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的创新认知与实践
2011-05-21唐源涛李迎涛陈书华
◎唐源涛 李迎涛 陈书华
(唐源涛: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李迎涛、陈书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2009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上讲话时指出,媒体要“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五个创新”是党报改进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事实上,党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省级党报面临发行和广告双重下滑的严峻挑战,又先后经历了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两波冲击,使得党报创新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职业冲动,体现出报人与时俱进的新闻追求。
掌握主动,引导舆论,是党报发挥报纸功能的神圣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只有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不断为党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近年来,湖北日报将创新的冲动化作营造主流舆论、影响主流人群的主动追求,明确定位,差异竞争,巩固扩大党报舆论阵地,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不断改版,让创新成为自觉行为
与时俱进,求新求变,是党报应有的品质。
在市场化报纸走向繁荣的形势下,党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报自身的不足也显露出来。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当前,读者反映党报可读性不够强,一般性工作报道多;编辑部内部反映稿件总体质量不高,平庸、空洞的报道较多等问题。读者的鞭策,新闻从业人员体现出强烈的改革意愿和迫切要求,是我们改进创新的强大动力源泉。正视问题,直面困难,是党报从业人员应有的品质。
面对严峻竞争形势,在新一轮的报业竞争中,中央党报和各地的党报无不高举改革创新大旗,适应舆论导向以及市场生存发展的需要,巩固党报在舆论阵地中的主导地位。
改版,就是党报从业人员奋起而为的主动创新行为。
2006年,湖北日报实施了创刊以来最大规模、最强力度的改版,提出了“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全新办报理念,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008年和2009年,《湖北日报》坚持不断改进。改进着眼于调动新闻工作者践行“三贴近”的积极性,不断寻求改进、创新、培育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
2010年,湖北日报全面总结2006年改版以来的经验,借鉴当今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改进创新的经验,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充分讨论和酝酿,再次进行了较大强度的改版。
湖北日报2010年改扩版的着力点是:
——明确湖北日报的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巩固湖北日报作为湖北省政经大报的地位。
——确立新闻主体地位、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为着重点。要以新闻立报,保障正常的新闻版面,让新闻唱主角,从而实现新闻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回归,新闻工作重心的回归,新闻价值的回归。
——着力转变传播观念,实现从宣传到新闻传播的转变。把准宣传声调,改进报道声调,强化新闻报道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报道策划制度化,建立统一会商、调度机制,为随机策划开辟快捷通道、提供版面保障。
——充分发挥深度报道、言论和舆论监督等党报的优势,做出影响力,体现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改变新闻视角,由上而下,由官方到平民,更多民生和人文视角,减少空洞叙事。
——改进新闻文风,更新语言系统,摒弃大话、官话、套话、空话。
——以改进考核激励机制作保障,充分体现奖励好稿的原则,调动编辑记者积极性,凝聚人心,激活人气,着力培养新闻队伍的职业精神和新锐之气,最大限度释放新闻生产力。
总之,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做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报纸产品,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获得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策划,凸显新闻的主体地位
报纸的竞争是新闻的竞争。那么,党报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这是党报改进创新要首先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深度报道是党报立报根基之一,要抓住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深度解读,化解矛盾,体现党报的思想高度和舆论引导作用。
因此,党报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取舍:把海量留给网络,把快捷留给广电,把观点和思想留给自己,并做出深度、做出特色、做出影响。
为此,湖北日报2010年改扩版时,我们着力推动几级策划机制的形成,开辟了深度报道的“关注”版,使“关注”版成为读者的重点 “关注”之一。我们通过加大新闻策划力度,强化报道的新闻性、显著性和深刻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负起党报的责任。
国家批准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湖北日报连续三天在一版重要版位刊发三篇 “解读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深度报道,以“一个国家战略”、“一条辐射大道”、“一座城市复兴”为题,分别从国家战略层面、促进中部崛起、复兴大武汉三个层面,探讨建立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与价值;派出记者深入北京中关村,看企业、访“老总”、观园区,刊发系列报道《问计中关村》,并附专家点评,领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期待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锐意开拓、奋力前行,不负国家重托、不负时代厚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2010年提出的全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湖北日报紧密围绕这一中心,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报道作为主线贯穿全年,采取典型解剖和深度分析的形式,分企业篇、行业篇、地区篇等,分步骤推进。报道注意抓住报道对象的特点,深入探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给人以启迪。
党报创新,目的是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010年11月17日,农家女魏霞成为湖北省第一例人体综合 (器官组织)捐献者。湖北日报针对这一突发性的重要新闻启动策划预案,精心布局报道进程。
18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开设专栏《“霞光”照耀 爱心传递 》刊发魏霞的捐献消息,并在8版刊发整版 《关注》,分别以《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愿望》为题表现魏霞的大爱境界,以《捐献,仍需各方努力》阐述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的现状以及捐献的社会意义,并撰文解释为何魏霞是湖北省首例综合捐献者,同时介绍了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程序。
随后,湖北日报在一版连续报道家乡父老追悼魏霞的情况,以及麻城市委市政府、湖北省红十字会领导探望慰问魏霞家人,为魏霞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的感人事迹。23日再次用关注版《霞光映天 大地礼赞》,报道全省各地干群对魏霞事件的反映与思考。最后,以深度述评报道《永不消逝的霞光》精彩收官。
全方位、递进式报道,深刻挖掘魏霞爱心事件的精神内涵,弘扬真善美,倡导社会新风尚,充分展现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这组报道有力推进了湖北省人体器官捐赠立法工作,湖北省红十字会已向有关方面提交了草案。
三、强化言论,把导向旗帜举高
当前,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人们不仅需要知道新闻,更需要解读新闻。党报新闻评论以其权威性、公正性、独创性而彰显出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成为纸质媒体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也是时代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必然要求。
湖北日报历来重视评论宣传。在坚守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阵地的同时,还设有“快评”等五六个时评和群众性言论专栏,仅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言论及述评性报道栏目就有 “大家谈”、“三楚放谈”等。这两年,我们围绕着“把导向旗帜举高,把和谐主调唱响”这一目标,在创新、强化和优化评论宣传方面,又作了不少新的拓展和努力,言论宣传的老品牌有新发展,新栏目崭露头角。
湖北日报在一版推出的“快评”栏目,隔天就与读者见一次面。“快评”栏目,我们的要求是:快捷、简练、鲜明、生动、有力、可读、可信、可用。做到引导而不训导,深刻而不深奥,短小而不浅陋,犀利而不尖刻,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说,新一轮改扩版推出的“快评”言论栏目改变了湖北日报的评论面貌。
新春新论引领荆楚舆论。2010年2月22日至28日,湖北日报推出一组共7篇“新春新论”系列评论,从多个侧面论述当年湖北的发展路径。《“高开高走” 迎挑战》、《把 “抓手”抓好》、《加快发展不犹豫》、《“弯道超越”不松劲》、《提升精神区位》、《强力推进自主创新》、《一条扁担挑两头》。精心策划的这组报道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立意高远,针对性强,可读性强。
举旗性言论 “龚信力”、“楚天舒”继续发挥着言论头羊的作用,《疾风袭来劲草立——评析对应金融危机的湖北答卷》、《大力彰显和弘扬湖北群星现象》、《平凡之中写非凡》等广获好评。 加上“大家谈”、“三楚放谈”、“点题琢磨”、“茶座”和重点报道所加的“记者点评”,一起构成了报纸的旗帜和眼睛,引导读者享受思想佳宴,为改扩版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湖北日报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有读者认为,湖北日报的言论,深刻诠释了湖北发展的战略前景和战略选择,为把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了航向和旗帜作用,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宣部阅评组还专发阅评 《点击现实问题 琢磨解扣之道 湖北日报点题琢磨解疑释惑细雨润物》。阅评员认为:“点题琢磨专栏文章抓住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和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解疑释惑,就事论理,犹如家常对话,细雨润物,效果很好,体现了媒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贴近亲和,提高传播效果
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党报才能牢牢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不断巩固和扩大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提高传播效果。因此,要始终坚持“三贴近”,进一步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努力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出水平,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身入、心入,才能真正实现贴近。虎年春节期间,湖北日报记者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着力践行新闻“三贴近”原则,连续4年以“记者走基层”的方式,采访写作大量“热气腾腾”的新闻稿件。从正月初一到初七(2月14日至2月20日),“记者走基层”专栏共刊发报道33篇,图片30余幅。这些报道角度新,新闻性强,契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氛围,反映城乡历史变迁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反映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营造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体现出党报的亲民情怀。
南水北调关键在中线,中线调水关键在移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需移民约33万人,其中湖北省移民约18万人。这是继三峡大移民后,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移民事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湖北日报记者赶赴移民搬迁和安置一线,走访库区和安置区,推出《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踏访》系列报道,探访移民新村,倾听移民心声,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的苦与乐。
这些报道实现了观念、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增强了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与此同时,湖北日报也十分重视新闻的呈现方式创新。
一版作为门面版,湖北日报进行了重点经营。编辑部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策划组织报道,把那些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与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结合起来的稿件,把有时效、有深度、有可读性的报道发到一版,稿件内容有较大冲击力。
在其他版,湖北日报注意报道品种的搭配。消息、通讯、言论等文字稿与图片并重,常规报道与深度报道并举,给人视觉享受。
改进创新不仅是一种发展品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我们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工作更主动,责任感更强。我们坚信,党报的生机通过创新得以焕发。实践也证明,湖北日报的改进创新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