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通胀需货币财税猛药
2011-05-19蔡亮
蔡亮
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比9月份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涨幅比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
此前,第三季度中国CPl月同比涨幅均超出了年初设定的3%通胀警戒线,如今,CPI同比涨幅又一举“破四”,通胀持续升温的苗头已十分明显。如何治理目前的通胀?政策猛药不可或缺。
新一轮通胀来袭
继上一轮通胀(2007年3月—2008年10月)后,新一轮通胀来袭,普通居民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再次感受到了物价不断上涨造成的生活压力。
籽棉价格的不断上涨最能反映居民穿衣成本的跃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9月下旬200个主产县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该月下旬籽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当期籽棉价格每千克上涨0.58元,涨幅达8.33%。2010年10月上旬,这种上涨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延续,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日—10日,籽棉价格达每千克8.42元人民币,比上期价格上涨0.86元,涨幅达11.36%。
另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截至2010年11月5日,全国鸡蛋价格已连续12天上涨,累计涨幅超过3%,且同比涨幅呈扩大之势;已监测的21种蔬菜中有11种价格维持涨势。居民食品支出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见一斑。
再看居住环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2%,涨幅比9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环比上涨0.3%,涨幅比9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1%,涨幅比9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尽管无论是新建住宅还是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然而,国内房价上涨脚步至今未停更是—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居民出行的成本也明显上升。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0年10月26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成品油最高限价,其中汽油每吨上调230元,柴油每吨上调22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410元和6680元。短期来看,油价上调很容易造成居民通胀预期的加重乃至通胀形势的进一步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受油价上调波及,快递公司和公路运输企业的普遍提价进一步增加了居民日常消费的支出成本。从2010年11月起,圆通、韵达、中通等国内快递公司纷纷上调运费,对每件快递加收1—2元,不仅如此,就连外资快递企业也加入了涨价行列,联邦快递已发布全球公告,将从2011年1月3日起正式提价。与此同时,公路运输企业也纷纷提价,例如位于全国公路运输排名三甲行列的德邦物流,已将运费上调了5%,至于天地华宇,也对运费做了适当上调。
四因素催生通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2010年10月CPI上涨的主要推手。2010年10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上涨贡献了16.6%。这与8、9月份的通胀格局如出一辙,后者新涨价因素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合计贡献度分别高达80%以及90%。盛来运进一步表示,2010年10月CPI涨幅之所以再创年内新高,原因除了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受到了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同期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特别是部分国家干旱造成粮食减产,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一再飙升;二是国内自然灾害,例如该月输出蔬菜的重要地区海南遭遇了洪灾,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推力。
也就是说,除自然灾害因素以外,本轮通胀的成因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成本推动的因素。中国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比上涨16茗左右,对CPI构成了不小的上行压力;始于2010年5月的资源税试点改革以及下半年地方政府的“突击式”节能减排运动,同样对CPI构成了不小的上行压力。
流动性持续泛滥。关于这一点,近年来中国央行持续增发货币的行为显然难辞其咎。正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11月4日指出,中国目前拥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冠绝全球,不仅如此,中国M2的增速为19%,对GDP占比高达200%。考虑到“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在人民币暂未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前提下,人民币持续增发且绝大部分囤积在国内所形成的泛滥流动性,或将支撑本轮通胀延续至中期。
输入型通胀压力。自美联储2010年11月3日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市场对美元中期继续走弱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受美元中期弱势及其超低利率水平的刺激,境外热钱正卷土重来,骚扰中国日盛,吹胀中国资产泡沫的同时,不断推高中国的通胀压力;受美元中期走弱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农产品再度成为“避风港”,价格有望继续上扬,这同样推高了中国的通胀压力。
对症下药治通胀
明晰本轮通胀的主要成因后,针对成本推动和自然灾害因素造成的通胀压力,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惊慌;针对泛滥的流动性和输入型通胀压力,则有必要加强政策出台的力度。对症下药方能有效治理通胀。
加大货币政策“组合拳”力度。考察央行2010年10月20日的加息行动,两年、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46、52和60个基点,两年及两年以上的贷款利率各上调20个基点,其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之所以最大,正是因为此举有利于吸收流动性以便尽快实现货币当局治理通胀的意图。就这一点而言,如要迅速遏制当前的通胀压力,央行年内有必要再次加息尤其是再次上调长期存款的利率。试想,如果长期存款利率与CPI同比涨幅的差值为正甚至长期存款收益率有了明显提高,那么,资本逐利的本性必将驱使相当—部分泛滥的流动性自发回归银行体系。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样能够有利于流动性。继2010年11月10日晚间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2010年11月19日央行再次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在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属罕见之举,集中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当前通胀的密切关注。经上述两次调整,国内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达到了18%的水平,创下了近三年来的历史新高。有鉴于此,央行短期内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与之相比,央行年内二次加息几成定局。
未来数月,央行还应大幅提高央票发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以便在第一时间阻止通胀的全面蔓延势头。
与此同时,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从积极的一面看,此举蕴含了未来人民币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的可能,有助于制约美元中期弱势背景下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行的空间,降低输入型通胀对国内通胀的影响。
强化财税政策的反通胀作用。如前文所述,迄今为止,食品价格上涨对本轮通胀的推动作用最大。要想舒缓因食品刚性需求推高的这部分通胀压力,仅靠货币政策单兵突进恐怕无济于事,还需努力强化财税政策的反通胀作用。
加大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农产品价格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持续攀升之后总会大幅回落,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一轮农业的大幅减产。这种大幅减产恰恰是农产品乃至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扬的导火索。长期来看,要想舒缓食品价格高涨背景下的通胀压力,有必要加大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这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控制物价的非正常波动十分关键。
能源价改与税制改革应并行不悖。随着今后能源价改的深化,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将变得越发可观,相应地,在其他领域,有关部门可适度减免税收、增加财政投入。如能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不但可以平滑通胀升温导致的消费波动,也能起到稳定居民通胀预期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