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论对青海“四个发展”的启示
2011-05-14李升初
摘要:结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青海省委提出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发展模式,即“四个发展”。由于科学发展观是“四个发展”的理论基础,而科学发展观某种程度上是发展理论最新成果的中国化和继续深化,因此,有必要结合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母体”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对青海“四个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四个发展”
结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青海省省情实际,青海省委提出,青海发展的规律,就是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探索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即“四个发展”的模式。
国外理论界对于发展的研究,某种程度上说,是“与资本主义同步出现的” ①并且一直在深化和完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心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青海作为欠发达(发展中)省份,而且这次都用到了“发展”这个词,相应地,发展理论对于青海省的“四个发展”就有了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发展理论概述
一般认为,二战以后,发展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这些理论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为“发展的本质经历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发展的内涵由单纯的经济层面逐步渗透到非经济层面;发展的质量由注重单一的经济增长过渡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经济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②简而言之,就是经历了孕育阶段、反思阶段、变革阶段和成熟阶段。
(一)孕育阶段:经济增长。1956年,发展经济学大师刘易斯发表《经济增长理论》,他将发展视为增长,他主要考量“总人口人均产出的增长” ③这个时期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当时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没有把“发展”和“增长”两个词分开,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困,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低,经济蛋糕总体部够大。所以,他们认为,只要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问题,就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所谓展问题,就是财富积累的问题。
孕育阶段的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几个:经济增长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着眼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指标、高速度;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对自然界占有支配地位,可以对自然予取予夺;工业化是提高国民财富的途径乃至成为目标,忽视了精神文化因素以及人的主体性。
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物资极度匮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障碍。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反而出现贫富差距过大、不公平、腐败丛生以及大量失业等社会现象,人们称之为“无发展的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引起了大家的普遍批评和反思。
(二)反思阶段: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社会问题并没有随着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消失,反而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比如失业、收入差距过大和严重贫困现象没有缓解等。人们开始了对经济增长的反思,开始意识到发展问题不只是经济增长问题,而应当考虑到经济增长与不公平、贫富差距过大和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于1968年就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表《亚洲的戏剧:对一些贫困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向上运动,是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整体的上升运动,进而,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进行社会变革的主张。同时,一大批其他学科的学者开始从社会各个角度对国家的发展进行研究,涌现出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史学、未来学等新兴社会学科,这些学科被统称为“发展理论”或“发展研究”。发展理论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从发达国家学者的专利品转向世界各国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从对发展中国家的专门研究转向对不同发展程度各类社会形态国家的研究;从实证层面的研究转向更具综合性、抽象性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理论的基本走势。④
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者,关注点从对经济增长的“量”转到经济增长的“质”,注意到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是真个社会的多维变化过称。他们的主张主要在三个方面:(1)发展不等于GNP的增长,而是整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向上运动;(2)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提出三个问题:贫困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平等发生了什么变化、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三个中任何一个的下降,就不是真正的发展。(3)因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所以发展过程,应该包括制度、社会治理结构、人们的态度甚至习惯和信仰的基本变化。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阶段的特征是:视角从经济转向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意识到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机构都应该进行改变。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摒弃了发展就是增长的思路,把发展看作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政治民主、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变迁、社会转型等,体现了发展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三)变革阶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视角开始从对“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中来,转向了人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理论提出发展应该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为中心,旨在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按照这种发展观点,人的发展程度而不是物的积累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的检验标杆。
联合国《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也明确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观:“人类带着潜力来到这个世界”, “人类的选择远远超过经济福利”;同时,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观念—人类发展指数(HDI),该指数包括三个内容: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这三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人”这个中心,是环境和谐、经济发展和生活进步在人身上的综合反映。
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的特征,首先在于认识到了人是发展最终目的和决定性力量,把发展定位和落脚于人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人的能力全面发挥和完整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之中,把“人的活动及其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理论和研究主线,改变了早期发展理论只见物不见人的思维定势,从而解决了传统发展理论的一大缺陷;其次,新发展理论克服了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的潜在冲突,注重经济对文化的依赖性。法国学者佩鲁认为,“经济总是沉浸在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从某种角度看,文化价值决定着增长这一目标的合理性。这种新发展理论以文化价值为基础,把发展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中来研究,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转变。
(四)成熟阶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环境的压力使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产生怀疑并开始新的探索。美国学者沃德和杜博斯发表《只有一个地球》,把人类对环境和人类自身关系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境界。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罗马俱乐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零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地球的有限性,人类必须自觉控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的崩溃。人类开始认识到发展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开始重新发展的持续性,进而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统一持续发展;二是平等性,强调人类代际的平等,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分享地球资源上的平等性,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现在和未来的和谐统一;三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手段;四是协调性,强调资源、人口、自然、社会的横向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开始用“战略”眼光来看待发展,即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这是巨大的思想变革,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发生影响,而且会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
二、发展理论对青海“四个发展“的启示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四位一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新的关键阶段青海发展的新思路。青海省委提出,“跨越发展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本质;和谐发展是保障;统筹发展是保障”。“四个发展”的提出,契合了发展理论的核心精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理论在几个方面又可以给“四个发展”以及其落实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要密切注意“跨越发展”中存在的悖论。“跨越发展”作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一种历史性机遇,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性。“跨越发展”将打破一个国家、地区已有的一种“平衡状态”或“连续状态”,从而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反过来会制约“跨越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跨越”与“渐进”是一个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连续性”发展,这就给“跨越发展”提出了艰巨的课题。
不少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但易于陷入“跨越发展就是高增长”的误区,扭曲和滥用了“跨越发展”;或者在“跨越发展”的口号下,争速度、上项目、铺摊子、盲目扩张;或是在“跨越发展”的口号下盲目攀比,搞不切实际的“产业升级”。这些对“跨越发展”的扭曲和滥用,会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而且还会造成“跨越发展”的流产,甚至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和倒退。所以,我省在进行“跨越发展”时,不仅要善于把握“跨越”的历史性机遇,而且还要善于面对和处理“跨越”带来的种种挑战。
(二)要密切注意 “绿色发展”中“绿色”的落实问题。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与大自然和谐的发展。我省结合自身的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重要的特点,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是推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也契合我国出台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扶持规划,也符合整个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引起我们的重视:
1. “绿色发展”与“跨越发展”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即我们面临摆脱经济发展落后局面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时如何选择。
2. 要注意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本身的污染问题,如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问题。新能源和新材料不等于无污染,这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否则可能会让我们的“绿色发展”成为口号。
3. 要密切注意“和谐发展”中的文化融合问题。我省由于多民族、多宗教的特殊省情,“和谐”具有特别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发展理论中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这点看,“和谐发展”与发展理论是统一的。同时,发展理论还告诉我们,发展是在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文化甚至能够决定发展。因此,如何实现一种“柔性和谐”,让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起来为发展提供动力,既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当文化的冲突在文化碰撞中占据显要地位时,会给我省的发展带来极高的成本,甚至会影响“四个发展”目标的达成。
4. 要密切注意“统筹发展”中的时间因素和代际因素。省委提出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符合发展理论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尽可能实现均衡发展,这是一种“横向”的“统筹”;同时,我们应该高度注意时间因素和代际因素,决策时充分考虑政策的长期效果和影响,充分考虑政策对子孙后代是否公平,即“纵向”的“统筹”。这点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是应该进行详尽的战略规划,以一种“代际公平”的原则和眼光来“统筹发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进行配套,比如我省已经在做的官员考核时的“绿色考核体系”等,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或指导价值观,这点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其他省份乃至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我省“四个发展”造成的影响,以及突发事件等会给“四个发展”造成的影响。
总之,“四个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结合了发展理论之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观,某种程度上是发展理论最新成果的中国化和进一步深化。正因为如此,“四个发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是发展理论与青海实际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应该仔细结合发展理论,了解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精神,以期能够较好地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陷阱和问题,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
注释:
① 高波.经济发展理论范式的演变. 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
② 新华网. 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08-08/06/content_14049291.htm.
③ 转引自揭水利等.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视角下发展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
④ 崔秋灏.论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和现实启示.生产力研究.2009.5.
参考文献
[1]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强卫. 青海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 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艾尔玛·阿德尔曼.发展理论中的误区及其对政策的含义.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杨鲁慧.论科学发展观对国外发展理论成果的合理借鉴.社会科学.2004,(11).
[7] 崔秋灏.论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启示.生产力研究.2009,(5).
[8] 高波.经济发展理论范式的演变.南京大学学报.2010,(1).
[9] 杜秀玲.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法制与经济.2009,(6).
[10] 杨立新,张新宇.发展理论.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
作者简介:
李升初(1979-),河南临颍人,青海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2006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