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香港大学从事中医眼科学教学的体会
2011-05-30张殷建
张殷建
2010年11月中下旬,在院领导、教办和中医药大学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赴香港大学从事中医眼科学的教学。回顾二周的工作,体会感受很深,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香港大学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是在香港回归后本着发扬光大中华传统医药的背景而成立的。中医眼科学的课程被安排在“中医全科学士”三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置是为了适应香港市民对中医的需求及中医专科在香港及国际上迅速发展的需要。尽管学生毕业后参加的香港中医执业资格考试中不包含中医眼科学的内容,但港大对中医眼科学课程的教学还是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我有幸被聘为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于今年11月13日至28日间,接受了24课时的本科生教学任务。此外,港大还要求我根据当前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研究的热点,给中医硕士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的中医药治疗”的专题讲座。
笔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系统而认真备课,采用跨学科的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对中医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圆满地完成港大提出的教学任务,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为沪港中医眼科学交流树立了良好印象。
2 港大教学组织的若干特点
从港大整个课程的教学状况来看,与国内看似相同,却有许多不同之处。
2.1 小教室、小班化
港大上课的教室一般不大,但幻灯机、投影仪、电脑一应俱全。上课的学生一般在20名左右。小教室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小班化则使老师和学生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
记得一次课堂中一位学生举手提出讲课内容太多,记不住。还有一次在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旁边同学说该学生的中文说不好。我在得到这些信息后马上采取对策,首先巩固基础,然后加大案例的教学力度,同时采用PBL教学方法中的多种互动方法。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允许学生用英语或广东话回答,提问可以转换成讨论。
2.2 课程准备细致
在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对教师除了有确定教学用书、参考书、大纲、教案等基本要求外,教务还要求教师对整个课程及每一次课的内容作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学三段式具体计划,并且反复几稿。每次上课前均要求教师发给学生讲课大纲,或者是将PPT打印后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在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
2.3 教学组织严谨
港大的教学管理以学生与教师为中心,教学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十分敬业。在开课前、课程进行中及课程将要结束时,分别由专人负责,督促协助主讲教师做好各项教学辅助工作。具体包括如教学日历编排、上课时间调整、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考勤,以及考务工作安排等。
2.4 提倡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有健全的学生考勤制度,并将学生出勤情况作为考核指标,按5%比例记入总分。班级虽有2个班长及若干学生干部,但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以主人翁态度自觉维护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如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自觉考勤,主动收发作业等。
3 体会
3.1 教学理念先进,课程体系设置相对合理
港大倡导批判性自我认识与深度理解他人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提倡民主进步。要求学生能够客观评价个人能力与个人局限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从多角度分析临床情况,考虑到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共事医师的想法,为患者治疗作出合适的决定。
从中医全科学士一、二学年的课程设置来看,学生除了学习中医基础课如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以外,还有西医解剖、生理病理、免疫,以及古文、周易基础、信息技术等。港大的学术合作交流较为频繁,强调建立全球性多学科、多文化交流平台。如自2002年起每年均举办“庞鼎元中医药国际研讨会”等。在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周易基础知识”等讲座的海报。这对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极为有利。
3.2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中医眼科具有发展空间
调查问卷显示,有1/3学生明确表示今后不会从事中医专科。但学生仍然普遍对本课程十分感兴趣,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人体获得的外界信息有90%以上是通过眼的视觉所感知,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的保护和改善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讨论、交流、提问相当活跃,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研究生班的学生来自生化、物理、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本科生,由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上课时的讨论更易形成头脑风暴,有利于拓宽思维,形成研究型、案例教学的氛围。
现代医学对于眼病的研究,在微观上已不断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在宏观上则着眼于防盲治盲、眼病流行病学、眼保健、眼病预防等工作,并用循证医学理念,对患者的生理精神状况、治疗效果、视觉功能和社会能力进行了实证综合观察与分析。这与中医眼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一致、相互为用的。中医眼科“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将眼局部与全身脏腑联系起来解释眼的生理病理,其特色在于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中医眼科学展示的是祖国医学的大智慧,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医眼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 香港中医基础相对薄弱,中医眼科推广运用任重道远
由于香港中医起步较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香港,中医临床还没有大陆发展得全面,而且受到许多法律上的限制和世俗传统偏见的影响。香港没有纯粹的中医医院,更没有中医专科,只是在医院里有个中医科。学生临床实习机会不多,从事中医专科临床实习的更少。因此,香港中医要得到较快发展,需要有一个包括中医教学、临床实习、法律、执业资格考试等在内的多方面综合改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医针灸已成功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眼科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辨证方法,如五轮学说与辨障、辨翳法等,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对于香港发展中医事业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力右眼0.7,左眼1.0,视野明显扩大(图2,图3)。
病例3:某男,71岁,退休教师,脑梗死后15 d。主诉视物模糊,走路“跑偏”。查:视力右眼0.8,左眼0.7,头颅磁共振显示左枕叶梗死。外眼无明显异常,双眼晶状体核性轻度混浊,视网膜动脉硬化Ⅱ期。视野:右侧偏盲。针刺治疗16 d后主诉症状加重,查:右眼视力无变化,左眼视力提高至0.8,但视野损害加重,停止眼科治疗,转至针灸科。
[1] 郭秉宽.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9.
[2] 韦企平,魏世辉.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6.
[3] 王启才.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8.
[4] 李忠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