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研究
2011-05-03夏晓翠
夏晓翠
摘 要:本研究主要围绕当前大学生党员成长的现状而展开,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信念不坚定、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相对单一、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存在不足之处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试图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党务工作者、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进一步健全针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党员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37-02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程。此间,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建工作也取得了卓著成绩,尤其是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更是突飞猛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开始面临一些新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入党后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重新考量,以期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各种物质利益诱惑,他们往往会迷失方向,思想上会出现波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人们将经济效益和各种利益关系看作是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标准时,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大学生们对党的信仰也会产生动摇,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冒海燕等(2010,转引自于张萍,2004)对大学生党员素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35.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信仰社会主义,个人人生追求;15.5%为愿意更好的为同学服务;34.1%的同学认为,入党的同学都是优秀分子,想加入党员队伍,从而提高自我;32.2%的同学认为,今后个人发展过程中,有些岗位需要党员的身份;2.8%的同学认为父母要求自己入党。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学生工作经验了解到,在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入党问题,然而仍有不少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样性、复杂性甚至功利性,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名利的一种途径。
(二)党支部凝聚力不够,党员对支部活动缺乏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党的工作也应有新的内容,然而仍有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沿用原来的模式,教育形式过于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内容还停留在宣读一些书面材料上,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张玉新,2010)。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频率较低,很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安排的任务,流于形式,导致部分成员对支部的满意度不高,对支部活动缺乏积极性。另外,有些学生党支部书记缺乏组织活动经验,这也是支部成员对支部活动缺乏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情况均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松散,使学生党组织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忽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许多高校党组织及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党务人员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即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党员觉悟都比较高,容易管理,学生党建工作能应付过去就行,没有必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后续教育,没有在管理上形成约束和预警机制。当前,多数高校普遍采用团学干部和辅导员兼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团学干部和辅导员不是专职的党务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再加上所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很难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实处,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林文伟,2010),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四)制度建设不完善
按照正常情况,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为四年,这四年当中,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间算起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成为预备党员,高校党组织至少要投入近两年的时间来进行培养、考察,显得非常紧张。有的高校把发展党员看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学生临近毕业时,为了完成任务,或是为了一些功利主义因素,大批量发展党员。另外,加上个别人情因素,使得那些信念不坚定,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造成大学生党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影响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同时,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前的教育、培养和考察,轻视发展成预备党员后的教育与管理,导致部分党员出现入党前后表现不一的情况,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连续性,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和应付状态。
二、建议性对策
鉴于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所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厘清不同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成长的不同路径和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然后采取措施来营造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的环境,最终促使大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一)发挥引导者的“支架”功能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成长环境都与过去大不相同,受目前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潮的影响,他们的入党动机难免会出现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同时要把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并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要针对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及入党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建立完善的机制
首先,要完善培养考核制度。大学生入党后,党组织虽然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但成效不大(吕静等,2010)。各级党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考察方案。培养发展学生党员要做到早启发、早引导、早培养提高、早考查发展;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业余党校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并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早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另外要健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时刻关注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的思想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培养教育,使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制度约束功能。要想使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将学生党员引入群众监督之中,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学生党员。同时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制,使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校内党员的资源共享
高校的任何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而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员都有其独到的思想和社会影响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学生党建工作服务。对于退休教工党员来说,他们学识深厚,经验丰富,政治意识和政治取向明确,而且他们时间充裕,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可以聘请德高望重,热心下一代的退休老党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党的深厚感情感染和影响青年学生。对于专业在职教工党员,因其与学生接触多,可以通过选拔,让党性高,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党员参与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来。
总之,鉴于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每位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具体工作中,可以致力于营造大学生党员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党务工作者、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并进一步健全针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以期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冒海燕,李琴.大学生党员素质现状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张玉新.浅谈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11).
[3]林文伟,曹小玲.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4]吕静等,张建国.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