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引出的话题

2011-05-14阮直

杂文选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同题总编辑稿酬

阮直

做报纸也快三十年了,越做越难,难处是不做报纸的人无法体会到的。如今的报纸大多都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职业道德、主张积极正确的办报方向,还有严格的新闻纪律。发什么,不发什么,有些稿件不仅编辑说了不算,就是部主任、总编辑说了也不算。

这就像一个舞蹈家上台跳舞要有编舞、作曲、导演、审查一样,经过这么几个环节之后才能登堂入室与观众见面。报纸的出版也是这样,要经过三审之后才可与读者见面的。政治的、民族的、两岸关系的、稳定的、保密的、负面的……别说作者记不住,就是编辑也记不住,但主管的副总编辑必须记住,别给总编辑添乱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一不留神弄掉一个总编辑,那该多对不起人家呀。

特别是主流报纸发杂文就像带着鞭炮上火车,虽说不至于随时炸到自己,然而不是编辑高手谁都不爱玩杂文,就像爱养鸟的人,没人爱养夜猫子玩儿一样。

如今办报还不是市场化,可报纸的发行都市场化了。当地财政不给报社钱,完全靠广告养活自己,总编辑就要琢磨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受读者的喜欢。读者是五花八门的,他们的口味也千差万别,那么,在这千差万别中,人文知识分子读者的口味就极其“刁钻”。以报纸的文学副刊为例,跟着时令走的颂歌他们不会看,“纯情”的散文他们觉得酸,“心灵鸡汤”他们觉得腻,“励志”的随笔他们又认为假。如何“讨好”一个城市的知识分子读者,就是我们“同题话题”出笼的最初思考。

同题写作就是命题作文,不是你擅长什么话题就写什么话题,这种形式的本身就让挑剔的读者首先对作者放低了期望的标准,人家也不易,换成我能写成这样吗?谁在阅读之前都有这样的掂量。下一步问题就是找谁来写。凭关系,我也认识杂文界的朱铁志、鄢烈山、徐怀谦、王乾荣、朱大路、刘齐,可千字三十元的稿酬,看在朋友的面子上一年半载有时候可以支持你一篇,但也从不敢命题人家呀。对这些名家只能奢望不可欲求。那么,谁是我的朋友?谁还能是气象万千的作家?谁还能听从我的“调遣”呢?我过了粗箩过细箩,终于找到了几位名气不小,架子不大、作品优质,不为挣钱的作家,如奥运火炬手、著名诗人、美女作家高伟;辽宁杂坛“三剑客”、被“草原黑马”贺雄飞隆重推出的刘兴雨;广东湛江市作协副主席陈迅;青年文化学者《济南时报》编辑郑连根;《沈阳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著名诗人齐世明;江西出版界精英邱建国,外加老夫我,就组成了这么一个“同题班”,于2007年10月粉墨登场,一亮相就博得一个满堂彩,还吸引了不少作家也要主动加盟。

接下来关于写什么就是个长久的问题了,一周一个“同题话题”,不能只由一个人出,谁出话题都担心出不好,是在“圣人面前念三字经”,但媳妇丑俊早晚都得见公婆。我们的话题原则是有新闻性,与大众的生活有关联,但在写作上我们不主张写成时评,不一事一议,着眼点要落到文化的批判上,甚至人的心灵上。我从不担心这几位作家写不好,就像高伟夸有些作家时说的那样,“你让他写一篇不好的,他都写不出来”。这几位作家有些做过编辑,我也从不操心他们的言论会让报纸承受不了。这几位作家也从没与我说过稿酬太低的事情,就权当我激励他们多创作了一篇作品了。

三年多了,每周一期的同题专版从没间断过,在当地读者中反响极好,成了当地知识分子读者最喜欢的晚报版面。刊发的作品先后被《杂文选刊》、《杂文月刊》、《特别文摘》、《雨花》及多家“年度选本”转载。这次又被《杂文选刊》“捆绑着”“集束”推出更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有信心把《北海晚报》的“同题话题”坚持下去,并不断地扩大它的作者范围,更好地服务于北海的读者。

插图 / 登攀文字之峰 / 伯杨·汤普森

猜你喜欢

同题总编辑稿酬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凤凰卫视资讯台原总编辑阮次山去世
论总编辑在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的作用
启事
论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同题”如何“异构”
大粘糖
同题异学(2)
同题异学(1)
月亮和三千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