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人秀”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
2011-05-05章伟丰
章伟丰
摘 要:上世纪末开始, 中国电视荧屏一改原来生硬、单调的色彩,令人新奇地出现新的声音,娱乐节目的出现,让电视荧屏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全维审视这些年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变化,我们欣慰,在经历了初期模仿阶段后,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正逐步趋于本土化。不论形式还是内容、抑或文化品味,本土化都是电视娱乐节目经营的基本原则。而“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它掀起的民众狂欢旋风,以及“秀”声“秀”海中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本土化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真人秀;经营;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82-02
一、引 言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今,人类消费品正向精神层面跳转,电视传媒不再只是经济效益机构,更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在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文化资源看似丰富,但展现于荧屏时,却让人觉得是不是少了点味道?对年轻人而言,相对于民族音乐会,他们可能更喜欢看口无遮拦的脱口秀。电视固然是一种“通俗”文化,但“通俗”只表明受众广泛,而绝非内容低俗。
电视节目如何做好娱乐又不失掉文化品位?如何与传统精髓在多元文化充斥的现代社会契合发展?本文将从电视娱乐节目历史和现状,结合娱乐特点,以“真人秀”发展为例,初探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经营。
二、国内外“真人秀”节目起源与发展
“真人秀”是一种新兴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从理念看,过去的电视节目纪实类与虚构类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中,这种界限已被打破,它是纪实类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广泛吸收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样式。真,体现纪实特色;人,是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
“真人秀”又称RealityTV,即真实电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电视娱乐节目样式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全球蔓延。
(一)西方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源与发展
“真人秀”节目始创于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一个美国家庭》,20个世纪末荷兰《老大哥》(BIGBROTHER)是“室内真人秀”的鼻祖。其后西方媒体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止,“真人秀”几乎成为西方最热门的电视节目。
(二)国内真人秀的发展
1.从模仿走向创新。2000年8月,央视2 套引进美国《生存者》后,国内很多电视台纷纷效仿,《走入香格里拉》《生存大挑战》等多档“真人秀”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阶段,国内真人秀完全模仿西方,几乎清一色“野外生存大挑战”。2004年开始,真人秀节目有所创新,《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将2008北京奥运会主持人选拔与真人秀相结合,节目不仅看到参赛者的临场表现,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付出的努力。初期纯粹野外竞技褪去,更多符合中国国情和审美观念元素注入,真人秀节目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娱乐和视觉享受。
2.从单一走向多样化。国内真人秀在经历了初期崛起阶段后,2006~2007年逐渐进入一个类型多样的新阶段。秀完了野外生存挑战,唱歌,跳舞、相亲真人秀开始火拼,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与体育相结合的浙江卫视《冲关我最棒》,还有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由清一色野外生存体验生发开来的多元节目类型,让“真人秀“节目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3.从边缘走向主流。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播,这档真人秀第一次以观众短信投票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平民偶像,那一年,只要看得到湖南卫视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超女们”的声音。这档节目,“秀”也平民,“选”也平民,标志着真人秀节目开起了平民化道路。还有2000年推出到现在还很热门的《开心辞典》,可以说是选秀节目平民化道路最长寿的典范。
从模仿到创新,任何新生事物的既定规律,“真人秀”这一“移植”于西方的节目形态,正在中国媒介团队的集体努力下,立足更醇厚的本土文化土壤,注入更多国情元素,奋力前行,努力实现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
三、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经营初探
本土化是电视产业化的基本前提,任何类型大众文化都是特定群体集体偏好的客观反映,缺乏本土化探索,电视产业化无疑将事倍功半。接下来,我们将以节目内容、文化品味、生存模式为重点,探求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进程。
(一)节目内容来源讲求生活化
我们都有这种经验,无论看新闻还是听故事,如果是身边的真人真事,会显得特别关注、认真,这可以说是信息关注的真实、生活化心理使然。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如果想被观众接受,就要尽可能从生活中取材。《星光大道》在开播初期,除了展示选手的声乐、舞蹈才艺外,中间一个环节曾让无数观众印象深刻,“家乡美”这一环节要求选手把家乡的风土人情、乡土特色用才艺展示出来,那段时间的《星光大道》舞台上,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北京“西瓜叫卖大王”的现编现唱,让所有人叹服民间艺人浓厚的生活艺术功底,并对北京那一时期居民的夏夜生活有了更形象的了解。还有一些富有乡土特色的民族风情展现,让观众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节目一播出就让人耳目一新。
再有,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虽然都是以演艺圈知名人士为访谈对象,但他们在节目中都是褪去明星光环,以普通人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并和主持人以朋友聊天的方式讲述家长里短、生活冷暖,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老百姓而言,能激起共鸣,有益于借鉴。
(二)节目包装形式讲究本土化
不同的文化培育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们心中,新生节目想要赢得这片市场,就不得不考虑本土观众喜欢哪种形式的包装和传播方式。节目形象包装的本土化包括节目的舞美、音乐、主持风格等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要求。说到传播形式,不得不提到央视的节目——《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曾在好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居民周末饭后的必看节目,很多观众说,这档节目,谈论的都是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难点事情,崔永远含蓄又幽默的主持风格,很合当下老百姓内敛又追求轻松的生活心理,再加上谈论中时不时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不仅新奇,也给现场的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烘托效应。由此,《实话实说》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央视各档栏目的收视领头兵,也就不足为奇。还有,央视老牌节目《曲苑杂坛》,富有民族特色的主题音乐,虽然二十年不变,但观众并不烦腻,而是成为节目独特的标志。
另外,舞美也是节目形象重要一部分,香港、台湾很多节目,可能由于寸土寸金原因,节目现场大都安排在狭小的摄影棚里,现场空间十分局促,这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欣赏习惯,由于内地一直是个地大物博的地方,人们向来喜欢热闹、开阔的场所,因此,内地很多节目,像《非常6+1》、《春晚》、《开心辞典》、《星光大道》等,大都灯光明亮,场地开阔,男女老少,雅俗共赏。
(三)节目传达的观念要适群化
说到观念的适群化,我们不得不提到真人秀节目初到中国时的反应。21世纪初,国内多家电视台开始引进西方真人秀节目类型。但是,这些节目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节目并未象人们想象那样,掀起一阵狂潮,而只是昙花一现般,迅速凋零。为什么同一类节目,在西方和在中国,反差会这么大?
究其原因,很多人说,这是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造成。从受众接受角度来讲,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看似被动,实际上是存在主动的。这种主动选择引领受众在面对信息时,会主动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的、熟悉或感兴趣的东西,而回避、排斥那些与自己价值观念背离的信息。这在传播学上称为“选择性注意”。中国初期引进的真人秀节目大多为野外生存挑战类,这些节目以惊险、挑战性的生存理念,满足了西方观众喜爱冒险、寻求刺激的心理,但和中国几千年推崇谦恭、忍让、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明显格格不入,因此,这类节目在中国没有市场也就难免。
节目传达的价值理念要和观众的价值取向一致,才能被受众接受。这对于节目经营者来说,先要弄清受众的社会需求和审美习惯,才能确定节目的经营理念和风格特点。我们说,中国几千年的孔孟文化熏陶,势必要求本土娱乐节目不同于西方的激进风格,而更侧重量内敛、谦恭。只有适应这种口味,才能赢得市场。例如,上海电视台的名牌情感类真人秀《心灵花园》,曾在深夜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整台节目以普通老百姓婚恋、情感故事为例,请婚恋、心理专家把脉疾苦,分析原因,提出衷告,让身陷情感困顿的当事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而场外的观众则从这些真人真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感慨或借鉴,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家丑不外扬”观念,但又满足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情感的困惑、倾诉、指点迷津的需求。
四、结 语
娱乐节目的本土化经营,要求节目的价值理念、内容来源、传播形式深深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但这并不排斥娱乐节目的个性张扬,相反,真人秀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具有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等诸多功能,我们要将这些特性以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传播给受众,最大限度地让观众“乐“,在实现与民“同乐“的同时,突出个性、张扬风格,也就是说节目只有渗透本土文化,并在本土化中张扬风格,真人秀节目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欧阳国忠.中国电视前沿[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2] 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尹鸿.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R]尹鸿主页,2002.
[4] 邱锴俊.娱乐资讯节目评析[OL].央视国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