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凭什么耍大牌?
2011-05-30文龙
文龙
近日,正在青岛集训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再次传出不和谐的音符,王濛会同男队队员刘显伟竟然痛殴国家队领队王春露。顿时,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摇身一变成为“冰霸”。或许直到现在,很多人想不明白,曾经在世界赛场上舍我其谁的王者,怎么就沦为“反面人物”了呢?
队员痛殴领队,
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王濛曾说过,最喜欢刘翔跃上领奖台的样子。因为那样“够霸气、有个性”。
她是中国冬季奥运会卫冕第一人,胸前挂着四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她也是短道速滑队中有名的“刺头”,曾因公开指责总教练李琰而一度被除名。日前,这位冰坛猛女又被曝出“酒后殴打领队”的新闻。顿时,王濛和整个短道速滑队伍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
从表面上看,整个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自6月开始,中国短道速滑队便一直在青岛进行夏训。鉴于“丽江事件”,队内规定运动员每晚10点必须归寝。但7月24日晚11点左右,王濛、刘秋宏、刘显伟、韩家良、周洋、梁文豪等几名队员才回到寝室,且刚刚喝过酒,这一举动被负责查寝的领队王春露发现。随后,王春露针对这一违纪行为与队长王濛进行谈话,但谈话过程并不愉快,双方随后发生口角。争吵发生后,刘显伟冲入房间直接对王春露挥拳相向,王濛随后也加入“战团”,场面一度混乱。最终在教练组成员的劝解下,才将当事双方分开。据新华社报道,冲突发生后,酒意未消的王濛开始拿公寓内的诸多硬件设施乱砸一通来“泄气”,直至不慎将玻璃弄碎后割伤了双手,之后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海尔路南端59号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缝了数十针,整个过程约4小时。事件发生后,为期两个月的夏训也提前结束,中国短道速滑队已回到北京,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整顿。
就在媒体将短道速滑的丑闻曝光后的第三天,国家冬管项目管理中心以最快速度公布了对短道速滑事件初步处理意见:一是王濛、刘显伟两人停训,作出检查、认识问题;二是周洋、刘秋宏、韩家良、梁文豪四人需要做出书面检查。但有关事件的细节依然没有公布,冬管中心只声明了三个基本事实:一是王濛等队员违规,六人晚于规定时间归寝违反了国家短道队的队规;二是打人,运动员殴打领队;三是侵犯权利,不让其他运动员睡觉、侵犯了他人休息的权利。关于谁先动手的焦点,依旧没有给予任何解释。
其实,再去追究整个事件的细节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外界最为关注和不解的是,作为奥运会四枚金牌的获得者王濛,和拥有多个世锦赛冠军头衔、七枚奥运奖牌的领队王春露,她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还能大打出手?
知名体育评论员张路平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管理上。去年5月,王春露一上任,由于其管理思路和方法跟上一任领队杨占武大相径庭,于是,以总教练李琰、领队王春露和队长王濛为核心的三驾马车和谐不再,尤其以王濛为首的队员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抵触情绪。在中国运动队的管理体制中,领队和主教练行政级别相同,职责上虽然有明确划分,一个负责业务,一个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兼后勤,但几乎在所有问题上,业务和政工又纠缠在一起,有时候根本切割不开。这样,最终就是谁强势谁说了算。一方强势,是因为有另一方的主动示弱,比如在“李、杨、王”的结构里,杨占武虽然在短道速滑队经营近十年,但他全心全意地塑造“李核心”,“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支队伍里,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去年5月,拥有博士学位的杨占武突然被调至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原来的副领队王春露,经竞聘升任领队。王春露的来头,可不比毫无业务背景的杨占武,她本身也是速滑名将,在业务上也有自己固执的看法,对李琰,未必像杨占武那样心悦诚服,假如两人在队伍管理、运动员使用等方面产生分歧——这几乎不可避免——该怎么办?一山不容二虎,糟糕!何况,还有王,这个不好弄的大力金刚。
果然,王春露一上任,与以王濛为首的队员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抵触情绪。几个月后,双方的矛盾趋于激化,但最终以王濛赴美留学暂时化解。一个现役国家队队员,目标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却彻底放弃训练去美国学文化,这留的是哪门子学?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留学固然是王濛主动提出来的,但她的本意有点耍孩子脾气,就像中学生以“离家出走”要挟父母,但遗憾的是父母居然顺水推舟,将了她一军。
王濛这个队员,作风是众所周知的强悍,遇事,她一定要把对手同时也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分出个你死我活。在训练和比赛中,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性格优势。其实,她看世界的角度,就是这么简单,要么是生死之交,要么是必须战胜的对手,没有中间色,没有过渡地带。所以,要用好她,除了跟她交朋友,交心,暂时没有别的办法。杨占武、李琰,就是这么对待她的,而她除了回馈奥运金牌外,还在李琰生日时带領队友“突袭”祝贺,感动得李琰老泪纵横。
在权力结构失衡的情况下,王濛这样一个性格特殊的队员,作为其中的一极,从“留学”到“血染丽江”再到“醉打青岛”,接连出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作为领队为什么一直找不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而冬管中心又为什么听之任之?
王濛屡屡发飙,
到底是谁宠坏了她?
源自个性的自信和张扬,成就了王濛在冰场上的辉煌。但当她从默默无闻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冠军的“霸气”逐渐变质为“傲气”时,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究竟要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体育运动从来不缺乏激情。它在让比赛更具观赏性的同时,也让选手们自身变得更有攻击性。因此,所谓冠军的“个性”,必然是一把充满矛盾的“双刃剑”。
“她就是有啥说啥,从不隐藏自己的观点。”她的队友曾经这样评价他。“她性格很像男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小时候不仅天赋过人,犟脾气也同样过人,敢和男孩子打架。”
王濛的犟脾气还体现在训练时的“狠劲”上,这也成就了她的辉煌。刚进体工队时,王濛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她不但每个环节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还不愿输给其他队员。有时练久了,冰刀和双脚都冻得黏在一起,很难拔下来。有队员吃不了苦选择退队,但王濛却一路咬牙苦练,一路滑成了世界冠军。
但若是换个角度考虑,“犟脾气”的另一面就是“顽固”和说话时口无遮拦。当年,不服判决的王濛曾在场上肆无忌惮地挑衅裁判:“以后你判我王濛时得看着点!”在今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上,王濛更是上台张口就说出“感谢国家……”此前,队友周洋因没有先感谢国家遭批,被记者问及是否故意而为时,王濛一句话又呛得在场的人哑口无言:“我上台时先感谢了CCTV。”
实际上,直率过了头就只能称之为粗野无礼。5年前,李琰刚刚被请回国内执教短道队。当时的王濛已经拿过都灵冬奥金牌,目空一切的她似乎也并没有把这位金牌教练放在眼里:“你是奥运冠军教练,我也是奥运金牌选手,咱俩都差不多。”这句话曾让两人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紧接着在几个月后,在长春举行的亚冬会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王濛和队友周洋、程晓蕾的三人组合未能突破韩国队的重围,最终仅王濛获得一枚铜牌,而韩国队则包揽该项比赛的前两名。 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恼羞成怒”的王濛当众炮轰主教练李琰:“决赛开始前,队里没有安排任何战术,我将在本届亚冬会之后退出国家队回地方队训练。”为此,王濛也一度被国家队开除。
在近日曝出的王濛醉酒打领队事件中,也可窥见这位冬奥冠军的性格一角。总局冬管中心在召开队内大会上的声明中称:“王濛及部分队员未按队伍规定时间返回驻地,在领队进行批评后,王濛等队员情绪失控,致使领队等人被打,驻地设施被部分损坏。在此过程中,王濛的双手被玻璃划破,已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继“醉打青岛”后,王濛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时,她在参加由国家冬季项目中心组织召开的大会时,当中心副主任兰立宣读到王濛名字的时候,王濛突然起身,表示自己要上厕所,随后便头也不回地大踏步推门而去。
在兰立宣读完初步处理意见后,会议也随之结束。本来因手伤就将至少缺席3个月训练的王濛对于这一初步处理意见表现得极为不满。在会议结束时,有报道说她突然拍案而起,矛头直指没有参加会议的王春露:“凭什么我伤成这样还要来参加会议,王春露什么事都没有却在家里休养?”也有报道称,她的手伤了,不可能拍案而起,但不管怎么样,与会领导及相关人员面面相觑,会场气氛紧张却是事实。
或是,王濛由于直率、心直口快,她的言行往往不经过深思熟虑,然而不管怎么说,王濛的举动已经没有把相关领导放在了眼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的金牌运动员,多年来王濛早已被宠坏了。
10年前,在备战盐湖城冬奥会周期时,当时只有17岁的王濛凭借着广东全运会上的出色发挥,首次入选国家队。然而,刚成为国手不久,她就因为没有按规定时间归队,得到了自己在国家队中的第一张罚单。在备战都灵冬奥会周期,在江苏全运会上,日益成为队中核心的王濛第一次展露出自己火爆的性格:在女子500米决赛中,由于不服裁判的犯规判罚,王濛怒摔冰刀、狂骂裁判,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可谓震惊全场。不过,从队内到冬管中心都没有对她这次的行为加以处罚,王濛也得以安心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看来,当时如果没有相关领导和教练的纵容和溺爱,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血染丽江”、“殴打领队”的丑闻。
体制之下,“盛产”冰霸球霸
有专家愤怒地指出,国家短道速滑队,这哪里是一个受亿万人尊敬的团队?分明是一群毫无教养的痞子。如果他们不是奥运冠军而是普通公民,马上会面临刑拘;但是他们却凌驾于法律之上了,常常享有豁免权。
其实,尖子运动员的管理是中国体育界的难题。他们一般过早地进入运动队进行早期训练,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到呵护,多半从相对贫困中突然暴富,一旦有了成绩便会成为民族英雄、公众楷模、代表、委员、主任……在此条件下,如不变得自我膨胀,还真得需要有相当的修养与良好的外界环境。但在唯“金”至上的标准下,一切道德品质、公众形象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尤其是王濛这样的尖子,拿了奥运冠军便得到人为的升华,缺少应有的监督。主管部门对运动员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金牌,一旦出了问题就刻不容缓地出来掩盖真相,把一个本来可以教育运动员遵纪守法的事件死死捂住,从而无意中为下一个事件做了铺垫。有了丑闻就封口,致使新闻界也难以进行必要的监督,司法机构也被死死地挡在门外。
细数一下,近些中国体育在各个项目上的核心球员,所谓的某些个“大姐大”、“大哥大”“称王称霸者”真是不少,这些人依仗自己在国家队中的核心地位,常常不把教练和领导放在眼里,有的时候甚至连主教练还得看他们的眼色、跟他们商量着办事儿,久而久之他们就是无人敢管的老大。
有網友质疑,作为相关的体育管理者难道个个都是“窝囊废”,他们为什么不能挥起杀威棒,杀杀那些所谓大牌球员的“威风”、改改他们身上的毛病。可是,在中国,体育管理者最看重的是运动员的成绩,金牌是他们最最看重的目标,以至于他们认为只要金牌到手,就可以功成名就,就意味着功名和升迁,对运动员其他方面的要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运动员来说,只要有出众的成绩,只是成为队伍中无人能够取代的核心,那么你就是老大,连相关领导都要敬你三分。
应该说,正是在这种急功近利、唯金牌论英雄的体制之下,运动员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片面。因此,一些运动员离开运动场之后,他们往往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有。于是,我们惊讶地看到:举重冠军邹春兰当过搓澡工,长跑冠军艾冬梅卖过爆米花,体操冠军张尚武做过小偷……如今,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更让人大开眼界——她当了暴徒,疯狂追打领队、疯狂砸烂公物。导火索,只因酒后迟到归宿,遭遇领队严厉批评。
当然,如此行为举止,并不是冠军们的全部;但是不学乏术、素质低下所导至的王濛事件绝不是个案。假若体育当局能够不被金牌蒙蔽良知和理性,一次又一次姑息放纵王濛,她哪敢骄横跋扈至此?根据官方的初步调查,王濛的疯狂举动,至少能按损坏公物的理由对其予以行政拘留。但是,即便到现在,体育当局仍将此当做“家丑”处理。
归根结底,还是金牌压倒一切的举国体制所决定的。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一切指向就是金牌,就像铁道部的速度战略,一切志向就是速度。在这种对金牌追求的变态思维下,一切的变态都有可能发生。引人深思的是,这已不仅仅是对明星队员和运动队的管理方式问题,而是现存的、延续多年的体育体制已被点中死穴:我们究竟造的是冰冷无情的金牌机器,还是融顶尖专业成就、良好人格魅力于一体的明星、楷模?作为这台庞大的体育机器的“优质产品”,王濛狂妄自大、理智全失的系列举动,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