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中医免疫的概念和认识

2011-05-14舒天丽

世界中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卫气正气免疫系统

舒天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201203)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都是由于人体在与致病因素的正邪斗争中正不敌邪,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内经》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教导。其气必虚的气指的就是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古训就是说,正气旺盛时能驱除内外病邪,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以及免疫功能有缺陷或低下的情况,则不能胜任保卫身体健康的职责,而发生各种疾病。中医学中的正气指的是人体一切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抗御病邪能力的综合表现。正气有保持机体的气血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正气并不等于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是正气中包括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正气中的卫气的性质和功能与现代免疫医学中的免疫功能比较匹配,但卫气也并不等于就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有了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的认识,并明确地指出人体是天然存在着具有抗御疾病的机制,创造了卫气的概念,并在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不同的调神调气手法来调控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宏观的中医对免疫的认识比微观的西医免疫医学早了2000多年,并且把免疫认识和调控手段在临床治疗中紧密结合,创造了几千年的辉煌医疗史。

1 正气有保持机体的气血、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

1.1 防御疾病 正气就是各种元气的综合。人体的正气从来源讲可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两大类别。先天的元气是随胎儿从父母遗传中得来的元气,是构成生命体的原始物质和能量,是由存在于心胸之中的宗气和命门以及肾中的元阴元阳之气所组成;后天之气是胎儿出生之后,由呼吸中得来的天阳之气和通过脾胃从饮食中得到的营养物质——后天的地阴之气的混合。后天之气是灌充和保养先天元气,使机体生长、发育和具有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先后天的元气就共同组成了人身的正气。中医认为正气是维持和保护生命体继续生存的生理本能,对不论是外邪还是内邪都有天然的防御功能。人体防御疾病的功能不是交由某一个系统——免疫系统来执行的,而是存在于构成生命体的所有物质器官中的。如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之中都有脏腑之气——正气。正气存在于每个内脏器官之中,所以每个脏器不仅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而且它们都和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不可分的关联。

1.2 自稳功能 在经脉的沟通联系人体表里和脏腑之间时,就能调节气血的盛衰使之减少产生偏虚偏实、偏亢偏衰的功能,达到局部和整体阴阳的动态平衡,产生健康的生理活动现象。故而经络之气“营阴阳”的意义不光是营养作用,还包括调节机体阴阳虚实的生理平衡作用。经气,是正气的一种,经气的活动又被称为是“神气”的表现,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概括。发病时人体气血阴阳失去动态平衡,而穴位刺激就是通过调神、调气的方法来调整人体局部或整体的正气,达到补虚泻实,恢复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以防御疾病的作用。细胞凋亡同样是中西医研究的重要课题,按中医的观点细胞作为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包含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即细胞增殖属阳,细胞凋亡属阴,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实质上就是阴阳在细胞水平上的平衡。一旦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则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病证。如机体细胞异常增殖(阳盛),而凋亡减退(阴虚)是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细胞增殖减退(阳虚)而凋亡过盛(阴盛)则与多种免疫缺陷病及退行性病变有关[1]。中医的“阴平阳秘”和“阴阳平衡”等阴阳太极和五行生克理论,其实就是在讲解机体各种功能系统内稳态重要性的医古文理论。经络系统本身就有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别。奇经八脉的蓄济功能自动调节各脏腑和经络中的元气——正气偏虚偏实的机制。针灸疗法对穴位刺激是利用经络系统天然具有的调控机制和穴位的双向良性调节功能来建立健康的“阴平阳秘”的内稳态。因而,中医对人体阴阳平衡论的认识就是免疫学中第二免疫功能自稳功能的精彩而正确的医古文理论讲授。

1.3 监视功能 《灵枢·禁服》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气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查卫气,为百病母。调诸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则为营,浊则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医旨绪余·中气营气卫气》解释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故外邪入侵循卫气营血之途,而逐步深入,当卫气强盛,则不仅外邪不能入侵,内邪也不能滋生,即“正气(卫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所谓也。若卫气虚弱,机体的抵抗力低下,即易于患病,此正是所谓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以上经文中,可见卫气-正气,在周身循行中,是在监视和审查机体的功能正常与否。无论是外邪还是内邪只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受到侵害,人体之防御功能卫气-正气的部分功能,立即会有免疫反应,向病灶区集中卫气,进行各种形式的防卫斗争。如果患者的卫气本身虚弱有了正气虚的表现,就会有应激反应不敏感或不能有效应激的情况。这种免疫功能失常的卫气表现就使病灶可以成立,疾病得以发展。所以《灵枢》中有关“审查卫气,为百病母”的论断正确地指明了致病因素是以内因为主的,为抗御疾病主要是审查和依靠卫气(免疫系统第三功能)的监视功能对机体生理功能的监视和审查的情报,而卫气的失常和失职正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而这卫气的巡查监视职能也正是免疫学中第三功能监视功能的中医古典阐述。

2 中医免疫学的整体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生理功能保持着动态平衡。作为一个生命体,不仅依赖于各脏腑器官本身的功能正常,而且还必须依赖脏腑之间相反相成、克中有生的关系正常,即所谓“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也就是说,机体每一生理功能的完成都是多脏腑之间相互制约或协调作用的结果。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医学与现代免疫学之间有某些契合点和联系。现代免疫学对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促进和抑制现象的认识,揭示了免疫功能的整体调节观,与中医学脏腑相生相克的整体观念有其共同的一致性。

3 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人体的经络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所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是人体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缺一不可。各系统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表现,但有彼此互相联系和影响,并产生协同的良性作用,来继续保持、维护和发展生命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进化演变。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工作,有助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和对自然环境适应以及自卫的功能表现。不仅神经内分泌系统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而且最近的科研已证明,在构成生命体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基本上是以一个正三角形的关系来进行密切相关的合作关系。见图1。

图1 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图2 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的科研证明,经络系统不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中,各子系统均有其独立的结构、通路和功能;同时,各子系统之间又纵横交叉,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结构、通路和功能,且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信息和物质,并通过一定的传输形式达到一定的部位,发生特定的免疫作用。在这一体系中,腧穴是信息的反应点和接收点,经络系统主要输送和传布信息[2];大脑神经精神系统是整合信息的中心和枢纽;内分泌系统负有转输信息、交换物质的功能,而免疫系统则是针灸作用的效应组织、器官和信息反馈调节系统[3]。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是针灸对免疫机制产生作用的重要体系和具体途径,在调节免疫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传导电磁信号,激活阿片系统或脑化学,机体感觉和调节机体的自主功能变化[4]。因而,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中各系统间的相关性,形如金字塔。虽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但几千年的针灸治疗学通过经络系统对其他3个系统均能人为的进行有意识地良性调节,达到改善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见图2。

针灸经络系统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由于针灸在临床上能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而使这两个系统发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两个网络、两个体系在针灸与免疫的作用中缺一不可。笔者由此得到启发,也许通过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找到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康庄大道:通过把针灸治疗学和西医的免疫医学结合起来,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中西医结合。

[1]夏礼斌,董群,张雷明,等.拯阳汤对阳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3):161-164.

[2]谌剑飞.针刺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下丘脑激素CRH及TRH水平的影响.中国针灸,2002,21(6):363.

[3]骆永珍,张燕华,周荣兴.针灸与免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3.

[4]Ralt D.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NO and the bi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Cell Commun Signal,2005,3:8.

猜你喜欢

卫气正气免疫系统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Staying heal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