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15,这不是恶搞
2011-05-30张墨宁
张墨宁
经过中国男足的多年训练,大众的抗打击能力早已强如钢铁、求胜心理轻似鸿毛。但是当北京的小学生以0∶15惨败给俄罗斯少年的时候,人们还是无法淡定了。
10月24日,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比赛,以这已经不能用悬殊来形容的比分大败。第二天,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南湖东园小学越野队又主动请缨对抗俄罗斯队,却以3∶7再次输掉比赛。据说,约战是为了挽回被前一个足球队输掉的颜面。
国人的足球敏感性、对教育畸形的反思以及在竞技体育中可以毫无遮拦的民族意识交织,便注定了这不只是一场小孩子之间的游戏。
虽然事后才知惨败属于非正常“事故”,散兵遇上了强敌—俄罗斯的这支球队曾经获得西伯利亚联邦区冠军,而地坛小学足球队不过是临时组建。但当足协官员以轻飘飘的回应作冷眼旁观状的时候,人们的脆弱心头仿佛又被踢了一个“窝心脚”。中国足协青少年部主任孙哲东称,0∶15不算耻辱,这只能说明别人的业余足球比中国业余足球发展得快。
不过,孙哲东也说了句实话。“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足球”导向使“业余足球”止步不前,这是不争的事实。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催生了城市中无数的高级体育场地和场馆,但对孩子们来说,找一块绿茵却都是奢侈。大众体育环境的缺失,让锻炼与日常生活脱钩,而学校教育的功利取向只能制造出“头脑发达”、“四肢僵化”的民族未来,当学习钢琴、游泳、舞蹈都与考试、升学相关联的时候,素质教育早已失去了其最本真的意义,因为担心学生出事后家长闹而取消铅球、双杠等项目的时候,成人社会强加的规则也已提前预判了儿童世界的输赢。
也就是在近日,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从日本调研回国后,表示将从国家层面提出全方位的足球复兴计划,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就是筹建足球大学。中国人的心中似乎有太多复兴梦,除了民族大业,还有蹴鞠这个兴盛于古代的体育小业。其实,与其将一项体育项目上升到举国大计的高度,不如真正为中国之少年创造一个爱得起、踢得欢的足球环境,让教育为他们的身体松绑,而不至于只是在与强者的较量中感受无尽的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