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能力之构成与开发

2011-05-23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图形素质创新能力

沈 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人所体现出来的总体活动水平,受素质、知识、竞争、实践等诸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是对能力的升华。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表现为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性。一是相对主体所设定的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相对同类主体所表现的水平。从个体来讲,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总希望增强能力,从群体来讲,为了群体目标的实现总需要能力强的人作为其推动者。

1 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1.1 知识因素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知识的积累,使得一个人的能力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形成能力的阶梯或载体,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价值目标,但是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不能划上等号,“高分低能”现象就是知识与能力相背离的体现。

1.2 素质因素

素质和能力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素质并非能力,也不能现成地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提供一个人能力达到程度的可能性,能力的大小由素质的高低决定,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1.3 竞争因素

竞争是指两个以上差异不大的主体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争取一定相对优势的状态,对竞争力的评价,需要确定一个比较竞争力的群体,根据目标时间在竞争群体中的表现评价其状态。能力通过比较而体现,竞争促进能力的提高,体现能力的大小,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1.4 实践因素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能力具有主观的一面,并通过一定的行为反映出来,一个人有无能力、能力的高低,难以自我评价,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这说明能力也具有客观的一面,能够度量并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得到提高。

2 创新能力及其形成机制

具体地说创新能力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素质水平的具体体现。

2.1 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

马斯洛的两分法认为,杰出人物具有的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与一般大众具有的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这是按创新的主体来表现的。根据创新对象表现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成果突破性程度为标志,分为突破性创新能力与非突破性创新能力,在现代科技时代,二者均表现为群体行为。

2.2 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体系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以达到目的。如企业家产品销售不畅,便会采用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性价比等措施,以满足追求利润的需求。发现问题形成新目标,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心理监控指挥思维操作系统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当目标需求体系处于激发状态时,创新要素才会被激活,呈现出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时,必需强化人的目标需求体系,使其保持激活状态。创新素质的内因具有潜隐性,人的整体创新素质不高,即使目标需求体系处于高度激发状态,创新能力也难以形成。创新要素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目标需求体系与心理监控体系的强有力的监控作用,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其创新成果显著。一个人的目标体系水平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并非完全由创新主体所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环境状况。创新素质的外因是通过外部环境条件,多方面、全方位的对人的各项创新素质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2.3 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后天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人的思维模式不能及时转换,有碍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常有:“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唯书唯上,迷信权威;人云亦云,安于人后;先人为主,只进不退;逻辑至上,生怕越轨”五种思维模式障碍。具有这些思维障碍的人,把已经成熟的规则、制度、办法等当作神圣不可动摇,把书上记载的权威们的著作和名言视为珍宝,认为大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正确的,不愿发表自己的主见,看待新想法,对待新事物,总喜欢把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东西作为基准,这样显然不能创新。再有归纳与演绎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演绎的前提基于人的认识水平,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的认识不可能完备,如果前提不可靠,其结果有时并不可信,需要用非逻辑的方法去寻找新逻辑链的起点,其间所体现的就是人的创新能力。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知识储备

创新并非凭空设想,要有科学的依据与坚实的知识基础,创新是对前人经验的创新性继承,是未来发展的链条式推动,唯有根基雄厚,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精神和宏伟的气魄,富于这种精神和气魄的强大肌体就是知识储备。

3.2 锤炼批判性思想

任何科学思想、实验成果和理论著作,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可能超越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本非常革命和先进的内容,必将变得过时而陈旧,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改变这一命运。新时代必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契机,创新者善于应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在司空见惯、照章行事的领域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揭露、讽刺与革新就是创新。

3.3 克服心理障碍

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最主要的是创新心理障碍。一是习惯性障碍,“创新”原本就是在破坏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新事物的活动,人们对习惯了的事物失去敏感性,熟视无睹,自然就不会去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二是情感性障碍,这是一种创新心理障碍,表现为害怕别人嘲笑、害怕失败、害怕吃苦。三是认识性障碍,如认为现在还小,创新是将来的事;现在知识不够,没办法创新;现在学习紧张,没时间去创新等。

4 图形推理训练是开发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Raven于1947年基于智力二因论理论所创造的高级图形推理测验,被广泛用于测量智力较高者与年龄较长者的普通智能与能力的倾向性,其图形推理的能力不依赖于书物,很少受知识、语言、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测验被心理学家称为“文化公平”的测验。我国自1999年以来,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引进了图形推理内容,另据报道,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招聘新职员,除了外语口语测试外,也逐步增加了图形推理题型,图形推理训练的有效性已被社会所采纳,它以推理为主,其他思维方式为辅的综合性思维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想象。而且图形推理的有效性既考虑图形空间形式结构上的联系,又考虑图形内容上的联系。具体可以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1.本题包含条件串图形、问题串图形和被选择的图形4个,条件串与问题串图形存在某种相似的特征与差异的特征,请读者选择最适合的选项,使两套图形显示出最大的相似性,同时使问题串图形显示出自己的特征。该题考虑的是图形空间结构方面平面与立体的变化。

例2.本题左边给出的一套图形显示了一定的规律,请读者从右边给出的四个图形中选择一个,使其保持左边一套图形的规律。该题考虑图形内容属性的联系。

同时,图形推理的结论有确定型与不确定型之分,其结论具有开放的特征。在例3中,若视条件串图形的特征为曲线图形,则B为正确选项;若视条件串图形的特征为封闭图形,则A为正确选项;若视条件串图形的特征为着色图形,则D为正确选项;若视条件串图形的特征为仅有一个封闭区域的图形,则C为正确选项。

例3.推理要求同例2。

对任意给定的有限多个数量的图形,一定能归纳出确定的规律,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条件串图形的特征,能够归纳出不同的规律,因此结论并非惟一确定就不言而语了。就图形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图形推理是一种创新型的推理形式,一般形式推理培养人们的严谨型思维,图形推理训练人们的发散型思维,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图形推理训练,是克服思维定势、锤炼思维批判性、改善思维心理障碍的一计良药,是开发创新能力、拓展创新空间的有效载体。

[1]杜国平.图形世界探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徐颂陶.创新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吉龙华.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6).

[4]沈澄.高职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与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2008,(5).

猜你喜欢

图形素质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图形
找图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