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2011-05-14施芝鸿

前线 2011年7期
关键词:制度发展

施芝鸿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七一”重要讲话在框架结构上由三大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从第1自然段到第26自然段,讲的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中心是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板块,从第27自然段到第50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心是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到“五个坚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板块,从第51自然段到第79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心是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七一”重要讲话的结束语由第80自然段到第83自然段构成,中心是讲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完全没有理由因此自满而躺在功劳簿上。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七一”重要讲话的总体内在逻辑是“三个自己”,即:第一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珍视自己的历史;第二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管好自己的队伍;第三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继续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总起来说,“七一”重要讲话的全部思想内容,特别是结束语部分画龙点睛地引用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的话,都生动地表明:这是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心保持光荣传统、把握世界大势、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的宣言书、动员令。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一板块,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是全文创新亮点最多的华彩篇章

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的现状,不甘屈服、奋起救亡图存,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90年前应运而生了。“七一”重要讲话用了“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这“两个必然产物”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具有软弱性、动摇性特点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先进思想武装和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七一”重要讲话还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从此”就是,“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而把这个极端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两个不可逆转”表明,我们党对自己领导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造幸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信心和高度自信。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同“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三大发展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似乎可以说这三大发展成就,是我们党历经90年接续奋斗所创立、积累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对前两个发展成就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作过深入阐述。我这里要着重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并且作了科学的、权威的表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其中,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构成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体系。

“七一”重要讲话,如此详尽地列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业已存在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坚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是对我们建立的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制度自信。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离开中国的实际和指引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而幻想另外去寻求和依傍什么别的主义、别的模式、别的制度,是注定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三大发展成就的第二个方面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的五个根本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同时又要反对任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二是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即首先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尔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式东西和所谓“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空想。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心之点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心之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无视人的全面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掠夺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五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心之点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正是由于在思想理论上持续实现的这五大新觉醒,使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自觉地、不断地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使解放思想不断迈上新台阶、实事求是不断达到新水平、与时俱进不断进到新境界;同时,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与时俱进的核心力量,使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二板块,深入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七一”重要讲话用“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过渡句,展开了对第二板块的深刻论述,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讲话大力度概括了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之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随后,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 “四个考验”就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种危险”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个考验”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四种危险”的提法则是第一次见诸于我们党的重要文献。 而且“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经过了90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依然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摆在了党的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二板块,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正是要不断增强我们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这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保证。同时还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向我们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从而使我们党始终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做到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充分集聚上。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他强调,必须坚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个崇高原则,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从而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并且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这就要求全党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抓紧培养青年英才,使我们党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并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个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从而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只要我们党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不难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党内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则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因此,必须站在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重申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重申了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看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使我们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制度。 “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就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强调了五个问题,这里,着重谈谈科学制度的问题。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胡锦涛同志强调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些话语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三板块,深入阐发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瞻望中国发展繁荣光明前景,切入点是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

“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成立90年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的同时,把很大篇幅用来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并且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首先强调的是要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应当说,这是整个第三板块瞻望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的点睛之笔。无论是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好,无论是深刻点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也好,还是再次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重点也好,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第三板块从理论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结合上讲清楚了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讲清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似乎一强调科学发展就可以不要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据说其理论根据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物为本,科学发展才是以人为本。针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淆和是非混淆,“七一”重要讲话用“三个根本”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理论澄清。“三个根本”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强调,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丝毫不意味着否定或者抛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经济建设搞得又好又快,搞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是讲清楚了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讲话有根有据地列举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一是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二是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三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是我们建立健全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五是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六是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七是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既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胡锦涛同志还深入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他强调,认识和把握好这一关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指导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如同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三大法宝一样,既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也是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的。讲话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深入阐述和瞻望,使我们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充满清晰的预期和必胜的信心。

三是讲清楚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的瞻望和论述,同样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又要注重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和谐安定。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一方面,全党同志要牢记,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结束语中有关青年问题的一段重要论述,既热情洋溢又深刻感人,充分体现了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些论述很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和思考。

我们要遵照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的要求,帮助全国广大青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基础;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磨炼、重大斗争考验,在实践的丰厚沃土中成长为党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作者: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众

猜你喜欢

制度发展
夏朝
区域发展篇
某些单位的制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