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梅普互换”的悬念
2011-05-30方亮
方亮
尽管凭借俄罗斯眼下的经济状况加上撼动全球的中东革命风潮不难判断俄当前民意指向,但当梅德韦杰夫9月份推举普京于2012年参选总统时,多数论者还是沿用了习惯思维,得出俄未来少则6年多则12年的政治大局已然底定的判断。直到普京及其担任主席的“统一俄罗斯党”频频在公众场合遭遇民众嘘声,人们才意识到来自底层的声音或许是足以改变大局的一种力量,美国《外交》杂志甚至冠以“嘘声革命”之名。最终,这股力量在12月4日的议会选举中显示了威力,“统一俄罗斯党”在爆出大量舞弊丑闻的情况下仅获得49.3%的选票,勉强保住了杜马半数席位。随后,俄民众组织了两次规模创纪录的游行示威,向世界宣告,俄罗斯民众已改头换面,普京不再无所不能,不管2012年是否将“梅普互换”,俄2011年政治大戏的尾声都是“未完,待续”。
不再恭顺的民众
此次议会选举一大关键词是“舞弊”。尽管包括领导“统俄党”此次竞选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内的许多官员都指出网上流传的一些有关“统俄党”舞弊的偷拍视频很可能是伪造的,但由于网络及媒体揭开的舞弊丑闻从数量到细节都十分惊人,几乎不由得人们不信其真实性。而且,自从“统俄党”在俄政坛取得优势地位,几乎每年的大小选举中都可听到反对派指责其舞弊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舞弊的手法,诸如提前批量填写选票、组织人手流窜于投票点之间重复投票等,也都符合反对派和媒体这些年来的指责与报道。所以,选举后各方没有纠缠于舞弊指责是否属实的问题,而是形成了反对派同民众齐声指责,“统俄党”却未加太多辩驳而寄希望于民众一贯的得过且过心态让其可以蒙混过关的态势。
但没想到的是,莫斯科民众以12月5日和6日晚上的两场5000人规模的抗议示威让普京颜面大失。诸如“普京滚蛋!”这样的激烈口号让当局出动军警驱散人群。5日警力一度紧张,甚至不得不在6日提前准备高压水枪。6日的抗议活动风靡twitter,让抗议的主要发生地“凯旋广场”成为类似开罗解放广场那样的标志性词汇。
但就像twitter上一些俄民众的理性声音所呼吁的那样,选掉了“统一俄罗斯党”的绝对优势地位,比走上街头同当局对抗更有意义。2007年时“统俄党”凭借一份“普京计划”而在杜马中一举拿下315席,取得足可弹劾总统的绝对优势地位。而4日交上的这份答卷则让普京十分尴尬。《生意人报》的一名记者回忆称,在听到选举初步结果时,普京的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尽管在未来许多问题上“统俄党”仍可凭借刚刚过半的杜马席位指点江山,但恐怕不得不减少由其控制的杜马委员会的数量,同时副议长的职位也将重新在进入杜马的4个党派之间分配。来自俄共、“公正俄罗斯”和“自由民主党”的挑战必将更加紧迫,梅德韦杰夫甚至表示,今后“统俄党”很可能需要同其他政党进行联合。尽管普京否认了其必要性,但“统俄党”的滑落已是不争事实,即便这很难影响普京于2012年当选总统。
梅普协调
梅普政权运行4年来,普强梅弱的态势在后半期愈发明显。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任总统后只用了两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执政团队,而梅氏至今仍在使用普京时期留下的官员,甚至连总统办公厅主任这样的重要职位都一直由普京心腹纳雷什金占据。梅氏麾下总统监察局局长邱伊琴科和总检察长查伊卡的反腐组合屡屡遭到纳雷什金的掣肘,梅氏对此却束手无策。
根据俄社科院精英研究所的克雷施坦诺夫斯卡娅教授的研究,截至2011年下半年,效忠梅氏与普京的高级官员分别占总数的5%和95%。在讲究官员效忠的俄政治中,这是明显的梅弱普强。
普京执政时一直拥有被称为“小政治局”的核心执政团队,每周六他都与这些成员在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别墅会面,以此来保持对国家的最有力掌控。而梅氏时期,他连最基本的政务会议都不能保证定时举行,“政令不出克宫”是时有的事。比如不久前离职的前财长库德林便曾多次不完成梅氏交给的任务,甚至随意不参加梅氏主持的会议。
梅氏虽为弱势总统,却从未放弃对自己所笃信的发展道路的坚持,并毫不隐晦与普京的观点差异。如果总结两人在不同场合就同一议题的表态可以看到十足的差别。在反对派问题上,历来坚持打压手段的普京曾痛斥当下反对派领导人在苏联解体期间及其后的种种恶行,而梅氏在采訪中却平静地称:“他们是和我一样的政治人物,只不过是反对党领导人,做着跟我不同的工作。”对于普京时期建立的各种超越法律的“国家集团”,诸如囊括了所有俄军工企业的“俄罗斯技术”集团等,梅氏曾公开表态,这些“国家集团”必须马上消失,但没多久普京就在采访中称,这些集团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如此,梅氏仍着手拆解这些“普京作品”。
实际上,梅氏所笃信的自由主义信念自其进入俄大政治之后一以贯之。想当年普京集团拆解“尤科斯”时,梅氏就曾公开谴责这种有悖于民主的做法。梅氏以弱势地位坚持操守,甚至时而与强大的普京相左,但因双方均保持必要的克制,观点和实力差异巨大的梅普两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关系,两人携手将一个“双头政治”模式平稳运行了4年。对于政治学家来说,梅普的协调可算是一个难得的标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这一“双头政治”体系的设计者和操盘人,普京从中取得了政治红利。与格鲁吉亚于2008年爆发的“五日战争”让俄陷入“强硬”窠臼无法转圜,吓跑了众多外国投资。而梅氏的自由派面孔则缓和了这一“过硬”形象,“软化”了投资环境。而且,普京不轻易修改宪法连任总统、容忍梅氏的做法也让他与卡扎菲、穆巴拉克之流拉开了距离。
总之,无论是当年选择梅氏还是今天的“梅普互换”,能够从普京这位“权术大师”的政治脉络中找到的规律都只有一条,永远为自己留有余地,保持政治身姿的平衡。
未来在谁手中
普京揭开“2012谜底”之后,俄媒体曾搞了一个调查,列举梅氏政绩,结果大部分人一项都想不起来。的确,在普京及其势力环绕下,梅氏难有作为。但如果将目光投向未来,则一切又将有变化。
实际上,一直担任财长的库德林在与梅氏争吵后被解职,就已经说明了梅氏地位的上升。普京8年来的心腹库德林被解职,比去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被解职,更能说明问题。此外, 11月梅德韦杰夫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签署三国经济一体化系列文件一事,用俄《独立报》的评价来说,堪称梅氏任总统以来第一件有分量的政绩,它为普京所声称的“欧亚联盟”打下了基础。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称赞道:“要不是梅氏的坚持和努力,我无法想象这些文件会得到签署。”
显然,自承诺让位于普京之后,梅氏的地位反倒开始走强。一个更值得思考的信号是,在这次反舞弊的游行示威中,民众激烈反对普京,却未有一字一句冲向梅氏。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梅氏4年来在网络自由方面的亲身实践。《独立报》不久前分析认为,正是近年来梅氏高调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才保证了俄罗斯网络空间的自由,让它没有像俄罗斯电视媒体一样缺少反对声音。此次抗议示威中,凭借对中俄东段石油管线建设工程揭黑而闻名的纳瓦尔内成为最重要的组织者,这颗新星的崛起就发生于网络空间,梅氏的功劳也间接体现在这里。
这些都会在支持率上得到体现。在此次杜马选举之前,俄“回声”电台网站及“LiveJournal”等交流工具进行了多次民调,结果普京和“统俄党”每一次都大幅输给了梅氏和其他反对派。这凸显了俄年轻人群体的政治观点。再考虑到“统俄党”及此次选举中排名第二的俄共的稳定票源均为中老年群体,有理由相信未来是掌握在梅氏这样具有自由主义思维和清新、廉明形象的政治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