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视角的游移与大众期待满足
2011-05-05朱婧雯
朱婧雯
摘 要:Web2.0时代的到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所构建的传授模式,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浮现昭示Web2.0媒介与传统媒体迥异的角色定位,实现媒介话语权在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移位、在媒介本位意识的回归中给予草根阶层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消费主义的盛行下趋向市场化转型。正是两大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场域的话语博弈中架构了Web2.0媒介身份、其不同立场的话语交锋与认同寻求使Web2.0媒介“观点的自由市场”的价值生成,成为了当代最优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Web2.0时代;媒介;角色定位;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50-02
金庸逝世的蛊惑人心,福建南平弑童案的暴力解读,小月月的横空出世,巴东烈女的另类审判……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只因网络媒介平台特殊的角色使其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的代名词,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为一种社会沟通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引领整个社会信息交流方式变革甚至社会革命的关键力量。传统媒介,尤其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载体,其共性特征即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泾渭分明,信息的不平等传播在传统媒介传播时代表现显著。互联网的诞生尤其进入Web2.0时代草根与精英阶层之间信息的不平等传播大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媒介,逐渐从精英阶层之中解脱出来,成为了一种真正的“大众”媒介。无论早期Web1.0中的门户网站,还是后来以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SNS、Blog、微博、Wiki等技术为基础的Web2.0时代的崛兴,都呈现出了媒介角色定位的迁移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媒介身份认同的异化。
一、Web2.0时代媒介角色的多重定位
Web2.0时代的最大特征是让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这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几乎颠覆了传统传播理论对于信息传播向度所下的结论——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在Web2.0的技术支撑下几近瓦解,媒介传播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控制,媒介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媒介话语权的迁移
媒介角色的这一变化在Web1.0时代开始萌发,到Web2.0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不争的事实。过去掌控媒介的精英话语权从最初门户网站中设立的“发帖”“回帖”区开始逐渐向“草根”话语靠拢,甚至传统媒体中的广播电视也期待通过大量获取“草根”大众的意见和建议来编排节目。而Web2.0时代这种媒介话语权的移位则表现得更加明显:
一方面,Web2.0时代的媒介形态所赋予新兴媒介的角色定位要求它必须向“草根”靠拢,为迎合大众的口味而维护自身角色的发挥。Sns、Wiki、Twitter等作为Web2.0时代的代表媒介,其出身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等精英阶层的掌控,所属一些利用互联网技术谋取利益的商业人士,他们与政府权力、精英话语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从而为“草根”提供了表达自我的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理念的进一步渗透与发展,社会公众普遍具备了“后现代主义”意识,即对正统文化、精英文化所抱有的一种批判和异化心态。传统精英话语仍然试图通过新的媒介灌输自己的信仰、文化,却在媒介话语意识逐渐增强的大众面前遭遇了障碍——金庸逝世、艾滋女事件解构了精英传播意识对信息真实性的遵循;成都公交车纵火案、南平弑童案等草根解读中的血腥画面,颠覆了精英传媒意识中避讳血腥暴力画面的人文主义思想;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大量草根偶像的横空出世,不断解构精英偶像的“神话”塑造;跨省追捕、 “躲猫猫”的网友调查团等依靠网络力量撼动社会精英执法的草根力量聚集。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Web2.0时代媒介话语权的迁移,也成为了在Web2.0时代媒介角色转变的原因和表现之一。
(二)媒介本位属性的回归
所谓媒介本位属性的回归,是指Web2.0时代的媒介性质由过去的一种信息传播机构向一种基于技术创新的信息传播平台转变。在Web2.0之前的媒介由于缺乏反馈渠道自然成为一种精英话语的发声器,相对单向度的传播方式将大众的声音排除于媒介的传播渠道之外,使得Web2.0之前的媒介自然成为了一种被打上了精英意识形态的传播机构。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日趋成熟以及消费社会形态的完善,一大批脱离精英阶层、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信息交流形态得以成型并为大众所推崇,呈现出了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体地位之势。因此,Web2.0时代媒介在去精英话语、去意识形态的大众期待中回归了其作为媒介的基本职能——信息传播载体,这种角色的变迁在本质上是对过去传授双方严格界限的消解,使得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能够有机会平等地接触和使用媒介传播信息、获取信息,从而有利于真正实现“观点的自由市场”,使得社会信息在草根与精英之间的交锋中愈益接近其本真。
(三)媒介市场化介入的利益趋向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商业化的日益凸显,Web2.0时代的媒介在信息的传递中获取利润,是整个消费市场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被赋予了市场化利益团体的角色。当代社会,媒介信息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其商品化、消费化的走向证明了鲍德里亚“消费主义”预言的前瞻性。Web2.0时代媒介的这一定位在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大众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于精英阶层的诟病。的确,媒介市场化后必然沦为利益的追逐者,在满足大众娱乐消遣的欲望中体现价值,但是,大众娱乐在回归技术平台的媒介中有走向低俗的危险。
二、Web2.0时代媒介身份的价值生成与接受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角色定位,使得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媒介成为了一种去精英化、去意识形态化、去权力化的营利性大众信息传播载体,Web2.0时代媒介角色被重新定位,而这一定位的过程亦即是将媒介“物”化的过程,当媒介完完全全回归为一种“物”的时候,其身份的生成与接受一方面取决于驾驭工具的主体,亦即传播流程的两极——传者与受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其作为消费载体的营利本性。然而,Web2.0时代对传授界限的解构使得传授者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具备了双重身份,传授矛盾在Web2.0时代几乎被消解的情况下,传授双方被同化为媒介使用者,其通过媒介表达的内容所代表的立场冲突取代传授矛盾成为了媒介身份价值生成与接受的主体。传统传播过程中的“传者”由于其对话语权掌控的惯性在Web2.0时代异化为了代表权力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精英阶层,他们努力在Web2.0时代寻求话语权的延续;而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者”由于其对于自身话语权利意识的觉醒而在Web2.0时代异化为代表大多数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社会民众的草根阶层,他们试图在Web2.0时代行使充分的话语权。两个阶层在话语权的争夺中进一步巩固了Web2.0时代媒介的角色定位,同时也赋予了媒介不同的身份价值——当草根的话语权占主体时,媒介是满足大众期待的幕后推手;当精英话语权占主导时,媒介成为了维系精英话语的前台指挥。媒介身份的认同游移于两大话语权的争夺过程中,以利益为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两大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矛盾外化的表现。
首先,在经济领域,社会信息获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信息鸿沟间接影响了二者利益的均衡,必然引发草根阶层的反抗,这种反抗在Web2.0时代表现为将个人期待获知、能够满足其消费欲望的信息以流言的方式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媒介放大以期获得求证。作为流言传播的结果有二:一是流言得到了证实,即流言满足了大众信息消费的期待,此时的网络媒介成为了满足大众信息期待的幕后推手,在信息的扩散中起到了最大化的助推作用。另一种结果则是流言未得到证实,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异化为了谣言,为了避免带来社会风险,精英阶层必然利用媒介进行公开的辟谣,此时媒介则不能满足大众的期待而成为了精英话语的维系者。 “金庸逝世”谣言的出现源于某些人对于金庸近况信息无法满足其消费欲望而产生的获知期待,而这种期待以“金庸逝世”这样的轰动性信息出现必然能够引发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为信息的证实获得更大范围内期待基础。媒介在证实“金庸逝世”为谣言的时候,即完成了其身份的价值认同——精英话语的维系者。
其次,在政治领域,Web2.0时代媒介身份的价值生成与接受体现在精英阶层对社会权力的建构与草根阶层对社会权力试解构的矛盾之中。Web2.0时代的大众媒介为这种矛盾的外化呈现提供了平等的双向渠道:一方面,精英阶层可以延续其利用媒介进行政策宣传的传统,并将主要阵地由传统媒体转移至网络媒介;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草根阶层获得了质询甚至解构权利的途径,无论是SNS还是Blog抑或Twitter,只要满足了大众对于权力质询的期待,网络媒介就会成为受众期待的推动者,吸收广大草根力量同时又将这种力量回归至现实社会。 “巴东烈女”的审判遭到网络草根的质疑,这种对于精英阶层天然的敌视情绪固然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精英阶层的政策修正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躲猫猫”事件的网友调查团的成型即使网络媒介推手的功劳,尽管无果而终,但至少为社会欺诈提供了另一层监管限制。
再次,在文化领域,媒介的身份认同是在高雅、内蕴深厚的精英文化与通俗甚至低俗、追求刺激娱乐的草根文化的交锋中形成的。在Web2.0时代,媒介因其开放式进入门槛为草根的媒介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价值生成与接受日益偏向于在数量和范围上都居于多数的草根文化。但是精英文化以其高雅的艺术品位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尽管曲高和寡,但其在提升公众思想品德、陶冶情操等方面成为了社会文化的必要成分。因此,在Web2.0时代,尽管媒介将精英文化请下了“神坛”的地位,但同时为精英文化提供了一个与草根文化交流的平台,使精英文化不至于走向狭隘的窘境;此外,草根文化中存在的诸多低俗成分也需要精英文化通过媒介进行修正,二者在相互斗争融合之中生成了媒介的身份价值。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一系列草根明星,颠覆了精英偶像的完美形象,成为来自草根的文化批判,值得引起精英偶像的反思。而网络中对社会暴力事件不加限制的草根报道,激起了众多精英文化维系者的批判与质问,其反暴力解读证明了精英文化对草根文化的介入不是一种干扰和破坏,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草根文化盲目性、随意性和极端化倾向,为草根文化的异化提出了警示。无论是精英文化的维系者还是草根文化的推手,在Web2.0时代的媒介身份在相互的斗争中避免了走向极端,其在两种身份的游移之间平衡了两种文化形态,其回归媒介本质的身份也获得了整个社会大众的认同。
三、结 语
在Web2.0时代,媒介身份的价值是基于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的矛盾交锋与融合而生成的,正是这样的交锋融合使得媒介身份始终游移于精英视角与受众期待的满足之间,在信息交流平台的角色回归中推动了社会“观点的自由市场”的形成,其无限逼近真实最优化传播更容易为整个社会所接受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