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做好中小学的图书管理工作
2011-05-14徐艳丽
徐艳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革与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人类从事的许多工作都更具科技化和高效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果中小学能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对此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本文在对当前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图书管理
一、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资源陈旧,无法满足中小学生信息需求
传统观念认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越多越好,资源多就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但是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图书信息资源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增加,对于传统类型图书馆的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来说,不断地购进纸质图书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适应素质教育和有利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图书信息资源都没有及时被引入中小学图书馆。而作为某些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无法实现图书信息资源质量提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则尽量保证图书信息资源的数量,于是便保留了很多知识陈旧、内容过时,不符合中小学生需求的图书资源,这种现象难以实现中小学生对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
(二)阅读形式单一,难以调动中小学生阅读兴趣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都已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纸质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但是在很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普及程度还较低,图书数量也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图书馆仍然没有设立电子阅览室,学生所能借阅的仅有纸质图书,这在网络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难以吸引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学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甚至使得图书馆成为了学校中形同虚设的一个教辅机构。
(三)图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修养较低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通病是服务质量较差,工作态度不好,对读者不够耐心不够热情,这反映出图书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又暴露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业务素质较低。从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来看,面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挑战,很多工作人员还无法适应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图书管理系统操作不够专业、工作方式陈旧、工作人员老龄化等现象。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了解学生需求,时时更新图书信息资源
中小学校设置图书馆是为了满足师生的学习和休闲需求,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于对读者阅读需求的满足当中。在信息技术普及和信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必须做到时时更新图书信息资源,淘汰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图书资源,以图书质量为主,数量为辅,避免为了追求图书资源数量的众多而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借阅查找的不方便。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图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师生读者做一下调查,明确读者对图书资源的真实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引进图书信息资源,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机构。
(二)丰富阅读形式,调动中小学生阅读兴趣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等都是当代青少年应该学会掌握和运用的技术,对此,中小学生也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存在的电子信息阅览室是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在中小学中积极建立电子阅览室,让学生除了借阅传统纸质书刊以外,还能够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在网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想要了解的知识。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把一些专门的电脑设置为电子图书资源库,上传最新的图书信息和图书内容,供不方便借阅纸质图书也没有时间阅览电子图书的读者将图书信息资源下载到自己携带的存储器(例如优盘,mp3设备等)中,在任何地方的任何电脑中都可以随时阅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保证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只能访问内容健康,知识性强的网站,避免普通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害。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修养
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无论是图书馆的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都与传统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学习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运用方式,保证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运行。同时,在提升个人业务素质的前提下,也必须转变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和看法,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对读者耐心、细心、热情、周到,积极树立服务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中小学师生读者服务。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的纸质图书、伏案阅读的图书馆借阅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中小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兴趣。为了使中小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和涉猎到更多健康向上的知识内容,又不会受到未经过滤的网络或其它高科技途径的负面影响,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形式,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让学生乐于走进图书馆,并且能够随时搜索到有益于自己的各项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玉霞.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59-60.
[2] 梁志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32-133.
[3] 段永霞,郭霞.构建数字化校园图书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