就是年轻人喜欢更自然一点的艺人。早个五六年,谢霆锋因顶包案在香港几乎消失,是内地市场挽救了他,但微弱的影响力和发展势头连后起的陈冠希、余文乐都比不过,更谈不上和古、吴两人相抗衡,但是“艳照门”改变了这一切,而古、吴的近期合作也让人觉得疲软。所以说,你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结局是原来最不被看好的谢霆锋第一个拿了影帝。

2008年在林超贤的调教下,《证人》里的谢霆锋忽然间脱胎换骨,以至于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他那个角色没拿奖也是一种偏见。此后他在《十月围城》、《线人》和《新少林寺》里延续了这一似癫似狂但又让自己渺小到泥土里的表演套路,最终在同辈演员中成功脱颖而出,成为被选中的香港电影守护者。他在领奖时除了感谢老婆和家人外,还感谢了张家辉,当初他们一起合作《证人》时这位前辈肯定和他说过什么,或许让他回忆起了有些东西。

早在12年前,他在出道之作《蛊惑仔之少年激斗篇》里出演少年陈浩南,就拿到了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和他同戏的还有吴彦祖和舒淇,三个年轻人撑足了场面;第二年,他在《半支烟》里演一个街头小混混,年仅19岁就获得了金马影帝的提名;第三年,他在《逆流顺流》里的表演同样赢得一片赞誉,那时人们仿佛见识了一个演技派新星的崛起。

再后来,他和天后恋爱了,他唱歌但没太大市场,他演戏但多浮光掠影之作,虚度光阴中他最初的那些演技好像忽然消失了。多年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坎坷,他找回了最初的状态。哪怕没到最佳,但前辈们适时地给予了褒奖,香港电影需要一个年轻的榜样,而正好谢霆锋的努力有目共睹——除了演戏,他还偷偷开了一家成功的后期制作公司,他的“PO朝霆”现在是全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广告后期制作公司,全港所有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中有一半以上是PO出品,他的目标是进军电影后期制作。

当年他是坏小子,却常在银幕上扮阳光男孩;现在他被指为好男人了,却又开始在银幕上扮变态。人生果然够分裂,金像奖实在太人性化,太励志片。

幕后华仔

刘德华忙于北京演唱会,没能现身金像奖颁奖礼,但他的名字却始终环绕在颁奖礼的现场。

刘嘉玲当年曾在某颁奖礼上戏言想演刘德华的女友,据说凡是演过他女友的,大多拿到了影后,当时刘德华的回答众人皆知,那还不如当嘉玲的男友,总能拿到影帝。如今,刘嘉玲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和刘德华演对手戏,她最终拿到了影后。

名不见经传的《打擂台》,独揽最佳电影和最佳男女配角三项大奖,是当晚最大的黑马,而刘德华是该片的投资人,大家都在拼命感谢“华仔”。

最佳电影《打擂台》是部什么戏?当金马奖最佳电影评出了《第四张画》时,人们最多问一句,这部戏说什么的;但是当金像奖最佳电影颁给了《打擂台》时,人们炸开了锅,大家不相信如今怎么可能错过一部好港片,肯定是香港电影人太护仔,想想看这部戏在内地的票房只有可怜的50万,这好像连够格的标准都够不上啊?

那颁给《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又如何呢,或者颁给《志明与春娇》?彭浩翔在内地的受宠程度远超在香港的人气,起码网络反响上,支持《志明与春娇》包揽影帝影后和最佳电影的人群更多。但这是“香港”金像奖。 在港片回潮的年份,自然会去褒奖一部香港本土人喜欢的那种情怀老港片。

《打擂台》走的是怀旧路线。整部电影拍得十分复古,没有特技,没有威亚,几乎全是硬桥硬马的见招拆招,甚至片尾曲都是新旧曲风混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很有八九十年代香港功夫片的味道。导演没名气,演员是过气了的中老年,但刘德华就敢为《打擂台》掏出800万。刘德华从1993年开始投资拍电影,天幕公司大亏还害得他把自己卖给了大公司,一直以来大家都说他不懂做生意,但是想想《香港制造》、《疯狂的势头》和《打擂台》,这个投资人很靠谱。

《打擂台》来内地宣传,又没太多经费,刘德华出来站台,记得当时他说,“这个剧本根本就是在描写香港的电影界,描写我自己,我们一辈子都在打擂台。很多演员也被大家遗忘了,但只要他们在这个擂台上面比,不管输赢,都是值得的。这是一个代表香港电影的故事。”

所以,当香港电影日渐式微,金像奖把荣誉归于《打擂台》,你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态——香港电影人也不想总拍一些半生不熟的合拍片,多保留一些港味才是他们的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谢霆锋刘嘉玲金像奖
香港金像奖延至2022年“合二为一”
世上有很多美人,我只爱刘嘉玲
谢霆锋 歌手霆锋VS谢大厨
刘嘉玲: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飞舞面
谢霆锋:感谢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