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老子看见了“老子圣像”

2011-05-14吴祚来

杂文选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形象工程汉文帝塑像

吴祚来

3月18日,老子圣像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揭幕。据报道,这尊老子像高二十八米,重六十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投资总额达到两千五百八十八万元。传说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之处,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目前已建成为一个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区。

看到这则报道,我立即想到,如果老子见到了自己这尊雕像,会如何感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像可像,非常像”?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碰到为所欲为的地方政府,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是“老子”,谁敢在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面前,自称“老子”呢?

这几年祭祀先贤名人之风盛极一时,考古学家尚且不知的古人出生地、出生时间,地方政府却了如指掌。有时请一些专家来走穴式论证,有时就在相关新闻里加入“据专家考证”或“据史料记载”,一道借古还魂的大餐就呈现在世人面前。然后就是大造声势,就是营销与大兴土木,以及圈地招商。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提升了地方文化知名度还是成为文化泡沫,都不得而知。几年之后,那些签字搞文化工程的领导们就易地为官了。

孔子拜访过老子,回家后对弟子说,他就像传说中的龙一样。老子不喜欢多言,他所有思想用五千个字就表达了,不复赘言。世人都知道强大、财富、权力、作为的价值,但老子却发现了另一面的价值,就是反价值:“反者道之动”。不强大、不富贵、无权力、不作为,更能给社会幸福、和平、安宁。如果地方政府真心诚意尊重老子,或读懂了老子,还会干这样愚不可及、劳民伤财的事么?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你既然拿老子当圣贤,为什么心中没有老子的道德精神呢?

中国史载的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社会极度贫困,连他自己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不可能。而他采用的国家指导思想是道家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汉文帝与汉景帝之所以能开创伟大盛世,就是承袭了高祖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汉文帝的无为,主要是不擅用权力,不去造大皇宫、大城墙,而让百姓有所作为,开山林水泽之禁,让百姓获得更大开发空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即位后第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汉代定制。他还废除区域间商业税费关卡,使贸易自由便捷。而自己宫中生活则极其简单,有一次他想造一个露台,当得知预算大约要花费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就放弃了修建计划。汉文帝去世时,也“薄以瓦葬”,即陪葬之物是简陋的器皿。

是用老子朴素的政治思想,使我们回到社会常识,还是用老子大造形象工程?灵宝地方领导选择了后者。皇权时代的君王,尚知爱惜民力,不肯花百金造露台,而当代人民公仆们,却花费数以千万计的资金,造一个巨大的塑像,这让老子情何以堪?

有时我想不明白,西方古代圣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闪烁的巨星,为什么其国家百姓没给他们造出巨大的塑像呢?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公权力实质没有任何力量制约,任何动议都可能被某个人大、政协举手表决通过。上级政府发现问题时,他们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就等着剪彩与报道了。

看起来是给老子塑像,其实是给地方政府这个“老子”自己树像。像越高大,百姓越要仰视,仰视的仍然不是老子,而是地方政府的公权力。

【原载2011年3月21日《东方

早报·言论》】

题图 / 形象工程 / 海春

猜你喜欢

形象工程汉文帝塑像
浮尘
丞相的职责
政府投资迎来首部行政法规“形象工程”有望划上句号
塑像和井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变“形象工程”为“惠民工程”
宝宝国学堂
浅议作文写作中的“形象工程”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