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

2011-05-14贺会团蒋丽霞

卷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特色

贺会团 蒋丽霞

摘要:重点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思路、课程特色、课程创新与成果则是重点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和思索,重点探讨课程建设团队的理念统一、课程建设思路的前瞻性、课程特色的归纳和灵魂作用以及课程创新的有效性和课程建设成果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重点课程;校企全程合作;特色;有效创新

重点课程建设是我院推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要求,也是学院大力推行课程建设精品化和课堂教学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面反映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训内容建设的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这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中,课程建设思路是统领,它决定着课程建设前进的方向和最终的建设成果。课程特色是灵魂,没有特色的重点课程,只能算是众多数据资料无生命力的堆砌,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源动力。创新的基础是实施,只有可行的创新才是有效创新,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创新如空中楼阁或无根浮萍,是没有生存的生命力和不可持续的。本文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重点课程的建设和思考,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思路的设计、课程特色的归纳、课程创新与实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建设团队需要理念统一

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进行重点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一个人完不成重点课程建设,至少不能高质量地完成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负责人作为课程建设设计者和负责人,需要协调统一团队成员的理念、任务和时间。

课程建设理念的统一是课程团队平稳运行的基础。团队内各位成员分工不同,但成员之间课程建设理念和课程建设目标必须一致,有主有辅,有所牺牲。

一门课程需要有几个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再好的课程设计需要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发挥。一门重点课程是否优秀、是否精品的关键在于这个教学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相互合作补充,在于课程能否在不同的主讲教师手中一样的精彩充满魅力。因此课程建设比其他项目更讲究团队的沟通与协作。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团队共由10名教师组成,专兼比1:1,兼职老师分布在施工企业、工程咨询企业和概预算软件企业,分别对应着本课程教学对应的职业能力(工程概预算、概预算电算化)和造价员岗位两大工作环境(施工企业、工程咨询企业)。从学历和职称分布看,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状,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非常合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传帮带,见图1~图3。

在课程团队教师培养上,从团队组建至今,1人次参加全国高职土建类精品课程研讨班,2人次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2人次参加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组织课程教研活动10次,组织公开课3次,平均相互听评课4次。极大地促进了课程团队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提高。

在课时的安排上,注重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特长,如兼职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实训,专职教师负责采用统一的教学做一体化分项目进行教学。同时注意重点课程与及相关课程教学理念的一致性,如建筑工程概预算、概预算电算化、装饰工程概预算、专业考证实训等课程群统一思想,以《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及配套的专业图纸作为教学载体,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贯的连续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程依托专业实现校企全程合作

专业是课程的依托,课程的建设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通过课程建设分担专业建设中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专业对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最大无缝对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这个中心,在进行企业用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保持高度的前瞻性和统领性进行课程建设整体思路的设计。

校企全程合作包括学生入学进行始业教育到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整个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确定、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课内实践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见图4。

在校企全程合作过程中,落实是关键,即如何保持双赢的前提下将校企全程合作落到实处。依托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校企全程合作具体实施和流程如图5。

根据重点课程依托专业进行校企全程合作的思路,《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截至目前邀请企业专家做专业教育报告7次,课程团队兼职教师有6人次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其中2人为专职教师“四个一”工程企业指导教师,课程团队企业接受教师兼职锻炼3人次,学生顶岗实习12人,已录用3人。

三、特色是课程建设的灵魂

优秀的课程一定是特色鲜明的课程,无论这种特色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实施抑或是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无论特色是否被归纳或提炼出来,它始终都是存在的。特色是课程的灵魂,贯穿起课程建设的始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轴。

重点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围绕课程建设特色为中心的资料重构和完善,甚至是推倒一切重来。而决定这一切的恰恰正是课程的特色和理念。

因此,是否成为重点课程或者课精品课程跟课程开设的年限和资料的积累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一门有理念、有特色并具有很强烈可操作性和预期成果明确的课程更有理由得到重视和扶持。

《建筑工程概预算》重点课程建设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条:

◆教企业所需,为企业所用。有用是兴趣的源泉。

◆手算电算融为一体、企业全程合作带动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让书本生动起来。

◆以企业工作工具为教学工具,教学与工作需求结合。

◆企业深度参与,引入概预算软件的同时,引入培训和认证系统,实现生产实训、认证培训和社会服务多丰收。

特色不是简单的文字口号,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验证和完善。

四、课程改革的有效创新与可实施性

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分为原创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两种。创新同时又可以分为有效创新和无效创新,检验课程改革创新是否为有效创新的唯一标准则是创新的可实施性。

无法实施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创新只能处于理想设计阶段,对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实践并没有实质意义。

那么如何评判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效果,或者如何量化评判课程改革成果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笔者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评判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效果的主体,学生是否认为课程讲授精彩生动、容易掌握、令人受益匪浅,并能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是评判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学生对课程改革效果评判的量化分析则应通过课堂满意率、学习成绩、技能竞赛成果、课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实习单位评价及录用率、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位重点课程建设负责人应始终牢记和必须遵守的原则。

五、结论

重点课程建设是以教育培养人为目标的系统工程,需要课程建设团队统一理念、合理分工。重点课程团队的建设既要“选择”人,又要“培养”人。

重点课程建设必须依托专业深化校企全程合作,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最大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特色是课程建设的灵魂,它贯穿起课程建设的始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完善。

课程改革离不开创新,更需要可实施的有效创新。一切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是件辛苦的事情,需要在“改革—实践-改革—实践”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奉献和坚持。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 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作者简介:

贺会团(1980-),男,河北广宗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加筋土结构和软土地基处理和建筑类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特色
中医的特色
一座文化特色馆点亮一个村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