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童年阴影 “咬噬” 一生

2011-05-14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虱子跳蚤继母

张爱玲晚年生活的中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虱子战斗。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症,一种病态。

久病的丈夫赖雅的去世,对于张爱玲来说,即是损失,又是解脱。从1967年一直到她死,28年里,张爱玲在美国孤身一人生活,没有亲人。

除了继续写作,张爱玲的晚年还有一项频繁的“活动”——搬家。

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曾说过,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似乎是夸张,因为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可以确信,晚年张爱玲即使不是每天都搬家,其搬家频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 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去世前4个月,她还写信给林式同,说想搬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或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去——这两个地方都是沙漠,也许她以为在沙漠里可以摆脱被虱子咬啮的苦恼。

在生命中的最后20年,张爱玲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心理疾病。她对人越发冷淡,不仅拒绝一切慕名拜访者,甚至与她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先生也只通电话,从不见面;她的生活日益封闭,家具、衣物随买随扔。她其实是以这种方式,来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枯寂。

但越是想摆脱,空虚与枯寂就越是如影随形,因为这是年少时就种下的“根”。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之家,父母长期不和,最终离异。后来父亲续娶,张爱玲与父亲、继母关系更为紧张。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地毒打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然后父亲把张爱玲关在一间空屋里好几个月,由巡警看管,得了严重痢疾,父亲也不给她请医生,不给买药,一直病了半年,差点死了。她想,“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在禁閉中,她每天听着嗡嗡的日军飞机,“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在这种阴沉冷酷的环境里长大,心理上不免会发生一些畸变。张爱玲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在心里筑起一道坚硬的屏障,把她与世界隔开。“人是最靠不住的”,是她从青春磨难中总结出来的人生信条。冷酷无情、杀机四伏的家庭,在张爱玲的心灵里种下了一只阴郁的“虱子”,成了她一生不能克服的“咬啮性的小烦恼”。

1995年9月8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美国洛杉矶罗切斯特街的一幢普通公寓中,房东发现租住她房间的老太太已经死去多日,当时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她又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

当警察赶到后,人们才知道,这位悄然离世的老太太,就是半个多世纪前蜚声中国文坛的张爱玲。警察在她公寓很显眼的地方发现了装在一个塑胶袋中的身份证件和一份遗嘱,显然,它的主人早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猜你喜欢

虱子跳蚤继母
我不是跳蚤侠
人虱大战
跳蚤
跳蚤
继母的“法宝”
虱子惊魂记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