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未卜
2011-05-14周政华
周政华
人民币兑美元的单边升值似乎要暂告一段落了。
最近一周,外汇操盘手们绷紧了神经。“不得不继续盯,反复告诫自己,不要盲目下单。”12月9日深夜,王丹在微博中写了下这句话。他是北京嘉合盛汇研发中心金融分析师,每天工作时间不下12个小时。
几乎所有的外汇分析师都注意到了,一股做空力量在市场上涌动。从11月29日到12月12日,外汇市场上,大量卖出人民币的单子被抛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9个工作日触及跌停线。这也是最近一年,人民币汇市出现的少有的震荡格局。
然而,无论是王丹,还是他所服务的企业客户,人们普遍更为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汇率震荡,是否将终结一年半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单边上涨趋势?
“内忧外患”:暂别单边升值
尽管连续九天触及跌停线,但人民币兑美元的价格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仍然是“维持稳定”。
这得益于人民币有一个特殊的稳定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汇率自由浮动国家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每天9点15分公布一个外汇中间价,当天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格的浮动的比例不能超过中间价的0.5%。
这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在中国与国际外汇市场之间筑起了一道防波堤,但又不至于与外界完全隔绝。
“这一波人民币‘贬值,其实是美元避险效应的传导。”澳大利亚著名的外汇交易商ECN Trade 大中华区首席金融衍生品分析师戚威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受欧债危机影响,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避险效应日益突出,因此,国际汇市近期频频抛售欧元、澳元,购入美元,导致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走强。
香港,作为人民币海外最大离岸市场,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已经持续走软两个多月,比中国内地更早地感受了美元升值。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为6185亿元,两年内首次下降。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将难以达到预计的1万亿元的目标。
人民币也存在贬值的内在需求,首当其冲是汇改目标的要求——汇率更具弹性。
“我们的浮动区间非常狭窄,一跌到千分之五的临界点时,就出了停盘的状态。”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一国货币的汇率原本应该有上有下,允许一定的波动范围。
自2005年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政府试图把人民币汇率的盯住范围,从美元扩大到一揽子货币,并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但直到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才把人民币对美元的单日汇率的波动范围扩大到千分之五,而对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外币的波动则不允许超过3个百分点。
就在不久前,外汇改革还被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这种看法现在已经被证明是过时了。
今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表示,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温家宝的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人民币兑美元也许将结束过去六年来单边升值的历史。
半月之后,外汇市场上就上演了人民币“九连跌”的一幕。商务部在12月7日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现象很好地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受中国政府操纵,是市场调节。
国内经济的阴晴不定,也需要人民币贬值以刺激出口部门的增长。
在过去六年,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了三分之一。风调雨顺的年头,这种升值尚且可持续,但在经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欧美民众节衣缩食时,人民币继续升值,只会让中国的出口商品贵起来,不利于出口。
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出口部门早已入冬。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中国出口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11月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监管当局对于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
在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所加快,11月工业增加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超预期下滑。屈宏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出口回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震荡上行”:未来小步慢走
“三五年内,人民币如果适度贬值,将为中国的经济调整赢得空间。”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是主张人民币贬值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之一。在她看来,面对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局面,中国的竞争优势被削弱,遍及美国的中国制造已经转变为印度制造、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
谭雅玲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国耐克公司的年报显示,在2010年,每100双耐克鞋中,仅剩下34双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这是十年来耐克首次非中国代工厂的产量超过中国;全球最大的IT代工厂商富士康,在把珠三角的工厂向重庆等内陆省市转移的同时,也在着手扩大在印度和越南的投资。
尽管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庞大的人口,大国优势突出,很难有另一个国家能够整体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但是,中国经济眼下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结构调整,当中国的人均经济总量在去年迈入4000美元门槛后,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即将流失。
如何平稳地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是中国当下面临的挑战。
北京嘉合盛汇研发中心金融分析师王丹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继续依靠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这样做只会加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调结构和保增长,一个是长期问题,另一个是短期矛盾,都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提及的话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上,尽管每年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多是相机抉择、灵活调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保增长往往成为优先目标。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新近发布的宏观经济周评认为,从1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看,无论是经济还是物价增速的回落速度,已经接近2008年的金融危机初期的水平。中国农业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物价回落、调结构又属于长期问题的情况下,明年在政府政策中保增长的重要性将提高。
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在哪种水平上,亦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但从长期看,谭雅玲、屈宏斌、戚威、王丹等多位外汇业内人士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均认为,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
另外,更主要的还是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北京嘉合盛汇研发中心金融分析师王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延续,贸易结算需求的增加,人民币会重拾升势。
目前,中国已经与韩国、泰国、印尼、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部分。香港的人民币市场规模去年也增长迅速,已接近7000亿元。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与一些国家的贸易用人民币计价。这些都增加了人民币的外部需求,也被认为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
从英镑到美元,一国货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国货币从疲软到坚挺的转变。世界银行在《全球发展地平线2011》报告中预计,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面临变革,未来将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乐观估计的背后,也暗含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渲染。
美国和欧洲就长期认为人民币低估,应快速升值。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这一阵营。今年9月份,巴西外交部和工业贸易发展部首次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汇率倾销”提案,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严重损害了巴西的工业基础,要求对中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谭雅玲认为这一提案可能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但也在提醒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要有自己的节奏和原则,让人民币币值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国家目标。事实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策略,从政府到学界,早在汇改当初便已形成共识:“主动、渐进、可控”三原则。
北京嘉合盛汇研发中心金融分析师王丹表示,未来人民币将小步慢走缓慢升值,有时也不排除出现震荡格局。他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明年到6.0整数关口应该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