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辛格《论中国》一书的语体分析
2011-05-14武晓山
摘要:基辛格博士的《论中国》是一位资深睿智的西方人士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解析的一部巨作。该书语言流畅,语体和谐,值得研究。本文借助于语料库多维度研究的一些方法,对本书进行一些浅显的文本解读,旨在分析一个资深的美国人表述中国问题时的一些语体特征。
使用语料库和语料库过程能发现语篇的方式和语言类型。使用语料库方法来研究语言使用是一种天然的结合(桂世春 2011)。采用语料库和计算机技术对文本进行多维度分析(multi-diemensional analysis),能够全面地揭示语域(语境)的特征(Biber, Conrad. 2000),从而很好地对文本的语体进行分析。
基辛格的《论中国》(OnChina)是其在88岁高龄时的巅峰之作,文中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的研究心得,并用以酣畅淋漓的笔法转换成文字。该书本书文笔优雅,博学多识,一俟出版,即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和争议。
本文所采用的是THE PENGUINPRESS于2011年出版的第一版,所分析的文本包括书中18章及proluge和epilogue的全部文本内容,并经Claws附码。采用wordsmith tools 6,Range,Colligator和spss 19来分析该书的词句特征。全文主要通过分析语料库方法的核心-- 词频来进行,使用wordsmithtools6对全书文本做出基本统计,包括词频、词汇密度、平均词长、覆盖面,词类频数等。参照语料库是能反应英语实用常态的为英国语料库(BNC)和Flob语料库。并使用Biber所倡导的多维度/多特征方法找出该书常用的语法特征。除此之外,还将还用关键性方法对文中的超用词进行分析。
词句总体特征
全书各章阅读难度Flesch Reading Ease score的平均值为35.66,判定为一定难度。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score为13.93,意味着只有具备大学水平的读者才能读懂。难度系数最大的分别是第十二章和第十八章。作者在这两章中,用了较多的复句。
全书词次为155,673,型符为11,527,标准型次比为46.53,高于BNC的42.66,略高于Flob语料库的45.52,说明该书内容覆面较广,通用性词汇要比BNC和flob略高,而且使用的词形要比flob高。而其中第1,3,4,12,16,19,epilogue章中,标准标准型次比都大于标准差,其词形变化较为丰富。三字词所占比例最高,高达19.1%,但总体平均词长为5.2,略高于Flob语料库的5.04。采用Michael West 提供的2000英语基础词族和Coxhead的专业词族,通过Paul Nation开发的软件Range可以计算出该书的词汇的覆盖情况。位于1级词表的词形为70.38%,2级词表为4, 3级为8%,有17%不在词表统计范畴。不在词表覆盖范围的单词很多都是专有名词,因此,从词汇难度来说,该书对于英语国家受过教育的读者来说,难度一般。该书的句子长度为22, 略高于BNC的21,略低于Flob的23。
语法特征多维度分析
把全书二十个章节定义为观察变量,采用Claws附码软件,将全书的所有的词进行附码,采用因子分析,可以提取出作者在撰写本书时使用的语法特征,限于篇幅,本书仅举两例:把本书中所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进行降维分析,只能提出一个因子,而且该因子在各个变量上的负荷都非常高,彼此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这也验证了通过因素分析获取的语言特征反应了它们各自的元素子在不同文本中以相似方式分布的语言事实(李娟子 2007)。鉴于本书中名词较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将名词的18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 抽取的4个因子可以解释74.78的方差。然后可以对四个因子在16个名词维度上的载荷进行重新命名分析。由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关键性分析方法
使用关键性方法(Keyness Approach)能找出超用词和罕用词,对它们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文本的一些重要的语境信息,所以,主题词在语体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梁茂成, . 2010)。通过将该书的词表与BNC词表进行对比,采用卡方计算,可以得出本书的关键词表977个。虽然只有关键词数量不多,但词却覆盖了全书49.93%的词次。 在关键词中,大部分都是实义词,而以名词居多,鲜见功能词。其中普通名词424个, 专有名词220个,动词129.个,形容词144。按关键词性排序,前五名的分别为:China, Chinese, Mao, Be, Unite。 这五个主题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本书的核心:阐述中国及中国的相关事务,而很多都和毛主席有着密切的关系,united这个词的出现,也验证了基辛格贯穿全文的一个主题思想,及中国始终采用三国中的两两联合,试图击败第三方的战略。而通过搭配软件检索China,并按Log-likelihood值排序,发现China搭配强度最高的词为United States,也验证了全书更多的焦点放在中美关系的论述上。在词块组合中,发现三次词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The Unied States(407)和The Soviet Unine(237)。说明了,基辛格确实是按照他以为的中国采用的三国演义中的外交模式来布局全书的。排在后面的是Japan和苏联,台湾,印度。而系动词be出现在关键词表的第四位,则非常有意思,而通过类连接软件,检索be_VBI,发现be动词的类连接vm动词最多,可以看出基辛格模式在本书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就民主价值观(或曰普世价值)与外交实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些判断性的看法。
在关键词中,可以发现一些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基辛格引用了中国文化中的Wei Qi(19)思维对领导人决策的影响,特别在谈到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习惯时,仅在第一章就出现了7次。除此之外, 基辛格还提到了the romance ofknindom(6),Sun Tzu(25)five baits(4)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并给予了自己的解读。可见,基辛格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下了一番苦功夫,并试图“进入中国人的思维”。全书竭力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认识中国和中美关系,而这正是当下很多美国政客、学者所欠缺的。所以该书出版后对西方影响深刻,甚至一些政治家在战略布局时,也开始按照中国式的围棋思维来进行战略布局。
当然全书也不乏不足之处,如从基辛格认为中国人信奉“必胜主义观”这样一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极大程度上会误导西方人。但瑕不掩瑜,这毕竟是一本从文化源头,思维习惯上试图解释中国行为的一部作品,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西方人理解中国。
总览全书,基辛格对美国与中国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在第14章中,他提到里根用易经的两句话来形容中美关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种思想可以用来概括他撰写此书的初衷,那就是希望中美两国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太平洋地区,这当然也是中国人民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 Biber, D., S. Conrad, et al. (2000). Corpus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桂世春 (2011).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梁茂成, 李文中, et al. (2010). 语料库应用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
武晓山(1970-),副教授,现就职于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电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