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茫高原展宏图
——记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

2011-05-03

中国煤炭工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露天煤矿

文/本刊记者

苍茫高原展宏图
——记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

文/本刊记者

编者按:目前,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安全高效生产为目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露天煤矿产量占煤炭能源结构比例逐年增长,全国一批大型露天煤矿已成为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本刊特选择几家大型露天煤矿进行深度报道,以增强先进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并总结经验,增进共识,促进煤炭露天开采平稳健康发展、安全高效发展。

薛家湾,是全国百强旗县内蒙古准格尔旗旗政府所在地,一座因煤而兴的太阳城。

这里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是蒙晋陕交界汇合的通衢之地。这里丘陵沙原绵延无际,地表沟壑纵横,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赋予地下丰富宝藏,在地表的层层皱褶之下,是茫茫无尽的煤海。

距薛家湾镇东南约10公里,就是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黑岱沟露天煤矿矿区。黑岱沟露天煤矿隶属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项目——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

从1976年准格尔煤田开发筹备算起,黑岱沟露天煤矿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3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几代黑岱沟露天人艰辛创业,锐意革新,使黑岱沟露天煤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电、路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基石,以及准能公司近年提出的“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准能”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业——谱写雄浑史诗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黑岱沟露天煤矿30多年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曲折奋进的历史,一部雄浑的西部创业史。

准格尔煤田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7年初,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03队提交了《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田1956年年终地质勘探报告》。报告称,该煤田从储量来看,是中国目前之罕见,若采用露天开采,其意义更重大。之后,经过地质勘探工作者辛勤工作,逐渐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煤质、储量等地质赋存情况勘探清楚,为煤田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开发准格尔煤田,1976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准格尔煤田开发筹建处。

1983年3月,国务院提出加速开发准格尔煤田,同年6月7日,经煤炭工业部党组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准格尔煤矿建设指挥部。从此,准格尔项目被列为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重点进行开发建设。

1986年6月,国家计委下达《关于准格尔项目建议书的复函》文件,批准准格尔项目立项。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年产原煤12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及配套的选煤厂,2*1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全线长215.7千米的丰(镇)准(格尔)I级电气化铁路等项目。

1990年7月17日,以丰准铁路开工为标志,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全面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准格尔煤田的开发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1990年9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视察准格尔矿区,并亲笔题词“大力协同,搞好准格尔煤矿建设”。李鹏、朱镕基、邹家华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矿区视察。从此,准格尔煤田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高潮。

1996年9月28日,一个值得黑岱沟露天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准格尔矿区六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开发建设,准格尔项目一期主体工程黑岱沟露天煤矿及配套的选煤厂投入试生产,其他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也相继投入使用。

顽强拼搏,破茧成蝶。经过数万建设者的艰辛创业,一座生产系统先进、基础设施齐全的太阳城在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迅速崛起。而黑岱沟露天煤矿无疑是这座太阳城最为璀璨的明珠。

现在回头审视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历程,充满曲折与坎坷。

在项目的基本建设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首先要承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他们住的是“干打垒”,喝的是旱井水,顶风冒沙,战严寒、斗酷暑,艰辛创业,将汗水与年华一起洒入苍茫的高原厚土。

同时,更要克服体制、市场等因素导致的多重困难。比如,包括黑岱沟露天煤矿在内的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存在追求大而全、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受体制的影响,企业内部机制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营销工作薄弱;再比如,由于大准铁路开始设计在丰镇与京包线接轨,最后改成大准铁路,以致工程总工期延长,煤炭外运受阻;此外,黑岱沟露天煤矿投产以来,适逢煤炭市场低迷的不利形势,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多重考验,在神华集团和准能公司的坚强领导下,黑岱沟露天人举起了“二次创业”的旗帜。他们转变经营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内部改革,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公司确定的以生产为核心,以销售为龙头,以销定产、以产定运的企业运行机制,使煤炭生产与运、销密切配合,有效衔接,煤炭产销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1999年正式投产以来,到2001年三年期间煤炭产量每年以150万吨的速度递增,特别是2002年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从而跨入了千万吨级特大型露天煤矿的行列。2003年全面达产,原煤产量达到1399.94万吨。在此基础上,通过扩能改造, 2005年原煤产量达到2001.2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

近几年,煤炭产量均稳定保持在2500万吨以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向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露天样板煤矿迈进。

创新——引领露采潮流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是包括黑岱沟在内的所有准能人秉持的一种行为理念,是深入他们血脉的精神品质。他们时刻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主线和灵魂。

在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初期,准能人就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将煤田发展规划为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为一体,实行集约化经营,首开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之先河,被称为崭新的“准格尔模式”。此举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中产业划分过细、行业垄断经营的局面,开创了煤电运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煤矿,黑岱沟露天人更是时刻以创新为己任,在业内自觉承担着引领潮流、积累经验、树立标杆、确定规范、培养人才的先行者角色。

正是由于在生产经营中始终秉持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黑岱沟露天煤矿才能够引领露天开采潮流,取得一系列不俗业绩:国内露天煤矿单一矿井采剥总量新纪录;国内露天煤矿原煤生产工效新纪录;国内露天煤矿月、日产原煤新纪录;我国煤矿一次爆破总量、炸药使用量新纪录;全球395B电铲斗挖掘量最大记录;国内首次应用吊斗铲进行露天煤矿生产等等。

当然,最能体现黑岱沟露天人创新精神的是他们对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黑岱沟露天煤矿地质赋存条件较为特殊,煤层总覆盖物平均厚度达105米,其中上部黄土层平均厚49米,中部岩石层平均厚56米,下部煤层平均厚28.8米。在剥离覆盖物和开采煤层中,黑岱沟露天人大胆尝试,采用综合开采工艺,其中上部黄土层采用轮斗挖掘机连续工艺,剥离岩石和开采煤层采用单斗挖掘机加自卸卡车工艺。由于这种综合工艺的选用,大大提高了回采率。黑岱沟露天煤矿设计的回采率是96%,实际上现在的回采率达到98%以上。

然而,黑岱沟露天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在1200万吨向2000万吨扩能过程中,在剥离下部岩层上,他们又大胆提出使用抛掷爆破加吊斗铲倒堆工艺。该工艺大型移动吊斗铲拥有90立方米斗铲容量,可作业于方圆200米范围。

“我们的确是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角色。”黑岱沟露天煤矿现任矿长张勇见证了该工艺的决策上马,至今感慨颇多。据张勇介绍,选取这套工艺时,许多人持怀疑态度,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使用。吊斗铲适宜于不是很厚的覆盖物,而黑岱沟露天矿的覆盖物超过100多米,用起来比较难。吊斗铲需要进口,非常昂贵,达6亿元人民币,用不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而抛掷爆破是不是山摇地动,安全有无保障,这些都是未知数。

唱响红色旋律

但黑岱沟露天人认准了该工艺集采运排三环节为一体,效率高、成本低,兼具节能减排等的优势,在准能公司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底果断上马了该套工艺。他们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该套工艺设备的核心操作技术,而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在吊斗铲走铲这一最显技术含量的环节,改原设计的“之”字形走铲为“一”字形,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系统能力由2008年的2156万方提高到2010年的2400万方,创造了月倒堆214.9万方、日倒堆10.2万方的最高纪录。而与之配套的抛掷爆破工艺,通过改进煤层爆破时的装药结构、优化孔网参数,解决了6下煤采掘困难的问题,通过对煤层爆破时前排炮孔装药结构的改进,解决了爆破过程中的“飞煤”问题。目前抛掷率超过35%,并进入到数码雷管使用特别是国产数码雷管使用的技术攻关阶段,而且安全事故为零。

“抛掷爆破加吊斗铲倒堆工艺串联在整个剥离覆盖物工艺之中,该工艺完成任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煤量。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实践,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确实把该工艺用好了,我们不仅实现了2000万吨的扩能目标,现在正逐步超越2500万吨,向着3000万吨目标迈进。”矿长张勇雄心勃勃地说。

安全——开启管理新局

准能公司领导曾多次强调指出:作为神华集团的重要生产单位,我们不仅要在产能和引进高科技先进设备上作贡献,还要在安全管理上争取领先地位。

事实上,黑岱沟露天煤矿在党政集体密切合作、多措并举管理之下,安全工作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露天开采树立了标杆。

露天开采虽然没有瓦斯、透水、冒顶等的安全危害,但也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安全难题。

矿长张勇认为,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应强调一个剥采总量的概念。黑岱沟露天煤矿现在的剥采比是4.5∶1,即每开采1吨煤,就要剥离去4.5立方米的覆盖物,剥离去的覆盖物的量要远远大于煤的开采量。比如黑岱沟露天煤矿今年计划剥采总量是1.5亿立方米,覆盖物的总量可达1.3亿立方米,可开采约3000万吨煤。

在如此巨大剥采量的开采工作中,安全工作无疑是十分艰难的。事实上,随着开采及运输设备的越来越大型化,交通运输事故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大型卡车的盲区很大,有时50米范围内能见度极低,难免相互之间磕碰。设备太大,司机必须登梯子爬行,稍有不慎就会扭着脚或腰。

此外,吊斗铲倒堆工艺的使用,增加许多不安全隐患。而抛掷爆破炸药用量非常大,一次爆破大约要用1000多吨炸药,光装炸药就需一周时间,危险性不言而喻。每个剥离台阶平均高达15米,抛掷爆破的台阶最高达到70米,作业危险性是很大的。还有电,坑里面到处都是电缆,低的6000伏,高的达2.2万伏,作业过程必须时刻小心。而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岩石赋存条件较差,裂隙多,砂土易掉落,对于安全生产形成潜在的威胁。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黑岱沟露天煤矿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抓安全生产。一方面通过强化防护措施,提高“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据矿长张勇和矿党委书记黄如意介绍,为防止交通运输事故,所有卡车都安装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撞预警系统,通过GPS定位和超声波监测,车辆一旦超过预警距离,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防撞预警设备相当于给司机增加了第三只眼,而且这第三只眼是全天候的,非常有效的。这套设备虽然投入很大,但使用之后,消除了诸如车辆相互磕碰、大车挤压小车的交通事故。为确保高台阶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坍塌、滑落和片帮,黑岱沟露天煤矿特意租用产自澳大利亚的雷达监视装置,该套装置可以精确到毫米,通过不间断扫描台阶,一旦发现边坡岩土有松动或滑落现象,就会报警。该套系统使用之后,有效避免了多次由于岩土滑落造成的砸压设备或人员事故。

从“软件”方面来说,就是强化各项安全基础管理,抓好安全高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大力提升员工队伍安全素养。

黑岱沟露天煤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各级领导分片包干,基层管理人员靠前指挥,对关键作业环节严格把关。同时,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各级安全监察人员每天驾驶着车后插有高杆旗的生产指挥车穿梭在作业现场,即时掌控安全生产状况,成为繁忙的生产现场一道别样风景。在隐患排查方面,重点抓好对卡车安全运输、油品及设备的防火、轮斗搬家、火工品及爆破作业、供电系统等的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均按“五定原则”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切实做好外委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外委施工单位专项整治,确保外委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安全作业。

从2008年开始,准能公司在多年质量标准化实施中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适合准能公司管理需要的安全高效管理体系。黑岱沟露天矿被列为试点单位。

黑岱沟露天矿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专门的体系管理部门,积极编制体系文件,对本单位岗位危险源进行分级梳理,整理成册,责任到人。通过安全高效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严格检查考核,生产环节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员工不安全行为大为改观,促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人,始终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核心因素。黑岱沟露天煤矿党政领导层有这样一种共识:先进设备可以买来,先进管理经验可以学来,但职工队伍必须下大气力去建设和培育。对此,黑岱沟露天煤矿党政始终将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素养,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除每年的集中培训教育外,将培训教育工作切实融入日常的实际工作中、班组活动中。强化对轮斗、钻机、卡车、工程机械、电工、爆破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和安全培训,严格进行职工的转岗培训、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外委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矿里还设置调频广播电台,不断给员工宣讲安全知识,机械设备上都安装定频收音机,操作员打开之后就可方便收听。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党政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的努力下,黑岱沟露天矿的安全工作百炼成钢。从2002年到2009年连续8年被全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安全高效矿井”,2010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

绿色——树立复垦典范

“对于煤矿来说,就应当是安全的、经济的、绿色的。”这是黑岱沟露天煤矿党政领导层的理念共识和奋斗目标。

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蚀沙化极为严重,自然生态十分脆弱。露天开采如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如何通过对地表的复垦绿化达到建设绿色生态矿区的目的?黑岱沟能否变为“绿岱沟”?

黑岱沟人用自己的行动给出肯定的回答。

黑岱沟露天煤矿成功的复垦绿化经验可以用“提前规划、加大投入、科学治理、同步增长”来概括。从基本建设开始,黑岱沟露天煤矿就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把土地复垦、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纳入“三同时”管理,并逐步形成了 “开采—排土—造地—整治—复垦—管理”一体化的复垦新模式。目前,基本实现了煤炭生产与生态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黑岱沟露天煤矿充分应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首先将整个露天矿作为一个整体,在建设用地边界自然水流出口修建坝体工程,使矿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矿区周边的上游建设拦洪坝20座,在下游建设拦渣坝10座,在东、西、北三个排土场共修建临时性拦水坝16座,矿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使排土场尽量达到复垦要求,在排弃剥离物时,采取“表土采集堆存—岩石排弃压实—表土覆盖—土地覆盖—土地整形”的科学措施,保证排土场的地质结构及景观与周围未开采地区协调一致,满足生物复垦要求。对已形成的排土场,采取径流分散技术,控制了水蚀,为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条件。对于坡面,采取挖鱼鳞坑、水平沟,种植沙棘、柠条等耐旱灌木的形式进行固土。

据了解,早在基本建设时期,准能公司就专门对煤田的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本地生长的60余种植物,建立了灌草型、乔草型、乔灌型和乔灌草型四种科学的生态治理模式,实现了矿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化。

据张勇矿长介绍,为强化复垦绿化工作,准能公司专门成立行政环保处,专门负责矿区的生态重建工作。资金上每吨煤提取0.45元,每年大约提取1000多万元用于复垦绿化。

经过科学统筹治理,如今,黑岱沟露天煤矿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程度达90%以上,减少水土流失量72%。排土场复垦面积累计完成980万平方米,复垦率是我国平均复垦水平的12倍,栽种植物50多种,植被覆盖率比自然地貌提高3倍多,牧草产量增加5倍多。在矿区内形成了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自然景观。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露天开采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复垦和绿化,这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作为国企,我们必须做得更好!”谈到复垦绿化,黑岱沟露天矿党政集体强调得更多的是“责任”二字。“我们工作生活在这里,没有理由不爱惜这片土地!”

……

盛夏时节,记者如约踏上黑岱沟露天煤矿这片神奇的土地。矿区内外一片绿色,辉映着高原盛夏湛蓝的天空,让人迷恋、沉醉。驱车进入复垦园区,草木繁茂,满眼葱绿,四周氤氲着一种勃勃生机。

在观礼台俯视整个生产区,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偌大的采区内,剥离台阶排列清晰,十分壮观。在巨大的采坑内,吊斗铲长长的“巨臂”,往复起落,不停铲运着岩石,各种巨型运输车辆以及生产指挥车来回穿梭,紧张而有序。从坑底采出的乌黑的煤炭被运往就近的破碎站,经破碎之后通过输送带源源不断运往附近的洗煤厂,然后装车后经过大准(大同—准格尔)电气化铁路呼啸东去……这是一幅多么恢弘的图画!一幅几代黑岱沟露天人手握如椽巨笔,以汗水为墨,在苍茫高原绘就的恢弘画卷!

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放眼未来,充满激情和创造精神的黑岱沟露天人,定会继续在鄂尔多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绘出愈加瑰丽的画卷。

(责任编辑:厉克 庞永厚)

↑ 黑岱沟露天煤矿鸟瞰

→ 吊斗铲

猜你喜欢

露天煤矿
我国露天煤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可视化平台构建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的事故隐患与安全措施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熟化过程中团聚体碳氮演变特征
基于RF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露天煤矿土壤锌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
在新经济条件下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的“绿色”出路
GPS—RTK技术在准东露天煤矿爆破施工中的应用的研究
如何提高露天煤矿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
德国露天煤矿
浅谈乌优特露天煤矿剥离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