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进入“宽松模式”?

2011-05-14何长歌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6期
关键词:连平准备金率新闻周刊

何长歌

11月30日晚7点,央行宣布自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

这次存准率的下调,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之前各大机构纷纷预测年底存准率将下调,尤其是11月16日央行发布《中国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这一预期被强化。

但谁也没有料到存准率的下调,说来就来了。更令各方揣度的是,中国出台这一政策仅2小时后,美国、欧洲、加拿大、瑞士、英国和日本六大央行宣布,协同采取行动支持全球金融系统,同意将现有的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的成本下调50个基点。

近3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缘何“提前”?中国与西方国家是否达成了某种一致?货币政策是否将全面放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虽然没有坐在同一个桌上,但他们的意见已经形成了一场“隔空”辩论。

避免经济“硬着陆”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出各方意料。事实上,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都已发出要求存准率下调的信号。

今年三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0%,环比回落1.4%,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跌到50%的荣枯线以下。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正在加大。

另一方面,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外汇占款减少248.9亿元,这是自2007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下降和欧债危机的扩大,境外资本也就是所谓“热钱”短期出现净流出的情况。

10月末,扩大口径后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享受完2009年货币盛宴之后,银行体系开始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多家银行三季度的存款出现负增长,中行、招行、民生3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超过监管层要求的75%的红线。

国内CPI的持续回落,也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腾挪了一定空间,按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未来两个月CPI逐步回落的趋势仍将延续。

而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也已在国内实体经济上投下阴影,欧债危机拖累中国出口增长。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不久前不乏担心地表示,当前广东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不亚于2008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此前在一次峰会上也预計,两年后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为零,甚至出现贸易逆差。

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需要一定的流动性,通胀水平的下降和房价的松动也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已箭在弦上。

只是下调的时间来得比预期快了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前一天股市莫名其妙地大跌,对于存准率下调的时间提前起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则认为,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是央行考虑存准率调整的主要因素,而股市不在此列。

就在央行宣布下调存准率2小时之后,西方六大央行就宣布展开协同行动,同时提供流动性,此间关系让人玩味。有市场人士将中国央行的此次政策,称为全球央行集体行动的一部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与西方六大央行的行动几乎同步,绝非偶然,“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协调行动,说明了存在默契,也是我们对他们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声援,是不是G20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也未可知。”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则认为,这种解读甚为“愚蠢”,“西方六大央行的行动实质上就是QE3,美国人从来都认为发货币是灵丹妙药,而且这次没有说上限。因此千万不要解读为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是在和西方采取联合行动,弄得不好就会过度反应,像2009年,现在房地产的泡沫、通货膨胀、地方融资平台的坏账风险都是当时过度反应的后果。”

对此展开猜测的并不只有中国学者。《华尔街日报》12月1日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央行以前从未与其他主要央行协调行动,此次行动反映出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全球经济走势“越来越浓重的悲观情绪”。

货币政策进入“宽松模式”?

据估算,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约释放出银行体系近4000亿元资金。时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央行此举是否是货币政策定调的前兆?全面宽松的大幕将由此开始?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标志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正式开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的观点则趋向于保守。他认为,此次下调后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偏高,但重复2009年全面刺激模式的余地非常有限。是次的信贷狂潮已经导致了银行体系的坏账风险,而10月份 5.5%的CPI依然不能让人完全放心。

连平并且认为,目前只是货币政策中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都未涉及,单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并不会立即带来贷款的迅速增加,所以是否会全面放松还要观察。

但央行此举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取向确实发生了转变,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动向应该是往宽松方向走。由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最为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政策工具,央行对于使用存准率这一工具极为“偏爱”。自去年初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存准率,回收流动性资金42000亿元。

连平预测,明年初政策不放松的话,GDP增速会继续回落,如果外汇占款流入继续偏低,流动性状况仍未见好转,考虑到明年1月银行将有较多信贷投放,今年底存准率可能需要再下调一次。他认为,目前银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银行流动性不错,有些则偏紧,央行也可能动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但不宜使用过多。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调整是货币政策向正常状态的回归,“之前是矫枉过正,货币政策有点过紧,存准率再下调两次是回到正常状态,明年一季度存准率会下调。”有市场人士认为4000亿资金实在不多,信号意义其实比实质意义更强。对此吴晓求认为,考虑到货币乘数,广义货币将会扩大14000亿,再加上连续的政策影响,将为市场注入实实在在的流动性。

而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此次释放的流动性是否会令政策寒冬中的房地产市场有所纾解?对此连平认为,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比较大,就算商业银行增加了信贷投放,也不会把大部分新增贷款投向其中,4000亿不到的资金释放后,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才有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其直接影响十分有限。

但仍有人担心,一旦政府放松货币的预期明确,房地产市场会发生报复性反弹。不过从近期中央反复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口径来看,房地产市场从此次货币政策中获得机会的可能性不大。

另有部分经济学家建议,在下调存准率的同时可以考虑加息。郭田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既可以明确向市场发出不再继续收紧流动性的信号,又能进一步控制通胀水平,减少改变负利率的程度。

也有投资者表示,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结构调整问题,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应发挥积极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期出台的多项针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以及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际上都是一种减税措施。比起下调准备金利率等工具,面向纳税人的减税措施,更能从根本上起到增进经济质量的功效。

猜你喜欢

连平准备金率新闻周刊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叶连平
九旬乡村教师叶连平:“给孩子们上课,我就是享福”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连平举办精品奇石展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