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基本原则探讨
2011-05-03周立范东翠
周立 范东翠
摘 要:在当前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益增多和复杂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问题。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处理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即坚持发展的原则、坚持公平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关键词: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16-02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以及利益关系复杂化的特点。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了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范围逐步扩大、力度增强。由利益关系引发的人们内部矛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都产生了较强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为指导,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
一、坚持发展的原则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们内部利益矛盾的根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物质财富增多了,才能为解决人们内部利益矛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增多了,才能满足全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分配要求。现阶段,要解决人们内部利益矛盾,发展生产力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其次,要协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具体来讲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1]由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城乡矛盾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一个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应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要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不同地区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就应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坚持公平原则,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应兼顾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首先体现在分配领域。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能提高全社会各领域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另一方面能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让广大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一定程度的不和谐。当前我国社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2](1)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2)明显的财产分布差距;(3)就业与劳动报酬中的歧视因素;(4)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5)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和健康的不平等;(6)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公平;(7)财政体制再分配功能的弱化引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提供上的差异性。要处理好以上由利益关系引发的矛盾,应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不能把平均主义当做公平。首先,在初次分配领域,国家要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规范分配秩序,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范市场竞争和商品交换,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减少行贿受贿、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防止由这些行为导致的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同时政府应下大力气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受教育机会均等,布置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东、中、西部合理分布,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受教育权利,对失业群体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各阶层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起点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法律、税收、行政等多种方式促进再分配的公平。再分配领域,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保障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政策引导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府应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全国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增加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只有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制,才能处理好因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以人为本应是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3]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对广大群众来说,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不利益就应在努力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处理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我国城镇新增1300万劳动力,另有8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安置工作,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吸纳更多人就业。处理好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关心的另一个重大利益问题。我国20万亿元的国内金融资产中,80%为占总人数30%左右的城市居民所拥有,其中近一半又被只占城市人口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所占有。[4]除此之外,我国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党的十七大对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些部署,做好各方面相关工作,才能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协调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5]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此,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协调好各方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因为只有集体利益实现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具体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体合理合法的利益国家应该承认和保护,对于个体通过非法行为追求的利益应该依法严肃处理,当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协调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行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和行业发展较快,其他地区和行业发展较慢的局面,这些地区的劳动者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应强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国家资金有限,要把有限的在资金用到优先发展的地区和产业,必然导致一部分地区先发展、先得利益,另一部分地区后发展、后得利益。应该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服从国家安排,只要国家经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发展落后的地区和行业就能得到补偿。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如果只顾当前利益,不但会损坏长远利益,甚至连既得的暂时利益也会失去,必须强调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过去部分行业、部门追求眼前利益,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我国是个资本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中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应该摒弃。当少数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发生利益矛盾时,我们应该保障多数人的利益,限制少数人的暴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最高准则。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少数不法商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谋取非法利益,对广大消费者造成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和惩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洪远朋,卢志强,陈波.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7.
[3]王伟光.效率公平和谐——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1.
[4]宋善文.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18.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