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
2011-05-19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每天把小动物居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结果,那些小动物在舒适整洁的环境里,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病态恹恹,有的甚至死掉了。原来,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气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这个故事让管理者很受启发,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实施多元管理。假如像那位饲养员一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那么,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因此,有效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
写到这,我联想起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的,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即让更多的人得以享受全球化成果,弱势群体将受到更大的保护,中小企业则会获得更有力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为公正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希望与未来,从而达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众所周知,今年倡导的“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量的容纳,更是质的提升,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更具针对性,强调公平、公正以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包容陛增长”,指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寻求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它包涵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等之间的包容性增长。海纳百川,是一种包容;一视同仁,是一种包容;人人共享,也是一种包容。之所以强调“包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包罗广泛的、众人皆可得的”发展氛围和境界。为此,本期特别策划文章以“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用评论、案例等强调包容性增长不仅是多方共赢的增长,更应该是良性有序的增长;提倡包容性增长,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不择手段,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公平正义的方式,让发展的成果普惠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并由此构筑新的发展基础;企业接受和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实质上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企业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共赢。
与此同时,本刊本期还将聚焦“大气文化”和“大我精神”。何为大气?不骄不矜,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宠辱不惊;何为大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德报怨,从善如流;何谓“大我精神”?即“一种企业文化如果不能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那么它就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要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跳出‘小我的圈子。”
本期企业文化专家管益忻教授在《再造企业文化底色》中强调,从企业来讲,企业文化的主题、主线最要紧的就是我们说的文化底版,这个底版就是企业文化正向的价值理性。并且要从正向、健康的价值理性这个角度倒过来反,观我们的来路,看这个路究竞走得怎么样,哪些是对的,哪些不理想,哪些根本就是错的。然后,挺胸抬头,沿着正确的方向,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