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罗蒙,让异性一闻倾心?
2011-05-14
徐克导演的电影《女人不坏》里,有个疯狂的女医生叫泛泛,她为了追逐爱情,研制出了一种让异性倾心的“邪恶武器”——费罗蒙。在电影里,它是一种透明的小圆贴片,贴在身上就能散发出让异性神魂颠倒的气味。
这可不是徐克在异想天开。早在莎士比亚时期,一种类似的游戏就在少男少女中流行:少女们将一块削了皮的苹果放在腋下,然后把这块沾上了自己汗水的苹果送给意中人。如果对方喜欢这块苹果的味道,那么两人就可以发展下去。盡管这种游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中叶,其中的奥秘才被人们发现。
1959年,生物学家卡尔森与卢斯彻将隐藏在人类费罗蒙(Pheromone)中的秘密昭示天下。
作为个体散发的一种化学信号,费罗蒙最早被认为仅仅存在于比较“低等”的动物中。白蚁、蜜蜂在追踪、定向时都会散发特定的化学物质。或许它的另一个更为朴实的名字——“信息素”更为大家熟知。不过后来的研究证明,会散发信息素的不仅仅是昆虫,鱼类、鸟类乃至哺乳动物也都有这种本领。在防御虫类灾害和研究动物行为时,运用信息素进行干预,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当“信息素”降临到人身上,人们还是振奋了。对爱情的憧憬从来就是久经考验的原动力,人们愿意为这份憧憬接受各种说法,特别是听起来像神秘“第六感”的“费罗蒙”说。
在哺乳动物身上,科学家找到了用来传情达意的“性费罗蒙”,接受方依靠一种叫做“犁鼻器”的器官捕捉同类的费罗蒙。这种神奇的小器官在人类身上也存在,它是一对对称的装置,隐藏在鼻腔深处。在公猪身上,科学家提取到了一种叫雄甾烯醇(Androstenol)的性费罗蒙,它甚至有着麝香般的香气。
为了弄清费罗蒙对人类的行为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生物学家考利和布鲁斯班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找来38个男人与38个女人,让他们在睡眠时佩戴特制的项链,项链的吊坠中含有雄甾烯醇。第二天醒来,这些佩戴项链的女人往往与异性有更频繁的接触,其频度远远高于没有佩戴项链的对照组。
在一个图像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对一批图片打分,其中一部分被试者戴着浸渍了雄甾烯酮(Androstenone)的口罩。实验表明,佩戴口罩的男性被试者更愿意给予图片中的女人“性感”、“友善”等相当积极的评价。同样的,面对图片中的男性,戴了口罩的女性被试者也不吝给出“温暖”、“值得信赖”等赞美之词。
谁不想在异性面前更有魅力呢?狡猾的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各种打着“费罗蒙”旗号的产品纷纷问世。当然,数量最多的是号称含有“合成费罗蒙”的芳香剂产品,像香水或者空气清新剂。
无论男女,汗液都是费罗蒙产生的重要途径,此外还有尿液。而上述实验中提到的两种费罗蒙雄甾烯醇与雄甾烯酮,都可以从公猪的排泄物中提取。
即使在将来的某一天,科学家弄清了人类费罗蒙中所有有效的化学成分,并将其投入商业,那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类似的外激素调节只占人类身体调节的一小部分。像电影中泛泛用费罗蒙将帅哥“娶”回家的美梦,可能永远也不会变成现实。再说了,你真的确定帅哥迷上的只是泛泛身上的小圆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