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011-05-24张岳晔
林 粤,张岳晔
(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700)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11%,在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娩出儿、围生期窒息、感染、喂养不当、剖宫产儿、新生儿黄疸、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1]。严重低血糖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甚至死亡。现对132例低血糖新生儿进行综合分析,将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新生儿689例进行常规血糖检测,检出132例低血糖患儿,男 71例,女61例;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45例,新生儿窒息28例。新生儿感染18例,新生儿黄疸16例,剖宫产儿8例,喂养困难12例,糖尿病母亲娩出儿5例。
1.2 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1.3 诊断标准 足月儿出生后 3 d内血糖<1.7 mmol/L,3 d 后血糖 <2.2 mmol/L;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出生后3 d内血糖<1.1 mmol/L,3 d后血糖 <2.2 m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简明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原发病所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各组患儿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 <0.01)(表1)。
表1 不同原发病所致低血糖发生率
2.2 不同水平的低血糖患儿预后 不同水平低血糖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 <0.01)(表 2)。
表2 低血糖与患儿预后关系
3 讨论
新生儿脑组织与成人不同,不能利用各种糖底物作为脑细胞代谢的部分能源物质,故葡萄糖是新生儿期脑组织代谢的唯一能源。新生儿脑组织贮存葡萄糖也极少,而对糖的需要量又大,故低血糖主要危害是造成脑损伤,可导致脑细胞能量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而造成脑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损伤[3]。新生儿低血糖大多无症状,部分有症状,轻者表现为吸吮力差、反应差、嗜睡、呼吸暂停、易激惹;重者表现为发绀、震颤、尖叫、肌张力低或抽搐。持续性低血糖可引起严重的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发生脑细胞肿胀、软化、坏死,患儿可出现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4]。
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有:①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由于子宫内营养不足,体内糖原特别是肝糖原储备少;出生后代谢率高,糖原储备很快耗竭;脂肪储备少,为大脑提供的能源——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减少。加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生活能力低,摄入热量不足,皮下脂肪及游离脂肪少,糖原和产热的棕色脂肪易被耗竭,而发生低血糖症。本组资料显示,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低血糖(占34.1%)。②新生儿窒息。由于窒息时严重缺氧,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产能较有氧氧化少,葡萄糖消耗增加,同时患儿进食少,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低血糖[5]。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病理过程对机体代谢的主要影响之一是糖代谢紊乱[6]。③新生儿感染。感染时机体代谢率增加;糖异生缺陷而导致肝糖原减少,细菌内毒素亦可导致糖利用增加,严重感染时,棕色脂肪耗竭,血糖来源中断,从而导致血糖低下。④新生儿黄疸。由于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内谷胱甘肽游离在血浆中,对抗胰岛素作用,也可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导致新生儿血糖低下。⑤剖宫产儿。由于新生儿未受来自产道的挤压,胃肠道饱胀,导致觅食反射降低,吸吮力下降;剖宫产后分泌催乳素值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其乳汁分泌亦少于顺产者,也是造成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⑥喂养不当。胎儿在宫内只能依靠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分娩过程中母体耗能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减少,使胎儿获取不足。分娩后由于早期多数产妇乳汁分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糖水或配方奶,使新生儿体内储存的糖原很快耗竭,导致血糖水平下降。⑦糖尿病母亲娩出儿。当母亲患有糖尿病时,由于母亲的慢性高糖血症,可以引起胎儿胰岛素生成增加及胰腺的过度刺激,引起β细胞增生,并反过来引起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当胎儿分娩后,高血糖来源突然中断,但此时胰岛细胞处于分泌亢进状态,导致体内胰岛素过多,引起新生儿低血糖。
本组资料显示,不同的低血糖水平其患儿的病死率不同,其低血糖水平越严重,导致的病死率越高,这是由于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而且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为有症状性低血糖的8~10倍,因症状不典型,常不易被发现,或者因伴发其他症状而被掩盖。因此,对存在发生低血糖高危因素者,应早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诊断为低血糖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立即开始补充葡萄糖等治疗,以免长期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导致永久性脑损坏,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1]刘静.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临床及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108.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3.
[3]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2):109.
[4]吴香君,叶金花,叶建平.新生儿血糖异常1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5(12):899.
[5]吕修华,杨秀珍.新生儿窒息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6):457-458.
[6]文元.112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及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