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加快盐湖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1-05-14薛新平张晓波
薛新平 张晓波
摘要:盐湖区环保产业现状主要表现在数量少、规模小、产值低、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的构成主要集中在资源综合利用类。其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通过分析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十二五期间盐湖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措施一是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是要靠严格的执法监督,三是要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关键词:“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一、盐湖区环保产业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和全省环境保护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盐湖区环境保护工作也突飞猛进,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烟控区锅炉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也促使和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经调查,盐湖区共有涉及环保产业的项目17个。主要涉及行业有环保产品、新型能源、再生纸、建材、污染治理设施、废金属再生等。
二、盐湖区环保产业发展的分析
从广义上讲,环保产业分三大类型:A类,环保产品(设备)制造与经营: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B类,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弃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C类,环境服务:包括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盐湖区环保产业虽然较“十五”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和转变,但就目前存在的环保产业各方面去分析,具体有以下不足:
(1)产业类型分布不均匀。17个项目有13个投资集中在B类,即资源综合利用类。其中废纸再生生产项目有5个、炉煤渣造砖项目2个、复合燃料生产项目3个,废金属加工项目2个,纤维板制造项目1个。其余4个项目为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其中水处理药剂生产项目3个,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生产项目1个。无一家环境服务类企业。
(2)投资规模过小。除2个项目投资分别为5000万和8000万以外,其他项目投资均在500万元以内,部分项目甚至投资不足50万。
(3)产值过低。17个环保产业项目总投资额16253万元。2家规模较大企业产值为95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58%,其他15家企业只占了总投资额的42%。
(4)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含量低。一些再生纸生产项目多为在环保治理中由麦草浆制浆中转产而来,以炉渣为原料生产的环保型砖,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还有一些净水剂项目,基本都是通过简单的配比和加工,市场竞争力很低。
综上所述,盐湖区环保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归纳出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保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些企业没能把主要人员、设备和资金用于环保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上,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大多数小型的环保企业产品趋同、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简陋,有些还是“小作坊”生产方式,生产不稳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行业间沟通匮乏。整体环保设备、技术水平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
2、环保企业缺乏科技开发能力,多数产品高科技含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环保产业已被我国纳入本世纪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但我区环保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后备技术力量和设备,后续发展乏力。还有许多环保企业长期处于因袭别人落后技术的生产状态。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成套化程度低。
3、融资渠道不畅,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制。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匮乏,给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制造了“瓶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致使一些企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到外地去开拓市场。
4、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盐湖区的环保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于各个行业,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现在的产业格局大体是靠自发形成的,致使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环保市场的效应和规模。
三、“十二五”期间盐湖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举措
(1)紧跟新技术发展潮流,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目前我国环保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为主的单一竞争,转变为以质量、科技含量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十二五”期间盐湖区的环保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把科技贯穿于环保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与引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2)抓好高附加值环保产品的生产
环保产业的竞争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的发展进步程度。如果环保产业链条加以延长,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多次升值,环保产业就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所以第一要大力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第二要发展环保装备的生产,第三要先有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通过对产品创新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3)鼓励和诱导环保产业化经营
要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走上产业化道路。完善企业、中介组织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环保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环保产业化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龙头带动、市场辐射、主导企业引领等,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与市场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带动环保企业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
(4)大力发展环境服务型企业
目前工业污染源的环保自动监测和监控系统已在全省大力推行。在企业的生产运行中,环保设备运行已经单列出来,并采用了国际通行的BOT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由第三方对环保设备进行专门的运营和维护,企业不得对环保设备尤其是监督性环保设备进行运营维护。在盐湖区环保产业中,环境服务行业仍是一项空白。现状是企业对自己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管理,为擅自停运和偷排漏排埋下隐患,造成环保行政管理不便;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由政府大包大揽,自己建设,自己运营,结果运行费用过高,运行效率过低,包袱越背越重。所以,应适当选用一些专业环保运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大量进入环保领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补贴和支持,鼓励企业投资环境服务行业,盘活环保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另外,政府必须对企业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使其达到预期的环保效果。
三、盐湖区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和趋势
盐湖区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要将盐湖区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一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要靠严格的执法监督,三要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1、增加环保投入
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是实现环保产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要努力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寻求和探索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2、严格执法监督
严格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约束,可以拉动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需求。我国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这将有助于改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相对于污染治理成本偏低,难以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的局面。如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不能达标的,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推动了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又超标排放的现有企业,要通过执法检查和监督,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并要限期整治。对到期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关闭、转产、限产和停产治理等措施,这对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盐湖区环保企业要做大,就必须借鉴先进省、市环保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走与国外先进技术紧密合作的经营思路,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实现环保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并加大环保科技开发力度与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探索一条适合盐湖区的环境保护道路。
作者简介:
薛新平(1966-),男,1989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环境监测专业,运城市盐湖区环境监测站,工程师,长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