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脚下绘宏图
——记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宝鸡秦源煤业公司董事长董正坤

2011-05-03吕世廷

中国煤炭工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矿井工作面职工

文/吕世廷

秦岭脚下绘宏图
——记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宝鸡秦源煤业公司董事长董正坤

文/吕世廷

在延绵郁葱的秦岭脚下,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巍然屹立,这就是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秦源的创业者们以恢弘的气魄,科学定位,攻坚克难,创新管理,仅用几年的时间,就把一个15万吨的地方小矿建设成年产140万吨、实现利润3亿多元的数字化、现代化矿井。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在陕投资优秀企业、陕西省文明单位、宝鸡市功勋企业等称号。对此,公司董事长董正坤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获得的丰厚回报”。

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步伐

2003年12月,徐矿集团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到陕西开发煤炭资源,与宝鸡市政府在年产15万吨的戚家坡煤矿合资组建了秦源煤业公司。赴日本研修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董正坤,在2004年初回国后,即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负责矿井的改扩建工程。

上任伊始,董正坤面对的境况是:矿井供电、排水、通风防灭火系统十分脆弱,巷道采用木棚支护,两道基本是爬行而走,主斜井采用矿车提升。对如此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简陋的安全系统小矿进行改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董正坤和他的技术团队按照董事会“建设宝鸡首座安全高效矿井”的决策,现场调研、查阅资料、反复论证,很快完成了地质灾害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了井巷、土建、设备招标文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改工程头绪繁多,管理难度大,董正坤带领技术人员建立基建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挂图作战,按流程作业,坚持处理问题不过夜,按进度施工不动摇。整个生产系统从安装到试生产只用了38天,综采工作面安装只用了22天,并一次运转成功,当月产煤5万多吨。

矿井改扩建在煤巷掘进施工中遇到了“拦路虎”:8米厚的煤层,沿底板掘进,煤层松软破碎,“煤炮”频繁,卡钻严重,巷道掘进被迫停止。在这关键时刻,董正坤带领煤巷掘进技术攻关组连续数天盯在井下,对巷道地质情况、支护参数、矿压参数进行动态监测、监控。在顶板是煤的条件下,首次采用“三心拱”断面方式,利用锚索锚杆加金属网喷浆支护和综掘机进行作业,攻克了掘进难题,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在15万吨/年的小矿基础上完成了90万吨/年的改扩建主体工程,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2009年他又主持完成了140万吨/年矿井技改项目,改写了宝鸡无大矿的历史。

科技支撑——提升发展质量

2007年董正坤主持公司管理工作后,他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提高发展质量。“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煤炭生产由采掘头面多,占用设备多,使用人员多的外延扩张方式向采区布置合理、生产工艺先进、装备精良适用、队伍精干高效的内涵发展方式转变”。董正坤和班子成员达成了共识。

董正坤和班子成员决定向机械化、自动化综合开采要效率。将原来两个采煤面、四个掘进头生产改为一井一头一面的生产格局。优化工作面设计,提高三软煤层大倾角放顶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工作面长度由原来的120米提高到180米,月产稳定在14万吨左右。采用国内外先进采煤运输设备,实行液压支架、采煤机、工作面运输机的三机合理配套。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组合式控制开关,大力提升运输系统运输能力,满足了生产需求。

秦源公司属“三软”、大倾角、易自燃矿井。董正坤和班子成员集中科技资源,先后攻克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大倾角特厚煤层综合放顶煤技术、三软煤层支护等技术难题,为提高矿井发展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创新管理——推进安全发展

董正坤从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掘进队,默默为煤炭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大好年华,从技术员到技术科长,到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再到总工程师、总经理,他从未离开煤炭生产一线,因此,他非常明白安全对煤矿的重要。他认为:“不少煤矿出事故主要原因是忽视科技的作用,装备投入不足或投入不匹配,人员安全素质差。要提高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必须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

董正坤决心打破煤矿“运动式、突击式”传统管理安全的做法。他和公司一班人探索实施了“科技+素质”的安全管理模式,即:采用先进技术防范自然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应用先进设备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全员素质工程,提高矿井安全水平。

董正坤和公司一班人着力打造数字化矿井,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的安全难题。他们分批建成了矿井KJ90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变电所自动控制系统、综放工作面集控系统、主扇风机自动控制系统、通风仿真系统、地面原煤筛分集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语音广播系统、安全入井考试等系统,井上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井下作业人员从438人减少至300人左右,实现了减人提效保安全的目标。

董正坤和公司一班人注重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他们采取长短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同时,坚持数年开展职工岗位行为规范教育、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培育了一支“安全管理境界高、安全管理能力强、自主保安技能硬”的队伍,矿井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该安全管理模式已在徐矿集团和陕西省国有煤矿推广。

构建和谐——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职工的心是企业发展的根”,这是董正坤多年从事煤矿工作得出的体会和结论。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他和公司一班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健全完善了以职代会和公司 (区队)公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审议权和监督权,为建设和谐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带领职工发展经济的同时,公司年年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随着矿井采深延长,职工上下井的路程也在增加。为最大限度地节省职工体力,公司对矿井运人系统进行改造,安装了井下乘人索车,建成顺槽运人卡轨车,职工可以轻松地到达生产区域和快速升井。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将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向技能型、创新型职工倾斜,职工工资年年增长,2010年职工人均收入突破8万元。对工广、生活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矿区绿化率达到50%以上。新建三栋职工公寓楼,改善了职工居住条件。

巍峨秦岭,钟灵毓秀。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这是一座激情的矿山,在这里董正坤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2010年他担任公司董事长后,又绘制了新的发展蓝图,他和公司一班人将带领职工继续激情创业,再攀高峰,把秦源公司建成安全高效、数字智能、生态环保、和谐幸福的现代化矿井,以新的发展成果实践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矿井工作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冲击地压矿井综采工作面同时相向回采可行性分析
中天合创门克庆煤矿3103智能化工作面
多工作面隧道通风技术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