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星之怨言篇

2011-05-21蓝云

卫星与网络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星转发器频点

文 蓝云

山寨锅的“不容易”

卫星和山寨锅用户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其实对于双方来说,这场游戏都毫无快乐可言。

“山寨锅”是指未经授权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因其价格低廉,架设方便,因而在广大农村以及一些城中村得到广泛使用。以往的卫星电视信号没有加密或加密,只需使用一般卫星接收器材就可以接收电视信号。但山寨锅们追随的热门星——“中星9号”最近一年来的升级加密使得山寨锅看电视变得不那么容易。

2010年1月,“中星9号”正式加密。如果山寨锅的用户在2010年1月27日凌晨以前没有开机(也就是没有进行升级),在1月27日凌晨后山寨锅的机器会先进行自动更新节目,更新完只能搜索到12套不加密的节目上。新调整的信号解码方式使山寨锅的盗版机顶盒无法接收,能收到的12套节目都是专供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节目,其中有7套是少数民族语言频道。

然而,本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精神。在“中星9号”加密升级后不久,网民自发研究出的破解方式已经出现。“解决办法是进入设置,返回出厂状态,密码9999或者0000。然后进入手工搜索,频点1没有节目,进入频点2搜索就有了节目,频点3、4也有节目,2,3,4这三个频点就有了54个节目,和以前一样了。”这个破解方法很快出现在相关卫星通信论坛上。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络上传播的破解卫星信号方法并不可信,而且购买山寨接收装置的做法本身就违反相关的管理条令。

对于迅速出现的破解方法,国家广电总局表示,“中星9号”的软件升级将会根据实施的效果不定期进行调整,以防被破解。但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山寨锅用户因不常上网,因而在加密升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收看节目。“加密升级”成了悬在山寨锅用户和设备上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天加密升级,我可以软件升级;明天卫星再升级,我继续升级。直至后来,人们疲于升级、不再升级、不敢升级……甚至可能在未来,“中星9号”采用一种完全无法破解的“超级加密”,那么现有的数千万用户的山寨锅就会彻底“报销”而成一堆废铁。按一个“锅”当时购买价格200元计,将有120亿元的财产即刻化为乌有。

有时候,笔者想,是不是有什么可以把这笔巨大的社会财富起死回生、循环利用的办法呢。。。

山寨锅供应商的牢骚

“如果市场一定要接受山寨产品或盗版产品,那么,可以先把山寨产品和盗版产品当作试用品来对待。”

“中星9号”的升级工作,目的是在保证第一期366万正版机顶盒用户能正常收看原电视节目的前提下,打击所有的山寨锅,使之无法正常收看节目。

卫星信号加密,致使山寨锅设备商遭受重大打击。2010年1月,“中星9号”加密升级的消息放出之后,设备经销商的生意就大受影响。很多销售商表示,如果信号不能解密,他们就准备改行。不过,随后破解方法的流传,使得山寨锅的销量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但广电总局“将不定期进行调整”的说法仍旧使设备商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紧张万分。

但,笔者对此,没有同情二字。因为,山寨毕竟是山寨。

山寨文化的兴起,原因复杂,笔者就不再此深入讨论。但,有一点:“目前的山寨文化只是昙花一现。是商家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业行为。其中,硬件的易损坏和软件得不到维护是山寨产品和盗版产品的致命伤。如果市场一定要接受山寨产品或盗版产品,那么,可以先把山寨产品和盗版产品当作试用品来对待。”(易图通董事长王志勋语)

“中星9号”有话想说

“每天,一辆奥迪A8就这样没了…”

“中星9号”是中国唯一的直播卫星,也是一个信号净化的绿色卫星,其专用接收机收不到任何境外台。该星容纳了国内所有的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的主要电视频道。是解决我国广播电视信号村村通一种最有利的手段。如果站在中央台和各省电视台的角度看,收视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无论是政治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从观众的角度看,投资少,收台多,清晰度好,安装简单,便于大面积普及。

如果站在国家宣传和国家安全角度看,是党和政府政令畅通很好的渠道。同时,“中星9号”的开通,使那些国内能看到境外台的其它卫星信号用户都自觉转到了“中星9号”上来。“中星9号”播发的中央现有的十几个频道和各省、直辖市卫视频道基本上都属于公共性质的电视频道,以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主旋律为主要播出内容。

“中星9号”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电视卫星。“中星9号”的22个转发器,在一期运营内只使用了4个。作为一颗广播电视专用星,如果它的22个转发器全部投入使用,能提供150~200套标清和高清节目。因此,空余的转发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正如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一位高层所说:“直播星引以为傲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传送数百套电视节目,如果剩下的18个转发器长期闲置,我们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有更简明扼要的说法是:“每天,我们都有一辆奥迪A8没了。”

笔者按:看起来,作为一个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成功先例不可胜数的行当,直播产业里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在抱怨。那么,问题在哪里?或许,某些利益体应该跳出眼前的问题来分析。

广电系统一位高层曾说,中国有四亿多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大约2亿多。如果开放直播星商用,获得另外的两亿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

于是,有人这样算账:假设这剩下的两亿用户,每户每月交5元钱,一年下来是多少营业额?言下之意,眼下这点经济规模不算什么。而,笔者认为,真正的问题是,首先,这剩下的两亿用户,确切地说,是电视观众,还不能够完全称是用户;其次,这些观众基本上都是农村的农民为主。他们中有多少会为收费节目埋单?再其次,农民观众也是有个性化需求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内容是否已经足够丰富到可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观众的需求?如果还是“全国人民一台戏”,他们会埋单吗?

再问,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用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才拥有了现在的2亿用户量,而且这2亿用户量还是从城市经济条件、精神文化需求相对高很多的观众群体中发展起步的。那么,直播星用户的市场培养,又要多少年呢?笔者没有答案。

卫星直播产业的开放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植,也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繁荣。在有很好观众群体的基础上,更要有充足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老百姓的不同个性需求。同时,市场的繁荣,是靠公平的竞争来实现的。

直播产业的参与者们不知道还要或还应该耐心等待多久,才是守得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猜你喜欢

中星转发器频点
基于变邻域粒子群的短波频率选择算法
LTE系统下D2D功能高层协议探析
中国发射中星-2D卫星
一种高速跳频图案的高效同步方法
TCP网络数据转发器
多载波柔性转发器卫星系统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1C”卫星
SOCP宽带波束形成器非样本频点上恒定束宽问题研究
卫星通信的现状与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