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荣:夏暑茶不值钱 他却赚疯
2011-05-14
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奕荣年轻时曾经拉过板车,打過工,在51岁的时候,他开始经营茶叶。
福建省安溪县以盛产乌龙茶中的铁观音而闻名,在当地有70%的人做着与茶有关的生意,本来卖茶叶不稀奇,但王奕荣的高明之处就是,别人靠春秋茶赚钱,而他却从开发不值钱的夏暑茶起家。别人卖3元的茶叶,到了他手上,能卖上300元。并且靠着做夏暑茶打出的名气,他的春秋茶也特别好卖,并因此积累了500万元财富。
安溪的铁观音按照时间分为春夏暑秋四季,只有春秋茶才能做出高档茶叶,一般售价在每公斤几百元到几万元之间,而因为天气炎热,夏暑茶只能做低档茶,当时售价只有每公斤几元钱,所以很多茶农因为做夏暑茶得不偿失,干脆让茶叶烂在地里,资源浪费严重。1996年夏天,王奕荣从镇办企业退休,当时手里只有1万多元存款,他竟然花了2000元买了一台空调,成为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安装空调的人。王奕荣到底想干什么?
王奕荣:“用空调来调节晾青房的温度,跟春茶秋茶的温度一样,绝对能够做出好茶来。”
铁观音是一种半发酵茶,需要经过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包揉、烘干等工序才制成成品。有些工序要重复几十次。利用空调降温之后,各道工序的时间和火候都要因此改变,早在1994年,安溪一家国有茶厂就曾经实验过利用空调制造夏暑茶,却没有成功。几乎从未接触过茶叶的王奕荣却下了决心要去试一试。
看到老王执意要研究空调制茶,在外打工的大儿子王建基,干脆辞了工作回家帮忙。花了整整一个夏季,父子俩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无论怎样调节制作工艺,自己做出的夏茶还是跟以前一样,特别容易褪味?直到1996年初秋的一天,老王发现了空调房里的一个小秘密,那天他顺手把刚用完的毛巾带进了空调房,当他过了1个小时再去取时,发现那个毛巾已经干了。
这个细节提醒了老王,是不是因为空气湿度的原因才使茶叶容易褪味呢?后来他们安装了除湿机和湿度计,1997年父子俩又忙了一个夏天,调节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制定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做试验,终于做出了满意的夏茶。朋友尝过后,当时都觉得王弈荣做出的夏茶比以往更加色泽翠绿回味悠长,老王满怀信心把空调夏茶拿到了市场上,但没想到,市场的反馈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打击。
由于当地人们向来推崇在自然条件下才能做出好茶,王奕荣的空调茶一直得不到承认,不过他也没着急,只是频繁地请朋友到家里来品茶,3年的时间过去了,老王等来机会,2000年8月的一天,当时正是夏茶上市的时间。
厦门的几位客商赶到感德镇政府,想让镇里的领导推荐一些好茶,但他们品尝了很多茶叶都不满意,这时镇里的领导们想起了王奕荣,因为他们品尝过老王的空调茶。
那批客商知道了王奕荣是利用空调做出的茶叶,特意跑到王奕荣的家里,参观了他空调制茶的过程,并给出了半公斤300元的价格,而当时市场上的普通夏茶半公斤只能卖上3元钱。
随着当地大小媒体的宣传,王奕荣的名声渐渐响了起来。当地很多茶农闻讯赶到老王家里,想拜师学艺,老王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大伙:这个茶叶我们要控制在22℃左右,湿度是在发酵的时间控制在50度,这样最适宜做好茶。老王后来被请去给全县的茶农讲课,把自己5年来空调制茶的经验和盘托出。
后来整个安溪县的茶农几乎都学会了这门技术,老王也成为大家眼中的能人,老王不但夏茶卖得好,每年的春秋茶也早早被订购一空,后来干脆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到西安、上海、杭州开起了茶叶专卖店,家里的茶园也由起初的30亩扩大到了100亩。
2004年,王弈荣父子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茶叶专卖店,起因是王弈荣偶然接到几位顾客的电话,他们在电话里询问铁观音的制作过程。王弈荣和儿子们说起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经常要为接待一些咨询茶叶知识的顾客而浪费很多时间,这时王弈荣的四儿子王建祥提出来要建一个茶叶展览馆。
建展览馆的想法马上得到父亲的认可,2005年5月,他们在上海的城隍庙花了300万元租了一处房子开始装修。王建祥在上海已经闯荡了5年,展览馆里的藏品根本不用犯愁。他的朋友们大都是茶商或者爱好品茶的人,家中多多少少都藏有几件与制茶喝茶有关的古董,王建祥把它们借了过来。仅用了2个月,2000多平方米的茶叶展览馆建成,并开始接待游客。茶叶展览馆的建成,给老王一家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很多参观者变成了铁观音的经销商。
如今老王的铁观音茶叶卖到了全国10多个城市,外面的生意有儿子们管理,老王可以专心在家里做茶叶,他打算今年再去租上100亩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