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存淤胆性肝炎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1-05-22左世东廖恒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性肝炎胆汁肝炎

左世东,廖恒祥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病人自觉症状轻,皮肤瘙痒,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胆酸、r-GT、ALP可明显升高。其病程长,黄疸迁延不退。如果患者并存需手术的疾病治疗时,则增加了风险性。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共55例,采用半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7例,胃癌4例,结肠癌5例,急性阑尾炎5例,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4例,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大出血3例。平均病程(6.20±1.80)年,平均年龄(42.50±10.47)岁。对照组27例,男19例,女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6例,胃癌5例,结肠癌6例,急性阑尾炎4例,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3例,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大出血3例。平均病程(5.96±1.99)年,平均年龄(39.81±11.07)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病毒性肝炎的“有关肝内淤胆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有不同程度的淤胆性肝炎的表现,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指标比较()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护肝、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苯巴比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胆汤浓煎液200mL口服,2次/d。对于非急症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使用清胆汤5~8 d。手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持续使用清胆汤6~12 d。不能进食者由胃管注入并夹管2 h。清胆汤组成:茵陈 30g,赤芍 15 g,竹叶 15 g,柴胡 15 g,黄芩 9 g,枳实9 g,银花30g,连翘12 g,蒲公英30g,大黄9 g(后下),芒硝9 g(冲服),泽泻12 g。右胁痛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5 g;湿热重者加栀子10g,黄芩12 g;痰热者加半夏10g,竹茹10g;脾虚者加白术10g,茯苓15 g;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12 g,丹皮12 g。

2.2 手术方式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者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胃癌及结肠癌均行标准根治术;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予以穿孔修补术;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大出血予以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恢复正常,各项血生化检查全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改善、体征消失,血生化检查大多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体征消失,血生化检查部分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生化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Riddit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全组有11例出现进行性肝功能损害,使用人工肝透析治疗,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2 肝功能改变 两组手术后肝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后10 d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后10 d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对照282740.56±18.30*53.46±26.7737.59±13.19*55.22±22.5419.45±13.19*55.22±23.82103.11±35.81*141.41±22.9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后10 d肝功能指标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后10 d肝功能指标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27 PA(g/L)0.13±0.78*0.08±0.43 ALB(g/L)35.75±3.66*33.63±5.51 PT(S)12.20±0.81*13.56±1.33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向心性肥胖3例,失眠2例,消化系统溃疡复发1例。

4 讨论

淤胆性肝炎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是由于肝细胞胆汁分泌器的损伤,引起肝细胞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发生一系列障碍,导致胆汁淤积,同时也伴有肝微循环障碍。其组织病理学的特点为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枯否细胞和肝细胞内有胆色素沉着,肝细胞有羽毛状变性,这些改变在肝小叶中央区更为显著[3]。淤胆型肝炎患者肝脏的代偿功能较差,手术有相对禁忌证,但对于本组病例,手术治疗又是解决当前病变的唯一手段。而手术的打击又加重了肝功能的损害,如处理不当,可直接导致肝功能衰竭。因此,在围手术期对肝脏功能的保护尤其显得重要。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利胆,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黄疸期,以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目前单纯常规治疗对淤胆性肝炎无特别有效可行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淤胆性肝炎属于“黄疸”范畴,多为阳黄,热重于湿。《金贵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由于湿热疫毒之邪壅阻中焦,脾胃失键,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黄疸。术前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湿热、痰热互结,肝胆脉络受阻。因此,我们根据辨证,将其分为肝郁血瘀、湿热内阻、脾肾阳虚、水湿内阻四型。由于手术的打击,术中气血津液的损失,外邪的入侵,术后常出现Q采用清胆汤配合基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方中重用茵陈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赤芍性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泄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的增强作用[4];竹叶、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枳实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张力增加[4];大黄芒硝相伍为用,泻下攻积以通大便;泽泻助主药清热利湿退黄,使之从小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

运用中药配合综合治疗,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缩短患者黄疸期,降低肝脏酶活性、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降低激素毒副作用,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最终从多方面实现对淤胆型肝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3-151.

[3]李瑞,陈佑江,文明波.胆汁淤积性肝炎[J].器官移植内科学杂志,2008,3(3):155.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1-191.

猜你喜欢

性肝炎胆汁肝炎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