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研究文献综述
2011-05-08何锦奋
何锦奋
(广西藤县图书馆,广西 藤县 543300)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籍贯广西藤县。进士出身,官至太子太保(从一品)、兵部尚书、蓟辽津督师,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爱国将领,其发明的城防理论和战略战术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明、清军事上[1]。他赤心报国、坚持真理、清廉为官、爱国为民,却因功高震主而惨遭磔刑[2]6719。他的个人命运与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明史·袁崇焕传》载:“……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2]6719。袁崇焕现象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政治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和警示,本文试对现存的袁崇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以从中找到值得品鉴之处。
1 研究专著方面
文献整理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对文献整理的深化和发展。在对袁崇焕相关历史文献的整理利用中,一批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留下了丰硕的成果,现仅举影响较大的专著于下。
1.1 历史文献资料
《袁崇焕资料集录》(上、下集),阎崇年、俞三乐编,198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编纂者综合前人的留存文献,主要以与袁崇焕有关的文书等文献为线索,着重对明清史料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研究者对袁崇焕文献资料的使用。该书搜罗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共计 42.7万字,并依内容分为10集。其一源自《明实录》《满文老档》《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官方文献,编者采集到与袁崇焕相关的文字资料 1万余字;其二是对《今史》等 38种文献中历史名人撰述之袁崇焕资料的汇录,约 14万字;其三为袁崇焕事略,以道光伍氏雕梓本为底本,略加参酌而成;其四采录明清档案与金石方面的袁崇焕资料,其中《袁子朋墓碑记》乃当时初次公诸于世的史料;其五辑录各地方志与谱碟中有关袁崇焕的撰述;其六选收自明崇祯元年(1628年)至今380余年来社会各界对袁崇焕的颂悼与感怀之词;其七为杂录,纂入与袁崇焕为官时关系密切的程本直、余大成等历史名人事略和事件的材料;其八收录了清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梁章钜悉心收集、辑录的《三管英灵集·袁崇焕诗》66首;其九、十为补遗和附录[3]。
1.2 专题研究
当今的文史学家不断运用新的视角、方法和价值尺度来重新审视、解读、阐释历史文献,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科学水平的新文献。这种情况在《袁崇焕传》等著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袁崇焕传》,阎崇年著,200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概括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年谱、后世影响等。重点描述了袁崇焕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 10年,既写他如何运用正确的军事谋略构筑关、宁、锦防线,并取得宁远和宁锦大捷的战绩,从而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克星;又写他不畏艰险、敢于任事,虽官居高位而清廉履责、赤心报国,最终却功高遭忌、含冤屈死的经过。书中运用史学理论和辩证方法,以厚重的史料和大量翔实的数据,把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层层理清,从而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崇焕。该著作兼备知识性和可读性,充分体现出专家学者的深厚学术积淀和文化底蕴[4]1-224。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下册),阎崇年著,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是阎崇年先生将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的同名历史系列讲座稿润色而成。该书以袁崇焕之死为线索,将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对明清之际 60年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和思索。全书深入浅出,把袁崇焕所经历的惊天地、泣鬼神之大喜大悲情景分析得入木三分,将袁崇焕的仁、智、勇、廉表述得淋漓尽致。该著作实现了与读者共同进行求知、求真、求励、求愉、求鉴、对话的目的,满足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雅俗共赏的要求,从而一改过去历史研究类图书受众面过于狭窄的情况,这是作者的成功之处[5]。
《碧血剑·袁崇焕评传》,金庸著,1994年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此书为著名武侠小说《碧血剑》的附录。作者以史实为依据,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剖析一个历史人物,并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将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性格冲突视为大明悲剧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这是金庸先生研究得出的结论,但也是被前人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很有见地,以充满新文化气息的文笔、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见解,把袁崇焕与崇祯皇帝的品性冲突表述得入木三分[6]。
2006年,张朝发著《袁崇焕》;2007年,黄国信、张素容著《明末抗金英雄:袁崇焕》,两书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都以袁崇焕传奇的一生为主线,重点描述了他抗击后金的数次战役,突出了他在明末混乱政局中的壮举。
2 研究论文方面
文献研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学术方面,还在于其社会作用的发挥。“袁崇焕现象”自明清至今,一直为历代学者所关注,其原因不仅因为袁崇焕是一个爱国将领,更由于他的个人命运与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警示、教化作用。它激发更多的有识之士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解读、阐释袁崇焕现象,从而使研究文献颇具科学精神和时代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从1903年到 2010年 8月,共有相关论文 228篇公开发表[4]218,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现简要介绍于下。
2.1 《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莫乃群主编,198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值袁崇焕诞生 400周年之际,第一次全国性袁崇焕学术研讨会在其故里广西藤县举行,会后由全国知名史学家、广西历史学会会长莫乃群主持,从与会论文中精选 39篇,辑为《袁崇焕研究论文集》,全书共52.3万字。此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本全国性研究袁崇焕的专题论文集,被誉为袁崇焕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世人所瞩目[7]。
2.2 《袁崇焕学术论文集》
阎崇年、吕孟禧主编,1988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 1988年在袁崇焕荣辱肇迹之地——辽宁省兴城市召开的“国际袁崇焕学术讨论会”收集的论文集,全书共 25万字,收录论文 21篇(其中日本学者撰有 2篇)、综述 3篇、资料 2篇、附录 1篇。此书对袁崇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突破,为当时国内外袁崇焕研究成果的最新展阅[8]。
2.3 《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
罗炳锦、刘健明主编,199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 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以研究袁崇焕为主题的“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的论文集成,为海外学者主持研究袁崇焕的学术首创[9]。
2.4 《袁崇焕研究论集》
阎崇年著,1994年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此为我国第一本研究袁崇焕的个人学术论文集,全书收文 23篇,共 26万余字。该书集中体现了阎崇年先生作为明清史专家、袁崇焕研究会会长在袁崇焕研究方面的精湛学术水平,其成果蔚为壮观,深得学术界推崇[10]。
2.5 《袁崇焕研究论文选集》
东莞市政协编,2005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 100万字,共收录论文 52篇(其中建国前2篇)、传记资料选录 7篇(其中建国前 6篇),书中罗列中外研究袁崇焕文献索引 399条,为研究者带来极大便利,是一本具有创见性和指导性的学术论文集[11]。
从 20世纪 80年代到 21世纪初,对袁崇焕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出现了一个高潮。内容不仅包括袁崇焕的爱国精神、军事理论、辽东经略、功过是非、籍贯之辨以及袁毛(文龙)公案、谋款议和;宁远、宁锦、京师“三大战役”,袁与朝廷关系、袁与后金关系、袁与孙承宗和祖大寿等同期将领关系;明末党争等热点问题;而且还延伸至袁崇焕的政治和军事失误、个性与品格张扬、遗诗整理探析、故里传说轶闻、袁氏家谱碟和遗物考证、各类史料勘误辨伪、袁崇焕后人今况,等等。其涉及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专精,都令人叹为观止。近 40年来不仅研究文集一再出版,而且研究论文、评论、文学作品等纷纷见诸于各类书报、影视、网络媒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某些历史类图书“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现象,为学术发展和人们认识、评价、研究袁崇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文学艺术方面
“袁崇焕现象”不仅在史学界成为热点,其高尚品质与旷世悲剧、苍凉悲壮的英雄事迹也激发了文学工作者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袁崇焕进行了再认识、再思考、再演绎,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为借鉴历史、解放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和谐文明社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仅列代表性作品于下。
3.1 袁崇焕题材文学作品简介(见表 1)
表1 袁崇焕题材文学作品简表
石瑞良编著的《袁崇焕诗词赏析》辑录了袁崇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内容、不同艺术风格的诗词 77首。编著者试图从文化的视角诠释袁崇焕,对诗作进行了细致地核勘、析解,进而解读袁崇焕的真实心理(再版中加入了最新发现的袁崇焕遗诗 2首)。此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袁崇焕诗集注解,它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对探索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12]。
借助互联网蹿红后,再分别由长征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窃明》(灰熊猫著),则以另类的风格对袁崇焕进行了演绎。它抓住市场热点,引导大众参与对袁崇焕冠以“英雄”和“汉奸”之争,其最大的特点是对袁崇焕贬多于褒[13-14]。
值得一提的还有梧州人文丛书系列的《袁崇焕》。这本由袁崇焕家乡学者编辑出版的文集,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笔触展示了袁崇焕不为世人了解的一面。它征集的 21幅袁崇焕故里文物等珍贵照片而使此书更具资料性意义。书中第 1辑“袁崇焕传”、第 3辑“故里轶闻”等文献亦为第一次面世,其内容填补了袁崇焕青少年时期的文献空白,极具研究参考价值[15]。
出于对故里英雄的崇敬、追忆以及延续地方文脉的需要,通过 20多年的努力,广西藤县图书馆建立了“袁崇焕专题文库”。收集了《袁氏族谱》[16]《藤县历史人物图文集·袁崇焕》[17]《藤县历史人物袁崇焕事略》(视频资料)[18]等 130多种与袁崇焕相关的文献,保存有与袁崇焕故居、家族、遗物、墓葬等有关的图片、袁崇焕故里纪念邮票(稿)[19]、袁崇焕故里明信片(稿)[20]等 JPG格式照片 290幅。另外还有虽未经正式出版却极为珍贵的、由研究者深入袁崇焕故里采风而留存下来的第一手素材。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对袁崇焕的身世、思想性格、家族脉络、早期活动及督师故里的人文习俗的研究,都是极好的资料。
3.2 袁崇焕戏曲、影视艺术文献简介
京剧电影《袁崇焕》,2009年改编自同名历史京剧,以于魁智(饰袁崇焕)领衔的同名京剧原班人马出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京剧魅力。《袁崇焕》张扬“老耳朵、新眼睛”的创作理念,在保持传统京剧唱腔特色的同时,不仅让老戏迷听得过瘾,还通过新颖的表演形式让年轻观众看得新鲜。
而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视频讲座,让清史专家阎崇年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袁崇焕的人生历程。讲座通过电视这个强有力的传播媒体,以历史视野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为线索,用不断设置“悬念”的方式解读袁崇焕,让更多民众正确认知袁崇焕。
4 结 语
从明末至今,特别是近 40多年来,研究袁崇焕的著作百花齐放,可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些方面的史料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或说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袁崇焕爱国思想、远大抱负和军事谋略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涯、济世扶危事迹的史料挖掘;他出仕之前曾以豪士自许、喜与学友纵论兵戈战阵之事的历史因由;其故居旁“跑马场”遗址(因袁崇焕青少年时策马、训练而形成并保存至今),[15]168与袁崇焕后来“单骑出关”[2]607的性格暗示,以及京都被后金包围之时他亲率宁远九千铁骑昼夜驰京、并在广渠门大败后金骑兵[4]178中运用的精良骑术和排兵布阵战术有无因果关系;还有《明史》中记述他在广西田东、泗城州、龙英州招募到辽东前线的六千“广西狼兵”[3]131等方面的史实,仍有待深入研究。相信通过今人的不断努力,在今后的文献著作中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中国军事博物馆.袁崇焕简介[Z].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2009:1.
[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阎崇年,俞三乐.袁崇焕资料集录[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2.
[4]阎崇年.袁崇焕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24.
[5]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金 庸.碧血剑[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661—785.
[7]莫乃群.袁崇焕研究论文集[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8]阎崇年,吕孟禧.袁崇焕学术论文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9]罗炳锦,刘健明.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
[10]阎崇年.袁崇焕研究论集[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1]东莞市政协.袁崇焕研究论文选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石瑞良.袁崇焕诗词赏析[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13]灰熊猫.窃明[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
[14]灰熊猫.窃明[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15]梧州人民丛书编委会.袁崇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16]广西省十一县袁氏族谱理事会.袁氏族谱[M].玉林:广西省十一县袁氏族谱理事会,1986.
[17]中共藤县委员会,藤县人民政府.藤县历史人物图文集·袁崇焕[M].藤州:藤县人民政府,2009.
[18]藤县政协.藤县历史人物袁崇焕事略[M/CD].[2010-08-01].藤州:藤县政协等,2009.
[19]藤县邮政局.袁崇焕故里纪念邮票(稿)[M/CD].[2010-08-01].藤州:藤县邮政局,2009.
[20]藤县邮政局.袁崇焕故里明信片(稿)[M/CD].[2010-08-01].藤州:藤县邮政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